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易错题冲刺练习易错点13文言文阅读(四)(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2112913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易错题冲刺练习易错点13文言文阅读(四)(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易错题冲刺练习易错点13文言文阅读(四)(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易错题冲刺练习易错点13文言文阅读(四)(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易错题冲刺练习易错点13文言文阅读(四)(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易错题冲刺练习易错点13文言文阅读(四)(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易错题冲刺练习易错点13文言文阅读(四)(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易错题冲刺练习易错点13文言文阅读(四)(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错点04 文言文阅读(四)易错点:高考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题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常见设错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对策】解题策略第一步:审准题目,明确本题选“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第二步:抓住选项,结合原文,在原文中标注关键词语,从“五大比对角度”着手,看概括和分析是否正确。第三步:综合权衡比对,确认正确选项。阅读下面的文

2、言文,完成题目。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

3、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

4、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

5、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解析】:A项对应的原文是“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从选项的概括和分析来看,无错误点。B项对应的原文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

6、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从选项的概括和分析来看,无错误点。C项对应的原文是“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只是把这些人“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并且,也不是赵憙将他们迁往异地,而是赵憙请求皇帝把这些人全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将这些人都转移安置在颍川、陈留。D项对应的原文是“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

7、,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从选项的概括和分析来看,无错误点。角度一:命题设误-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角度一比对人物对策: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个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易错题1: 原文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

8、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选项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分析根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易错题2: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选项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分析从

9、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根据原文,契丹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们怕生事未禁止,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应该是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角度二 对比时间地点命题设误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比对方法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关于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原文(2018全国卷)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

10、,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选项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分析由“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可知,被侵占掠夺的是天水郡,不是蜀地。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命题设误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迷惑考生,这种设误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比对方法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原文意思时是否

11、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2018全国卷)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选项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分析“仍然忙得无法分身”错。原文中是说“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意为任峻提拔任用文官武吏,都能竭尽他们的才能,纠察剔除奸盗之人,没有畏避退缩。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命题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

12、分析概括于文无据设误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比对方法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词语或内容,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原文(2019全国卷)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

13、即之楚。选项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分析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不满。角度五比对关系命题改变因果,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设误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比对方法辨析时厘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原文将

14、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选项B将军接受任命后,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分析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原文中将军接受任命后,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临敌作战,专心一意。因此,智谋之士都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意为他殊死战斗。原文是因果关系,B项变

15、成了并列关系。 【2020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