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炼习题专题01 生物与生物圈(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211279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炼习题专题01 生物与生物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炼习题专题01 生物与生物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炼习题专题01 生物与生物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炼习题专题01 生物与生物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炼习题专题01 生物与生物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炼习题专题01 生物与生物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炼习题专题01 生物与生物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1生物和生物圈一轮复习专题精选一、选择题1、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答案】B【解析】“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体现环境影响生物,只有B选项“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符合题意,ACD选项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故选B。2、民间俗语与文学诗句中都蕴含许多科学道理,下列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苔藓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

2、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D“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答案】B【解析】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山不容二虎”,虎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A正确。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的是春天温度适宜,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的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B错误。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D、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黄雀、螳螂和蝉的关系是捕食关系。D正确。3、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

3、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A北雁南飞大气 B春兰秋菊光照C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水分 D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温度【答案】B【解析】A、北雁南飞属于鸟类迁徙行为,是指某些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是鸟类对环境温度变化相适应,A错误。B、“春兰秋菊”主要是受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不同的影响,B正确。 C、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D、“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是说冬春雨水对庄稼的重要性,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需要水,D错误。 4、下列谚语或古诗与

4、对应的生命现象不相符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反映了“肥”为“庄稼”提供有机物B“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反映了鸟的育雏行为C“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反映了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D“朵朵葵花向太阳”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A【解析】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错误。 B、“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反映了鸟的育雏行为,体现了生物能繁殖,正确。 C、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正确。 D、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5、反应,正确。 5、清明前后,柳树已长出新叶;端午前后,艾草生长旺盛。这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答案】C【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清明前后,柳树已长出新叶;端午前后,艾草生长旺盛”,影响柳树长出新叶和艾草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6、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而存活。下列与此现象相类似的是( )A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为灰色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答案】A【解析】A、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为灰色,可以防止被敌

6、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与题干现象相类似,A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属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与题干现象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 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B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C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竞争关系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答案】D【解析】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

7、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周围的各种因素。A错误。B、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和水、空气、土壤等等,B错误。C、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C错误。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D正确。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鲤鱼 B滇池中的全部水葫芦 C昆明西山上的全部植物 D一条河流【答案】D【解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A、池塘中的鲤鱼,只包括了部分动物,没有

8、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滇池中的全部水葫芦,只包括了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C、昆明西山上的全部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中的生产者,没有环境部分和其它生物,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D、一条河流,既包括了它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符合题意。9、生长、生活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人参、蘑菇、食虫鸟分别属于(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C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

9、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人参是植物属于生产者,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食虫鸟是动物属于消费者。10、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并将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捕食者【答案】C【解析】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它取食的是动植物残体,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获得能量。所以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在生态

10、系统中应属于分解者。11、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其生存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流动的B一般情况下,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将保持不变C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答案】C【解析】A、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而动物大多直接或间接的以生产者为食,所以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故A错误。B、一般情况下,这个生态系统中,

11、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B错误。C、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分解,无法排出,只能随着食物链的传递逐渐积累,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故C正确。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故D错误。12、下列与食物链、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关系,但不能构

12、成食物链,因为缺少分解者【答案】B【解析】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故A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故B正确。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C错误。D、食物链包括生产者植物和消费者动物,不包括分解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关系,但不能构成食物链,因为缺少生产者,故D错误。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C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各食物链均不完整D生态系

13、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答案】C【解析】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统一整体,A正确。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B正确。C、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C错误。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D正确。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答案

14、】C【解析】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甲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丙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A、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图中丁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丁体内DDT含量最高,A错误。 B、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B错误。C、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甲数量最多,处在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丙、乙、丁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是消费者,C正确。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甲属于生产者、乙、丙、丁属于消费者,还缺乏分解者,D错误。15、图为我区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图中包含3条食物链C构成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D图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答案】A【解析】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