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6 突破(14) 精寻角度深入分析文本特征(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211283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6 突破(14) 精寻角度深入分析文本特征(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6 突破(14) 精寻角度深入分析文本特征(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6 突破(14) 精寻角度深入分析文本特征(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6 突破(14) 精寻角度深入分析文本特征(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6 突破(14) 精寻角度深入分析文本特征(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6 突破(14) 精寻角度深入分析文本特征(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6 突破(14) 精寻角度深入分析文本特征(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破(十四)精寻角度,深入分析文本特征小说类别文体特征科幻小说科学性(真实性)、幻想性、文学性历史小说历史性与文学性、故事性与新编性散文化小说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抒情性浓魔幻小说魔幻性(荒诞性)、真实性寓言小说虚幻性、讽喻性审题答题提问方式题干示例题型特点以“个”考“类”(考查该篇文本所体现的文体特征)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2018全国第6题)给出文体特征。以文本为例具体分析这种特征。准确理解“特征”术语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结合文本从内容、情感、主题、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多角度分析。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

2、征。(2019全国第9题)文本自身特征风格有人评论这篇小说“充满传奇色彩”,试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给出该文特征或风格。多角度展开对它的分析。准确理解所给出的特征或风格的含义,尤其是关键词。重点从小说内部展开多角度分析,如内容、人物、主题、情节、环境、语言、手法等,兼及小说外部,如作者等。失灯影体现了张炜小说既厚实又轻灵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万年桥郑武文公元1032年仲夏,青州古城连降暴雨,大街小巷沟满河平,整座古城笼罩在一片迷迷蒙蒙的水汽当中。青州府西南皆是群山,东部平原,一条南阳河穿城而过,将古城隔成南北两块。因为落差大,雨水急,西南群山中的雨水迅速

3、集结于南阳河,顺流而下,淹没了南阳河边的商铺、住家,更是冲毁了连接南北两城的唯一通道北大桥。知府夏竦闻听灾报,立即亲赴河边指挥抗灾待雨停,灾民也大都安排妥当,看到河上来来往往竹筏穿行的百姓,夏竦知道,当务之急是重新建一座大桥。南北不通,不但居民生活饱受影响,而且一旦敌军打来,青州守军将无回旋之地。夏竦立即召集工匠,研究修桥之事。面对洪涛浊浪,工匠们也是束手无策,谁也不敢担保能够修好此桥。是夜雨停,群星点点。夏竦身着便装,来到工匠们所住之处,与大家细商修桥之事。工匠们纷纷说道:“并非我等不努力,修桥一则原料奇缺,再则民工们都在加固河堤,个个精疲力乏,也是无人可用。”工匠们又呈上草拟的修桥图纸,夏

4、竦看后沉吟良久,问道:“照图纸样式,桥修好可坚持几载?”一工匠言道:“青州近几年频降大雨,水势湍急。所修之桥尚无超过五载记录。”夏竦摇头:“劳民伤财,却坚持不了五年。有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啊?”众工匠面面相觑,摇头叹息。突然,黑暗处一人跪下磕头:“知府大人,小人保举一人设计修桥,最少可保一百年不坏。”夏竦眼睛一亮,喊道:“快快请起,近前答话。”那个匠人走上前来,言道:“此人姓鲁名江,自言是鲁班后人。原是西南山人,只因得罪当地恶霸,发生争执,恶霸之子跌落山崖致死,却诬告被他打死,现正关在青州大牢,已判秋后问斩”夏竦初到青州不久,并不知前任所判之案,回衙立即调出卷宗,看到案件确有许多失察之处,又

5、亲自进到狱中,与鲁江攀谈。先问案情,再听鲁江的修桥设想。当时大宋国与契丹交战,狱中关押了大批契丹俘虏,人满为患。夏竦之父就为契丹人所杀,对契丹人充满了刻骨仇恨,看到他们,眼里就喷射出熊熊怒火。夏竦命人放出鲁江,让他与匠人们商讨修桥之事。师爷偷偷言道:“鲁江是死刑犯,即使要重审,也应该先禀明朝廷,等到发下公文再作处理,您这样偷偷将人放出来”夏竦道:“无妨,只需严守秘密,一边令人速将公文送至朝廷,等待回文。”夏竦按照鲁江的要求,命人到西南山中采伐大树,借助南阳河水运送到青州古城。可是又要修固河堤,又要建桥,还因为连年征战,青壮年大都在外当兵,确实是民工奇缺。夏竦下令:让狱中俘虏、囚犯帮助修桥!师爷

