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2112839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零、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

2、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3题。(共 12 分)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3、。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

4、同。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6 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

5、、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其十) 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

6、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五、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

7、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辉: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

8、想感情。(4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

9、,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八、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九、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2题。(8分) 望庐山瀑布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

10、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 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

11、法。 (4分)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句更妙,为什么?(4分)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 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

12、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参考答案零、1.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逸。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

13、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一、1.B2. 寓情于景(烘托、渲染)。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以景结情。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1B 2D3答案要点: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三、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

14、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2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四、1B2.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五、1.A 2.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六、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七、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八、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