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冲刺模拟卷三(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2112786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冲刺模拟卷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生物冲刺模拟卷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生物冲刺模拟卷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生物冲刺模拟卷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生物冲刺模拟卷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冲刺模拟卷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冲刺模拟卷三(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生物冲刺模拟卷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总分50分)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珊瑚C橘皮上的霉D钟乳石【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不是生物,A不符合题意。B珊瑚是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因此珊瑚不是生物,B不符合题意。C橘皮上的霉,属于真菌,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

2、D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是一种化学物质,不是生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棵大树B一所学校C一条小河D一片草原【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详解】A一棵大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B一所学校,既包括了这个学校所在的环境

3、,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C一条小河,既包括了小河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D一片草原,既包括了草原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图表示某动物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a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分裂成两个B过程b产生的子细胞之间染色体数目不同C过程c形成的细胞仍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D过程b、c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

4、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2图中:a过程是细胞生长,b过程是细胞分裂,c过程是细胞分化。【详解】A过程a表示细胞生长,最明显的变化是体积增大,A错误。B过程b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最终新细胞和原细胞、以及新细胞之间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错误。C经过c细胞分化后,部分细胞还具有分裂能力,但是高度分化后的细胞(如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C错误。D细胞分

5、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所以b细胞分裂和c细胞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D正确。故选D。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缘。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下列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A根B茎C芽D种子【答案】C【解析】【分析】叶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叶芽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详解】古诗中万条枝条及绿叶,也就是植物的茎和叶。植物的茎和叶都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呢?我们知道植物由种子发育而来,种子里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

6、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那部分。在长出的茎和叶上也有许多芽,能发育成茎和叶的芽是枝(叶)芽。故茎和叶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故选C。5.如图分别为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胚芽,能发育成茎和叶B在它们萌发时的主要作用是一样的C能为它们的萌发过程提供能量D能为它们的萌发过程提供营养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观图可知:是胚轴、是胚根、是种皮、是胚芽、是子叶、是胚乳,解答即可。【详解】A是胚根,能发育成根,A错误。B菜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1片,起传递营养物质的作用,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B错误。C是胚芽,能发育成茎和叶,种子萌发过程需要的

7、能量是线粒体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C错误。D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子叶和胚乳能为它们的萌发过程提供营养物质,D正确。故选D。6.大白菜外层叶片光照充分显绿色,靠近中心的叶片光照不足显黄色。以上事实说明()A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B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中心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的颜色与体内的色素有关,绿色一般是叶绿素的颜色,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详解】由于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大白菜外层叶片光照充足显绿色,靠近中心的叶片光照不足显黄色,这是由于大白菜外层叶片有光合成了叶绿素,所以它的叶片是绿色的

8、,而靠近中心的叶片是在无光的条件下生长的,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它的叶片是黄色的,因此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7.科学家在以色列发现了非洲以外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化石,将人类首次走出非洲的时间推前至少55万年。关于人类的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B人类进化阶段中最先会人工取火的是直立人C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标志D晚期智人已能缝制衣物,并能使用长矛和标枪捕猎【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

9、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详解】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B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所以最先会人工取火的是智人,B错误。C能否直立行走是人猿的分界标准,最早期的人类也已经开始直立行走,C正确。D智人相当于现在的人类,出现在距今20万年1万年前

10、。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人的大小,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晚期智人已能缝制衣物,并能使用长矛和标枪捕猎,D正确。故选B。8.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试管编号甲乙丙馒头的处理等量馒头块等量馒头碎屑等量馒头碎屑加入的液体2毫升唾液2毫升唾液a是否搅拌不搅拌搅拌搅拌水浴温度b10分钟后取出,加入2滴c,摇匀,观察颜色变化A向丙试管中加入的液体a是2毫升清水B3支试管的水浴温度b是37C水浴后,向3支试管滴加的2滴液体c是碘液D实验现象是甲变浅蓝,乙变深蓝,丙不变蓝【答案】D【解析】【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

11、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详解】A、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丙试管与乙试管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所以a处应加入2ml清水,A不符合题意。B、在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因此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B不符合题意。C、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加入碘液后变蓝,水浴后,向3支试管滴加的2滴液体c是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C不符合题意。D、甲试管没有搅拌且是馒头块,淀粉未被完全分解,所

12、以遇碘变浅蓝;乙试管淀粉被完全分解,滴加碘液不变蓝;丙试管内有淀粉,滴加碘液变蓝,D符合题意。故选D。9.某人得了急性支气管炎,那么病毒到达发病部位的路线正确的是()A鼻气管支气管B鼻咽气管支气管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D鼻咽气管支气管肺【答案】C【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所以,病毒到达发病(急性支气管炎)部位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故选C。10.在观察心脏时,你发现心脏的四个腔中哪个的壁是最厚的()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答案】B【解析】【分析】心

13、脏的结构:【详解】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故选B。11.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a、b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a、b分别是()A尿素、葡萄糖B水、尿素C葡萄糖、尿素D蛋白质、无机盐【答案】A【解析】【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图可知,a物质经肾小管后含量上升,b物质经肾小管后含量逐渐降低到0。理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详解】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

14、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将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分,导致尿素浓度大大提升。正常情况下原尿不存在蛋白质。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下,水的含量降低,葡萄糖是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葡萄糖含量更是降低到0。所以a是尿素,b是葡萄糖。故选A。1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A胞体B神经胶质细胞C轴突D神经元【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详解】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故选D。13.“碳中和”是实现全球CO2“零排放”的生态目标。以下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A分类处理垃圾B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C用太阳能热水器D夏天经常开空调【答案】D【解析】【分析】低碳环保”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