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人物形象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1959865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人物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人物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人物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人物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人物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人物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人物形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人物形象基础知识一、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的内容;而“形象特点”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可以把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考虑进去。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

2、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题干中往往有“性格”“品质”“形象”“概括”“分析”等词语。【判定技巧】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是性格还是形象。“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第二步:总体把握,画句分析(1)结合人物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文中交代的与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相关的句子。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

3、者)对他的评价(议论)句。(2)结合情节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句,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物间的主次关系。(3)结合环境有关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的语句,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第三步:归类合并,恰当表述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分点作答,先概括,后分析。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先总括句(人物身份),再分点作答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二、刻画形象手法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都注重细节的描写。一般来说,细节描写

4、有动作描写细节、心理描写细节、语言描写细节、环境描写细节等。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有: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深化主题;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三、不同形象的作用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思考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考虑与小说的情节关联,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思考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必须考虑小说的主题,因为小说的目的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最根本用意。思考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

5、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是作品真正的写作意图。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思考“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思考牵线搭桥、推动情节的作用: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思考侧面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

6、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清晰。思考揭示主题,增添魅力的作用: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思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3.物象的作用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

7、,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做了映衬,如从心理、行为、语言方面等。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一是指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刻画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4.小说中“我”的作用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作用”“意义”“意图”“效果”“艺术价值”“好处”等词语。模 拟 训 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形象侯发山那天中午,丽娟正在办公室享用午餐,

8、父亲突然来了。父亲推开门那一刻,丽娟又急又窘,还带着气。父亲一头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看就像多天没洗过,胡子也没刮,穿得比平时下地时齐整一点,但还是皱巴巴的,裤脚高挽着,布鞋上还撒着泥星若是办公室就丽娟一个人倒还罢了,偏偏那天她的几个姐妹都在。她们大眼瞪小眼,好像父亲是个外星人。“爹也真是的,您来就来吧,好好把自己收拾一番啊。”没等丽娟开口,父亲讪笑了一下,磕磕绊绊地说:“这不端午节吗,你娘起五更包的粽子我、我就搭便车来了。”说着话,父亲解开了背着的挎包。丽娟的闺蜜红红缓过神来,轻轻搡了丽娟一下,熟稔地说:“叔叔,要不是您提醒,我们几个今天真还就错过端午节了。”父亲把粽子一拿出来,屋子里一下

9、子升腾起粽子的香味,是丽娟熟悉的那种久违的香味。红红和其他几个姐妹旋风似的围了过去,有的给父亲让座,有的给父亲倒水,喊伯的,叫叔的,亲热得不得了,倒是半点没有嘲笑父亲的样子。看到姐妹们的表现,丽娟心里的火气慢慢消了,这才感觉对父亲有点苛刻了,再怎么说,也还是自己的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丽娟就拿起粽子让起来。红红急忙接一个,使劲闻着,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夸张地叫着:“香,真香。”丽娟和其他几个姐妹们都笑了起来。父亲也附和着嘿嘿呵呵地笑了。丽娟这才问道:“爹,您吃饭了吗?您没吃我带您去外边吃去。”父亲忙说:“吃了,吃了,我在外边吃的烩面。”看着桌子上的泡面,父亲很是心疼,“光吃这个会中?

10、没钱了给家里说。”红红抢先说道:“叔叔,我们偶尔吃一次。”红红说的也是实话。丽娟掏出500块钱,对父亲说:“街对面有家洗浴中心,您去洗洗澡,理理发然后我去给您买一身衣服。”推让了半天,父亲才接下。等了两个多小时,父亲转了回来,还是来时的形象。丽娟瞪着父亲说:“爹,您没去?”父亲支吾着,说不出个囫囵话。丽娟说:“爹,别心疼钱给您了,就是让您花的。”父亲低着头,像是个做了错事的孩子。红红过意不去,走过去劝丽娟:“在乡下理个发洗个澡,十块八块的就能解决,叔叔肯定是俭省惯了,舍不得你别埋怨叔叔,老人家都这样。”父亲的手还插在口袋了,似乎要把钱摸索出来。丽娟说:“爹,您别掏了,留着花吧。”天将黑的时候,

11、父亲坐末班车回乡下了。当天晚上,丽娟看当地电视新闻的时候,忽然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盯着电视:画面上一位老人倒在地上,围观了不少人,指指戳戳的,却没有一个人把老人扶起来。正在过马路的父亲看到后,赶过去,没有丝毫犹豫就把老人扶了起来。忽然,老人一把抓住父亲的胳膊:“老哥,谢谢你!”随后从口袋掏出一沓钱,又说:“老哥,这是1000块钱,别嫌少。”父亲给搞糊涂了,周围的人也糊涂了。老人咧开嘴笑了:“我是故意跌倒的,若是谁把我扶起来,就奖励谁1000块钱。”这时,一个背摄像机的记者过来了,问父亲:“大爷,您当时是怎么想的?”父亲的脸红了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我也没想啥,若是见了老人有困难,都不伸手,轮到

12、自己老了咋办?”记者又问:“您就没想到被讹诈了?现在电视上这类新闻不少,您也可能看过父亲挠了挠头发,说:“哪会呢,那种人还是少数,世上还是好人多。”丽娟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拿出纸巾,怎么擦,也擦不干。此时,红红和其他几个姐妹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过来,都说看到刚才播放的新闻了,都说丽娟的父亲很伟大。丽娟待自己平静下来后,打电话给父亲:“爹,我明天回家我也几个月没回去了。”“这闺女,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今天不是刚见了面?”“爹,人家不是奖励您1000块吗,我想让您请客。”“闺女,你都知道了我、我看到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娃跪在地上要钱,本来想把那1000块钱给他,没想到连带着把你那500块也一起

13、掏给他了,想再要回来又张不开口。闺女,你怎么哭了,是不是爹今天给你丢脸了?”“爹,没有,没有,您、您今天给我长脸了。”“净胡说,爹一个乡下老头会给你长啥脸?”“”丽娟忍不住啜泣起来。【文本助读】作品标题“形象”耐人寻味,既指父亲形象,也指丽娟形象,还指公民形象,可谓含意丰富,隽永悠远。文中描写丽娟有两次流泪的情节,第一次泪流满面是看了电视新闻,听到父亲说“若是见了老人有困难,都不伸手,轮到自己老了咋办”后,想到自己的父母无人陪伴的孤独,反思自己对父亲的态度不好,不理解父亲的苦心而愧疚、后悔;同时,也为父亲的行为感动,为下文提出回家作铺垫。第二次忍不住啜泣,是为自己有心地善良的父亲而骄傲,而激动

14、。【问题】小说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憨厚慈祥。父亲出场时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看到红红吃得那么香也“嘿嘿呵呵地笑了”,可见父亲的憨厚;见到女儿吃方便面就心疼地说“光吃这个会中?没钱了给家里说”,表现父亲的慈爱。勤俭朴实。父亲搭便车去城里送粽子给女儿吃,舍不得坐班车或打的;丽娟给他500元钱让他去洗澡、理发,他到外面转了两个小时还是舍不得花,这些都表明父亲的勤俭。记者问他为什么搀扶摔倒的老人,他只说“我也没想啥”,毫不夸耀和吹嘘,显得十分朴实无华。心地善良。一是见老人摔倒,“赶过去,没有丝毫犹豫就把老人扶了起来”;二是见学生娃家庭困难到街头讨钱,便把老人给的1000块钱连同女儿给的500块钱一起送给人家。这些行为都表明父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