6、大惊失色道:“大人万万不可!如果是一个鲁江,大家帮着隐瞒,尚可蒙混过关,这么多囚犯一块儿放出来,朝廷怪罪下来,实在是担当不起啊!”夏竦言道:“非常之事须用非常之法。一人做事一人当,师爷不必担心。”看到俘虏们修桥并不尽力,夏竦又立下奖励之法。获得奖励的可以获得自由。看到苦着脸的师爷,夏竦言道:“他们也是些普通农牧民,当兵也是没法,我们劳力奇缺,如能为我所用,又减少了粮食供应,岂不也是两全其美之法?”鲁江领人先垒巨石加固河岸,然后用数十根大木相贯。不用柱子,架成飞桥。因为没有桥下木柱,减少了阻力,就阻挡不了洪水,也就冲毁不了大桥。桥尚未完全修好,夏竦就收到了朝廷的诏书,宣他速速回京议事。原来是有大

7、臣弹劾了他。夏竦在朝堂之上陈述了青州遭遇水灾的经过,以及搜集到的鲁江蒙冤的证据。弹劾大臣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修桥铺路,本是分内之事,以此牵强不足以为自己的枉法作辩解。况我听说,南阳河大桥,尚无能坚持五年者,这鲁江难道就是神仙?”夏竦道:“臣愿以项上人头保鲁江无罪。而且此桥设计合理,多了不敢说,至少会五十年无事。”弹劾大臣哈哈大笑:“夏大人又如何敢保五十年?”夏竦言道:“五十年还是保守说法,五百年也许不止。在我有生之年,如非人为,大桥何时冲毁,朝廷何时取我脑袋,如何?”夏竦虽然拿命保了鲁江无罪,却无力保住鲁江,此人后来不知所终。据说是被契丹人捉去,命其为己造桥。鲁江誓死不从,以死报答夏竦知

8、遇之恩。北大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虹桥,开辟了中国桥梁历史的新纪元。直至万历二十二年(1594),才在原有基础上被重新以土石结构改建,此时已经过去了562年。万历皇帝感叹:“此桥千年不倒,就更名为万年桥吧。”斯人已去桥犹在。今天你如果去青州旅游,连接南北城的依然是这座万年桥。(有删改)1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答:_答案(示例一)小说于史有据,既有具体的年代数据,又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小说运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历史讲述,如人物对话、神态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曲折情节的设计。小说创作将历史和文学融合,拓宽了小说的

9、表现境界,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每点2分)(示例二)小说的历史特征主要表现在:有具体的年代和桥梁的寿命延续数据;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有今天尚存的遗迹做证明。(每点1分)小说的文学特征主要表现在:运用细节描写、衬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人物对话、心理和环境描写等虚构内容;有曲折的情节设计,如在工匠束手无策时突然有人献计,在民工奇缺时释放俘虏,在快要修好桥时又遭弹劾。(每点1分)失分样本反思:现场答案1:本文的历史性在于:夏竦确有其人,宋、辽作战及明朝万历皇帝都是事实存在。本文的文学性在于:鲁江等匠人是虚构的。反思:_答案该答案可得2分。只答出历史性与文学性中的一点内

10、容。显然,该生对历史性与文学性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入理解,只停留在朴素的常识阶段,故无法结合文本对其特征内涵的丰富性展开回答。现场答案2:小说既有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如夏竦,又有宋代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这是其历史性的表现。小说中的师爷、弹劾大臣无名无姓,而且夏竦的语言及心理活动都是作者根据历史情境虚构出来的,这是其虚构性的表现。小说把历史性与虚构性紧紧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历史小说的突出特征。反思:_答案该答案可得45分。它能够分别从小说中人物之有无、时代背景与情境两个方面分析各自特征,非常好。而且答题上先分后合,尽管第点答得空泛,却符合这类题的思路,很规范。可惜在分析的全面性上做得不够。二、阅读下

