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段综合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211289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段综合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段综合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段综合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段综合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段综合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段综合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段综合训练(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段综合训练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生如同日夜奔流汇入大海的滔滔长河,九曲十八弯,什么艰难险阻,什么B (碧波荡漾惊涛骇浪),都会遇到。风浪汹涌中,如何应对,那就看我们自己拥有一种怎样的心境。如果拥有优雅、从容、质朴、淡然的心境,就必然会在C (千岩万壑千山万水)的沟坎中,觅得流水转山回A 在车水马龙的喧嚣中,赢得繁星满晴空。(2)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A处的标点是_。(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分别填入B、C两处。B处应填_,C处应填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许多书籍的背后,都是一段经典历史的演绎,都是一段陈酿古今的佳话。从书中,我们可以透

2、过一段段文字感知古今中外,见证大事要事,也可以透过一段段文字触动生活脉搏,感受岁月更迭和社会变迁的澎湃气息。书,既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又是解读世间万物的窗口。庚子年初,一场突然袭来的疫情蔓延至祖国大江南北,又恰逢农历新年,国人热热闹闹【甲】市场熙熙攘攘的光景被迫按下“暂停键【乙】开启了“宅”家生活的新模式。病毒只是隔离了人们的空间距离,却永远阻挡不了时代向前的脚步。我们时刻关注媒体信息,在阅读中读懂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培育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之情。书就像时代演进的见证者、传递正能量的传声筒。(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甲】,【乙】,

3、”B. 【甲】、【乙】”,C. 【甲】、【乙】,”D. 【甲】,【乙】”,(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籍”“触动”“澎湃”“只是”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B. “古今中外”“见证大事”“社会变迁”“时刻关注”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C. “书就像时代演进的见证者、传递正能量的传声筒。”这句话的主干是“书像见证者、传声筒”。D. “书,既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又是解读世间万物的窗口。”这句话是表递进关系的复句。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练习。汉江,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北依秦岭,南挽巴山,三千里 (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沿途留下文明与财富,留下美景和传说,同时也留下如星河

4、般灿烂的无数诗篇。汉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南北与东西,( )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于一体,孕育出光芒四射、mi力无穷的汉文化。(1)在横线上写出文段中加点汉字的读音,根据读音写出汉字。 蜿蜒_ mi力无穷_(2)根据文段中括号里词语的意思,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应是_。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3)依次在文段中两处括号内填入的词语应是( )A. 汇聚 汇集B. 融合 融入C. 汇集 融入D. 汇聚 融合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一群银发老人合唱的少年在网络热传。永

5、葆少年气,是历尽千帆、举重若轻的沉淀,也是乐观淡然、笑对生活的豁达。他们当中有矢志“造飞机”的专家,有毕业后赶赴核试验基地的伉俪,干事,做人,一干就是一辈子。“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说里的蓬勃朝气,属于每一个志不变、心不老的人。【甲】种在心中的信念未减,我们【乙】能走遍万水千山。(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在语段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惊天动地隐姓埋名B. 惊心动魄藏龙卧虎(2)在语段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逗号句号B. 逗号叹号C. 叹号句号D. 叹号叹号(4)【甲】【乙】两处填入

6、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可是B. 只要就C. 也许也许D. 既要也要5. 走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就像打开一本“百科全书”,带你领略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不仅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体现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特点,而且表现出个体建筑与山水环境相得益彰的匠心。博物馆精心打造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河之恋”,以“水”“运”“诗”“画”四个篇章阐释中国大运河文化,并通过引入“科技+艺术+文化”的裸眼技术理念,突出声、光、电、形、色等方面的流动效果,营造了富有创意、别有用心的沉浸式体验,令人眼花缭乱。多媒体技术让人慢游大运河,欣赏沿河风土人情,仿佛身临其境。博物馆还专为青少年观众打造“运

