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2112775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 组织B. 生命个体C. 细胞D. 器官【答案】C【解析】【分析】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详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故选C。【点晴】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的结构和功能单位。2.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

2、15年倡议设立,我国的“植树节”定在每年的()A. 3月10日B. 3月12日C. 4月13日D. 5月12日【答案】B【解析】【分析】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详解】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故选B。【

3、点睛】对于一些特殊的节日要熟练把握。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狗的长毛和狗的短腿B. 玉米的黄粒和玉米的白粒C. 人的卷舌和直发D. 豌豆的高茎和豌豆的皱粒【答案】B【解析】【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详解】ACD狗的长毛和狗的短腿、人的卷舌和直发、豌豆的高茎和豌豆的皱粒,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CD不符合题意。B玉米的黄粒和玉米的白粒,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4.人体的血液是一种红色粘稠的液体,在血液的成分中,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能力的是(

4、)A. 血浆B. 红细胞C. 血小板D. 白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A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血液具有运输功能,A不符合题意。B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C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破裂所释放的一些物质,能够促使血液凝固成块,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堵塞伤口而止血。可见,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C不符合题意。D白细胞有

5、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当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加,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细胞的功能。5.冬瓜的雄花和雌花都属于单性花,单性花是指()A. 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B. 只有雄蕊的花C. 既没有雄蕊也没有雌蕊的花D. 没有花萼和花冠的花【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花的类型,首先了解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不同的类型。【详解】根据雌蕊和雄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叫做两性花,如桃

6、花、水稻、小麦、苹果等;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叫做单性花,如丝瓜、南瓜、杨、柳、菠菜、玉米等。故选A。【点睛】对于花的分类可通过具体的花掌握是单性花还是两性花。6.食物中有各种营养成分,下列哪组属于能源物质()A. 水、糖类B. 蛋白质、糖类C. 维生素、无机盐D. 脂肪、无机盐【答案】B【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7、(属于有机物)不能提供能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7.玉米是我们常用的食物之一,玉米种子萌发时由_供应营养()A. 子叶B. 胚C. 种皮D. 胚乳【答案】D【解析】【分析】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详解】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种子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在玉米种子萌发时由子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利用。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8.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 胃B. 小肠和大肠C. 大肠D. 小肠【答案】D【解析】小肠是人体消化道

8、最长的部分,全长达到57m,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整个消化道中,它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最大,所以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最终消化都是在小肠里发生的,所以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部位。9.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干纱布把小鱼包起来,只露出尾部B. 用放大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C. 选择尾鳍作为观察部位,是因为尾鳍薄而透明D. 若观察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则该血管为静脉【答案】C【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

9、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详解】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错误;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所用的是低倍镜,C错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选择尾鳍观察是因为尾鳍有薄而透明的特点,C正确;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10.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

10、在视野中能看到的细胞数目是最少的()A. 目镜5、物镜10B. 目镜12.5、物镜40C. 目镜5、物镜40D. 目镜10、物镜10【答案】B【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越窄,看到的物像数目越少。【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倍数:510=50(倍),B选项放大倍数:12.540=500(倍),C选项放大倍数:540=20

11、0(倍),D选项放大倍数:1010=100(倍),只有B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大,所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故选B。【点睛】掌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1.如图所示,这是萨克斯研究实验,叶片在光照24小时后,经过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最后发现:无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A.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B.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二氧化碳C.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释放出氧D.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答案】D【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液遇到淀

12、粉变蓝色。【详解】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这样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唯一的变量。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汽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2. 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 哈维B

13、. 达尔文C. 林奈D. 沃森【答案】C【解析】分析】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详解】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点睛】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史。13.在生物圈中,不同的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类也是其中的一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和生产者C. 消费者D. 分解者【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

14、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详解】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消费者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所以人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对消费者的理解,难度不大。14. 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哪项措施实施抢救A. 人工呼吸B. 测量血压C. 静脉止血D. 测量脉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

15、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因此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人工呼吸实施抢救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急救的方法以及人工呼吸等考点的理解掌握15.感冒了会感到鼻塞,闻不到食物的香味,这是因为()A. 病菌侵犯,味觉失灵B. 病毒过多,鼻腔堵塞C. 病毒阻挡,空气通过量少D. 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的刺激【答案】D【解析】【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又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详解】当人体患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