11、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朋友们来看雪吧迟子建先说胡达老人吧。我脚上穿的毡靴是胡达老人送的,是狍皮做成的,又轻便又暖和。我被大雪围困在东北冰城已有三天,是胡达老人赶着马爬犁把我接到乌回镇的。他七十多岁,终日穿着一件脏兮兮的山羊皮大衣,胸口处老是鼓鼓的,一个酒葫芦就掖在里面。我到达乌回镇的当夜,他就醉醺醺地来敲门。胡达老人来找我的目的是看我那只栗色皮箱。我想起来他接我的时候就对皮箱产生了兴趣。我就把皮箱从炕上搬到火炉旁,嗒嗒按下锁鼻子,将箱子打开。那嗒嗒两声响起的时候,他的薄耳朵也跟着微妙地颤动着。他凑近那个皮箱,先是目不转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样一样地用手拈起里面的东西,放到眼睛下仔细地瞧。照相机、

12、微型录音机他看东西的时候表情格外丰富,一会儿惊讶,一会儿扫兴,一会儿又是愤怒(他不满意我把布娃娃掖在里面,认为这是要闷死她)。我把耳机塞进他的双耳,放了一段音乐给他。他最初听到音乐的时候吓得一跳老高,“哎哟”叫着,酒葫芦也被甩在地上。他说:“这音打哪儿来?”不过他听了一会儿就习惯了,当我帮他摘下耳机,他嘟嘟囔囔地说:“这音不好,闹。”胡达老人看够了我的皮箱,又问我在乌回镇住多久,一个人怕不怕。我说要待到开春后才走,我在城市里也一个人住,没什么害怕的。他便对我说,你要是害怕,我就唤鱼纹来跟你做伴。对了,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大儿媳刚死),一大群孙儿。他最喜欢的是二儿子家七岁的鱼纹。第二天早晨,

13、我在门口发现了这双毡靴。我不知道是谁悄悄送来的。问邻居大嫂,她一看便说:“这是胡达老人的手艺。”你们问我照片左上角的那串草编铜钱,它是鱼纹送给我的。记得是某一个中午,我刚吃完饭,一个小孩子推门进来了(我像当地人一样不锁门),他就是鱼纹。他穿件蓝布棉袄,脸蛋冻得通红。他进了门口被热气给熏了个激灵。他说:“我能换你的东西吗?”我问:“你是谁?”“鱼纹呀。”他挺骄傲地说着,仿佛我到了乌回镇没听说过他,是大逆不道的。我便笑了。鱼纹从怀中取出一串草编的铜钱,对我说:“它不能当真的钱用,可是比真的钱好看。”我问他想换我的什么东西,他挺老练地说他得先看看我的货。我便把一些零碎东西拿给他。鱼纹留下的那串草编铜

14、钱被我当成装饰挂在墙上。我告诉你们这里的人是如何过年的吧。他们一进腊月就开始忙年,屠宰家禽、做新衣、蒸干粮、除尘,一直忙到除夕的早上才罢休。无论男女老少都里里外外换上新衣。老人们挂灯笼,家庭主妇忙着祭祖,小孩子则将兜里装满瓜子到处跑。应邻居大嫂的热情邀请,我是在邻居大嫂家过的除夕,刚回到家里,门就被撞开了。一股白炽的寒气中“嗵”地跌下一个小人,不住地给我磕头,磕得真响啊,鱼纹来讨压岁钱来了。我给了他五十元钱,鱼纹将钱拿在手中,说是要买几个小礼花留待正月十五拿到他爷爷的院子里放。我便问他爷爷在哪儿过年。鱼纹一梗脖子笑着说:“还不是跟往年一样?爷爷在每个儿子家的炕沿都沾沾屁股,然后就背着手回他自己

15、住的房子。”“你爷爷年年都这样?”我问。“年年是这样,”鱼纹说,“他就喜欢我,每年正月十五我都去给他放花。”正月十五的那天早晨,我还躺在炕上借着炉火的余温续懒觉,邻居大嫂忽然慌慌张张地进来告诉我,胡达老人没了。我在胡达老人的家里见到了鱼纹。他通身披孝,也许因为泪水的浸润,眼睛更显明亮。他见了我,现出一种大人才有的凄凉表情。正月十五的夜里有许多人为胡达老人守灵,长明灯在寒风中瑟瑟抖动。鱼纹点燃了那几簇礼花。他每放一个都要说话:“爷爷,快看,这个花像菊花!”“爷爷,这花跟冰凌花一样白!”“爷爷,这个花像是在泼水!”仿佛胡达老人真的用另外的眼睛看到了似的。胡达老人的死,使乌回镇失去了一个有光彩的人物。我几乎天天都穿着他送我的狍皮靴,用温暖的心境来怀念他。他的手艺真是好,所有的针码都压在靴帮里了,靴口还轧着一圈花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