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195968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屈原列传检测卷一、选择类1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离骚”者,犹离忧也B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C齐与楚从亲D嚼然泥而不滓者也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熟悉屈平属草稿未定属,写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平伐其功伐,夸耀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痛恨人穷则返本穷,贫穷其文约,其辞微微,微小,细微举类迩而见义远迩,近ABCD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蝉蜕于浊秽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离骚者,犹离忧也遂绝齐故内惑于郑袖而告以成功此不知人之祸也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A/B/C/D/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2、,有误的一项是()A出则接遇宾客 遇:遇到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C明道德之广崇 明:阐明D使使如秦受地如:到,去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脸色形容枯槁:身形、面容B贾生吊之:慰问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继承C顷襄王怒而迁之:贬黜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D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度、无节制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嫉妒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夸耀B人穷则反本 穷:走投无路齐与楚从亲 从:通“纵”,合纵C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假装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过错、过失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连接楚人既咎子兰

3、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咎:怪罪、责怪7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属草稿未定”与“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中的“属”意思不同。B“是时屈平既疏”与“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中的“既”意思相同。C“亡走赵,赵不内”与“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中的“亡”意思不同。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与“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中的“见”意思相同。二、情景默写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一个人在病痛忧伤时,常常会呼叫自己的父母。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用“ , ”两句描述了这种情况。(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 , ”两句,指出屈原志向高洁,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3)司

4、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4)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两句说明诸侯国不惜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5)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秦国利用诸侯国的弱点制服他们,乘胜追击追逐败逃的军队句子是“ , ”。(6)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的响应。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 ,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诗经中的国风小雅的句子是:“ , 。 ”(3)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事近意远”的两句是:“ , 。

5、”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

7、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屈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

8、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B“平伐其功”与“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两句中“伐”字的意义相同。C“王怒而疏屈平”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D“屈平属草稿未定”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属”字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B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

9、怨恨,写下了离骚。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D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2)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10、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

11、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节选自屈原列传)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

12、固前圣之所厚。(节选自离骚)14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一A令出B平伐C其功D曰E以为F非我G莫能H为也。1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代词,文中指代屈原,“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的“之”也作代词用,两者用法相同。B疾,是“痛心”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也”的“疾”词义不相同。C灵修,表示有灵智远见的人,用以比喻国君,文中指楚怀王。D流亡,文中指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和现在所说的“流亡海外”一样。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的意思是“遭遇忧愁”,这正是屈原写作离骚

13、的缘由。B屈原的作品语言简练,语意含蓄,善于用平常的词语表现宏大的意旨,用浅近的事例表现深远的意义。C屈原在离骚中称述远古、中古帝王及春秋时期诸侯的事迹,用以讽刺楚国的时政。D屈原因才能出众而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这在离骚中表述为“既替余以惠纕兮,又申之以揽茝”。1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8作者认为屈原之志“可与日月争光”,依据材料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其理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