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6211210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代汉语虚词的大量入诗,推动了中国传统诗歌抒情这一主要功能向叙事与哲理表现的多元路向转变,这是一种由“情”向“理”的现代转变趋向。中国古代诗歌以言情为本。自魏晋时期起,诗学家“以情释志”,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感性维度,见物起情、借景抒情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

2、诗思方式。这种“主情”的诗思方式,力求精炼简略,以含蓄隽永为美。在语言选择上常省略各种关系词,尽量不用或少用连词、介词、助词等。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省略了介词“在”、副词“像”、助词“的”等,直接运用实词及比喻词。如杜甫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省略了描述性的虚词,但为了表达的清晰也接着使用了副词“岂”和“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然而,在整体上古代汉语诗歌使用虚词仍然很少。尽量省略虚词则形成实词间词语的跳跃,一方面与古代汉语诗歌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理念相联系,另一方面是为了追求表意的含蓄。现代汉语诗歌为了实现“言文合一”的理念,在借鉴欧化的词汇、语法、逻辑

3、、修辞时,大量使用各种虚词、代词、单复数词汇等,形成了句子结构的复杂化,使句子关系更加紧密,表意更为清晰周全。可以说,这一由传统诗歌的表意之“虚”到现代汉语诗歌的表意之“实”的转向,与现代汉语虚词的剧增与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如周作人的小河:“水要保他的生命,总须流动,便只在堰前乱转。”该句使用了助词“的”,副词“总”“便”和介词“在”,构成了清晰的语义逻辑关系和散文化的语言形式,呈现出与古诗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虚词的大量入诗改变了古典诗时空、因果关系的朦胧与模糊,以散文化的句法和语义连接方式,更明晰地表现了复杂的事理叙述和语意联系。许多现代诗人不再把情景交融视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开始追求

4、一种具有理性体验特征的诗歌表达方式,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古代诗歌的主情或感性的表达范式,起到了“以理正情”的作用。现代诗人在使用现代汉语虚词表达情感或理性体验时,都有主体意愿和不同选择,但他们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影响,体现出与古代诗歌感性抒情倾向的不同。早期白话新诗派诗歌,开始大量运用白话虚词,让语言接近白话口语,诗歌体现出通俗明了的说理倾向与纪实风格,意在建立一种科学求真的新诗境界。郭沫若在女神中大量运用语气词、助词、感叹词、介词等,形成了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风格,而这种浪漫主义风格饱含着科学民主思想的主体精神的高扬,是人觉醒后被理性意识所激发出来的创造力的体现,科学理性精神形成

5、了与内在现代诗意以及外在自由诗体的有机关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闻一多说郭沫若的诗饱含着20世纪的动的、反抗的成分,“发源于一种内在的科学精神”。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总体上呈现为以理正情、以理主情的现代色彩,打上了五四时期雄浑昂扬的时代烙印。闻一多代表的新月诗派倡导“理性节制情感”,无论是表达个人的切肤之痛,还是表达民族的忧国之情,都能在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节奏中,巧妙调控虚词,显现出成熟的以理节情的艺术魅力。比如闻一多为女儿写的悼亡诗也许:“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这一节连续用的三个“也许”,既有表语气的作用,也有表情态的意义,同时起到了连

6、词作用,“也许”在句子中三次重复与停顿,构成了舒缓的节奏,传达出一种忧伤哀婉的抒情之美。“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结尾这一节,采用了“那么就”的连词引导句式,表达假设语气,最后又用介词、语气词、儿化词形成舒缓平抑节奏,渲染静穆幽美的抒情意境。闻一多代表的以理节情的现代审美意趣,体现了现代汉语诗歌与古代汉语诗歌语言诗性表现力的有机融合。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派自觉向西方现代派诗歌借鉴,呈现了一种新诗智性化倾向。卞之琳的新智慧诗,冯至充满了沉思和哲理的十四行集,中国新诗派重视经验传达的智性化诗歌,都明显表现出与中国古代诗歌主情传统的

7、异趣。唐湜认为“诗就是情感”的说法早已过时,并引述里尔克的话说:“诗并非如人们所想的只是情感而已,它是经验。”(选自王泽龙、钱韧韧现代汉语虚词与新诗形式变革,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诗歌以情释志,现代汉语虚词的大量引入使这一功能向多元路向转变。B. 古诗追求表意含蓄,词语间跳跃较大;现代诗追求言文合一,句间关系更紧密。C. 周作人小河在虚词助力下语义逻辑清晰,体现了诗歌由实到虚的表意转向。D.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体现了被理性意识激发出来的创造力,与时代特点契合。2.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总分式论

8、证结构,论证了现代汉语虚词在新诗变革中的重要作用。B. 第二段例举李白、杜甫诗阐述古代诗歌语言特点,此两例有逻辑顺序,不可颠倒。C. 文章将早期白话诗歌与闻一多诗歌作对比,后者更能体现理性精神和审美意趣。D. 全文以时间顺序为论述逻辑,层层推进,阐述中国诗歌“由情向理”的转变过程。3. 结合文章内容,下列诗句能体现新诗“理性节制情感”的一项是( )A.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C. 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D.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4. 文中提到“唐湜

