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春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1958857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47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6课《春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26课《春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26课《春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26课《春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26课《春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6课《春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课《春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 望新课导入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令人遐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给人以希望。然而,谁又曾想过,那战火纷飞的春天的景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诗,看看身在囹圄中的他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独特感受?背景资料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安禄山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但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

2、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一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原,故自号“少陵野老”。杜甫早年仕途失意,安史之乱后,被授为左拾遗,后弃官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称他为“杜工部”。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作者简介学习目标1.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3、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首联,写“望”中所见:都城满目萧然,荒草丛生。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颔联,感时恨别,寓情于景,触目伤怀。突出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是寓情于景的名句。颈联,诗人用“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此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尾联,借搔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诗歌大意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盛。仿佛花儿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

4、;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战火连绵,三个月仍未停,这时候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金。满头白发此时也是越抓越短,稀疏的白发简直插不上簪。文题解读春望题目点明了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春天;“望”是看的意思,点明这首诗写的是在春天看到的景象。题目简洁凝练。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都,指长安。破:陷落。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诗意】国都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乱草遍地,林木苍苍。感伤国家时局,看见花开而飞溅

5、热泪;悲恨亲人离散,闻鸟啼而惊乱人心。诗词释义在内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无限悲痛。首联有什么作用?“国破”与“城春”对照来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诗歌一开头即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草木丛生。“国破”与“城春”色调相反,诗人在此对举,从而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国破”下缀以“山河在”,“城春”下缀以“草木深”,更使诗意翻新,出人意料。这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安排,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

6、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但都是以美景写哀情,并无本质区别。以乐景写哀情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与鸟人格化忧伤国事、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对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相当,值。抓,挠。稀疏。简直。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诗意】战火不断,接连三个月,家书一封相当于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而今越搔越短,稀疏得简 直连簪子也插不住了。尾联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心底的哀愁。运用了细节描写。“白头”表现了诗人日益衰老,一个“搔”字写出

7、了诗人因愁闷而频频挠头的情状,“更短”体现了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诗人以生活的一个细节因焦虑而频频搔首,表现了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为什么说家书“抵万金”?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

8、,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望到了什么程度呢?明确:杜甫当时只有45岁,人到壮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白了头。这首诗写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春天景象,写了他的所见、所感、所思、所忧,充分地表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搔”是“抓”的意思,这里用了动作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白头搔更短,

9、浑欲不胜簪。”“不胜簪”更表明国家的不安定给诗人带来难以排遣的愁苦。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思家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的状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也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可见战祸之久,“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正是诗人忧国思家情感的表现。春望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思家情怀是怎样体现的?小结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长安令人黯然神伤的萧条零落景象,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

10、悲己的感情,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家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所见:山河破碎,春城草深所感:感花溅泪,恨鸟惊心所盼:烽火三月,家书万金所思:白头搔短,浑不胜簪春望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板书设计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首联写“望”之所见,颔联则触景生情,诗人内心的悲苦既用京城的荒凉景色作正衬,又用春天的美好景色作反衬。这使诗人深沉含蓄的忧思情感获得艺术的表现。归纳总结特色总结理解性默写1.杜甫的春望中表现诗人在战乱中思念亲人,渴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诗句是:_,_。2.春望中表现作者因忧愁日益衰的句子是:_,_。烽火连三月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11、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浑欲不胜簪 3.在春望中,写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产生忧国和思亲之情的句子是:,。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感时花溅泪 恨恨别鸟惊心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城春草木深 理解性默写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D 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