7、河迷踪”展,在全开放式的体验空间,以青少年喜爱的古风和二次元风格呈现,通过“密室逃脱”游戏方式,让观众了解运河水工科技、体验运河探索乐趣、领略运河沿岸风物。(1)文段中划波浪线的词语中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改为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来,并改正。语病:_,修改方法:_(3)文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相得益彰B. 别有用心C. 眼花缭乱D. 身临其境6.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答。静心功夫,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

8、“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雨滴而,鸟啼而,花落而。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1)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潇然自得 悠然共逝 欣然有会 冷然俱清A. B. C. 。D. (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涵养几分

9、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多一些沉潜。(句中“涵养”是动词)B. 寂寞忧愁、得意之时、不忘初心、眼界开阔(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C. 静心功夫,可从读书中来。(句中“静心功夫”是主语)D. 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此句为条件关系复句)7.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

10、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恩相,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什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1)下列词语的词性与“法度”不同的一项是( )A 脚步B. 耳房C. 呼唤D. 利刃(2)文段中提到的“恩相”属于敬辞。下列都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A. 令尊、令堂、家父、舍弟B. 惠顾、惠

11、存、惠赠、愚见C. 垂问、垂询、赐教、赐复D. 高见、高论、过奖、奉还(3)请写出水浒传中与林冲有关的三个情节。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南囿秋风。京城南十几里便是“南苑”,俗称“南海子”,是北京最大的湿地。早间,这里水草丰茂,林泉环绕,白云轻飘,环境优美,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狩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从元朝开始,皇家就在这里修建“团河行宫”,驯养了许多麋鹿仙鹤,密林之中红墙黄瓦,如同世外桃。一到深秋,凉风瑟瑟,黄绿之中尽显刚劲野趣。大兴区采育镇的东南方向有座一两丈高的土台,百姓称之为“聚燕台”。每年秋天,燕子成群结队在土台之上聚齐,鸣叫喧闹两三天后再到南国避寒。燕子们聚齐的日子

12、,正是京城“立秋”之后第五个戌日,也是农村庙会赶集的集日,当地叫做“秋社”,所以后人便称秋社之时燕子齐聚土台为燕京小八景之一“燕社秋”。注:yu,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1)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处填入汉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源 知 B.园 知 C.园 鸣 D.源 鸣9. 下面是同学找到的一段关于潭柘寺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是一句人们的民谚。据史料记载,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也许有人会问:“北京最早的城市是燕国的蓟城,距今至少三千多年,比潭柘寺早了一千多年,不是应该先有北京城吗

13、【甲】其实,那时候的蓟城,只是一个诸侯国小城。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应该是在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成元大都,使它初步具有了中国政治中心城市的规模,也奠定了现在北京城的基本格局。而此时已经晚于晋代800余年了。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负责迁都事宜。据说姚广孝潭柘寺设计建造了紫禁城(今“故宫”)。潭柘寺在鼎盛时期有房999间半,而故宫则有房9999间半。不仅如此,故宫一宫一殿的布局也如同潭柘寺一样【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层次清晰。北京城与潭柘寺的渊源之深可见一斑。(1)结合语境,在

14、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耳濡目染 仿照 B.耳熟能详 仿照C.耳熟能详 按照 D.耳濡目染 按照(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乙】, B.【甲】”? 【乙】:C.【甲】?” 【乙】, D.【甲】?” 【乙】:10. 请你阅读这段发言稿,完成问题。古运河,宛如一根银线把长江、太湖风景区,缀连成一串闪光的珠链。泛舟于这段古运河上,既可领会江南秀美的风光,又可感受人们匆忙的生活情景,真是其乐无穷!进入苏州,那“人家尽枕河”的情景更令人神往。沿河户户前门临水,后门濒河。透过花墙,时时可瞥见院中主妇或在梳头,或在晾衣,或在做饭;老人临窗逗着小孙子;姑娘们赤脚伸在河里,搓洗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这般情景真是如诗如画,姑苏人的生活是多么温馨啊!(1)画线句子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结合上下文加以修改。(2)游学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纪念册上留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游学感受,以下是四位同学的留言,语句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墙灰瓦、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景,宛如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B.江南的春风柔柔的暖暖的,像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