9、认为诗就是情感的说法早已过时”,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唐湜观点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剥莲蓬高洪波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又是惹人诗思的时刻。秋天里意外地收到了南方友人寄来的一包莲蓬,寄莲蓬的是儿童文学作家汤汤,莲蓬的产地是她的家乡金华,金华也是老诗人艾青的故里。近年来由于疫情,快递成了互相传递思念的特殊渠道。收到快递多多,莲蓬独一无二。莲蓬在江南、在水乡、在秋天这个时节应该是处处可以见到的,不是什么稀罕的物什,但是莲蓬却又寄托着人类,尤其是南国人民对一种美食的特殊记忆,这有点像我故乡内蒙古草原的葵花籽,或是关东大地上的榛子还有板栗。南北方美食

10、的差距,一个长在土里,一个长在水中。寄来的莲蓬出水不久,颜色碧绿,莲实饱满,剥开吞入,一股南国的清香溢满口腔,于是想起辛弃疾一首关于村居的著名的词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上片开头两句写这个老小五口之家,有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两岸青草碧绿,作者淡淡两笔就把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环境勾画出来。他把大儿、中儿所干的事情一言以蔽之,一个“锄豆溪东”,一个“正织鸡笼”,独独刻写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那个场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在溪水旁边快乐地剥着莲蓬,吃着莲子,

11、天真活泼,饶有情趣。“无赖”是说他顽皮,是爱称,没有什么贬义。一个“卧”字全词增辉,小男孩趴在小溪边天真烂漫,甚至有几分偷懒,真是神来之笔。吃着莲蓬的时候,我又想起在1984年6月收到了一套唐诗鉴赏辞典,这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关键这套书还有不知哪一位先生用毛笔给我题的几行字,上面写道:“高洪波同志,您的作品被评为1983年得奖作品,特赠书留念。儿童时代社1984年6月。”字迹非常见功力。寥寥几行字,深情款款来,从此这套唐诗鉴赏辞典就被我珍藏了。那个时候,我不知怎么也想起了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也许是冥冥中的一种呼应、一种感召吧。小儿、莲蓬,一个是幼年人类的意象,一个是清水、是清洁,甚至多子

12、的象征。在宋代,执荷童子在玉雕里比比皆是,俗称“磨喝乐”。一个孩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莲蓬,以玉雕的形式矗立在中国艺术史的行列里,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这是中国古人美好的象征,对儿童充满怜爱,对执荷童子的形象充满欣喜。我相信宋代这种执荷童子的玉雕存世量应该非常大,这是一个民族记忆的久远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尤其是北方民族抵达南方之后,对南方风物的一种特殊的意念,以及对繁衍民族子孙的殷切盼望吧,因为“莲生贵子”,这是个吉祥语。而莲蓬头里蜂窝状的莲子镶嵌在碧绿的莲实中,又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和寄托。由莲蓬头想到几年前走常州,在一家制作龙泉印泥的老铺子里,有一个意外的收获,这家印泥的主人是个老知青,他告诉我:“

13、我们印泥的主要棉絮不是丝,也不是棉,而是藕丝。”我感到非常奇怪,因为“藕断丝连”固然是成语,但藕丝怎么能集腋成裘,变成印泥的鲜红的寄存物呢?这位先生淡淡地告诉我:“藕丝自然是无法成型,但干枯的荷秆里有大量的藕丝,我请农妇们一丝一丝地积攒起来,有时候两三个月的时间可能才攒成一团可以制成印泥的藕絮。”“那么这样的藕絮有什么奇妙的作用呢?”我问道。“当然有。”印泥主人告诉我,有这样的印泥,假如你把它盖在宣纸上,置入水中,长时间不会褪色,红色的印迹历历在目。藕丝、藕丝和水、水与印泥,这一系列的关系使我有些迷惑。主人拿出一碗水,清水里果然浸泡着鲜红印泥盖下的章,似乎清水和藕丝做的印泥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14、主人告诉我,几个月下来,印泥一点颜色都不会褪掉。这近乎神奇的、珍罕的印泥材质使我顿时生出购买龙泉印泥的强烈愿望,于是我不惜重金买下了龙泉印泥店的镇店之宝一盒厚厚重重的印泥,携带回了北京。我挥毫纵笔时,用这样的印泥盖在宣纸上,的确除了鲜明的颜色之外,还有一种隐约的清香,这就是南国风物的了不起之处。话题还是回到莲蓬吧。在这秋后的伏天,不必吃冰棍,不必吃雪糕,有一株来自南方的碧绿色的莲蓬,咀嚼起南国友人的情谊和水乡的滋味,心里顿时一汪清凉。(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5.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交代南方朋友寄来莲蓬引出其产地,并通过类比北方的美食记忆,表达

15、莲蓬对于南国人民的特殊性。B. 第段中“矗立”一词,充分说明执荷童子这一具有美好寓意的形象在中国艺术史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C. 第段介绍藕絮印泥的工艺和功效,采用与印泥主人问答的方式,这与赤壁赋中主客问答的作用不同。D. 秋后的伏天咀嚼莲蓬时心中会顿觉“一汪清凉”,是对莲蓬降暑功用的描述,突出强调对这一美食的喜爱。6. 文章在赏析清平乐上花费了大量笔墨,请从构思角度分析其作用。7. 有评论认为:在高洪波的散文里,我们读到了一份闲心,也读出了一些闲笔,这便形成了一种“闲适”的笔调。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6、小题。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