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1958535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感情,背诵这首诗。2.过程与方法:合理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通过写作学习描写景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课时:1课时重点: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德育结合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设计亮点:1.以扩写诗歌为抓手,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2.通过对比,感受语言的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虽然遗憾今天不能身临其境,但是李老师可以

2、让大家一饱眼福,感受西湖的美。请欣赏西湖十景。(齐声念十景名称)西湖的美,四季各有不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吟唱西湖春色的经典。下面,我们一起跟随白居易这位唐代著名诗人,一起到西湖边走走吧。(出示教学目标)二、 习作分享,品味语言(一)齐读诗歌,正音正字,明确节奏(律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没、行、堤:字音,板书)(二) 课前习作分享及赏析1.岑云雄:过于简单,所以有缺漏; 没有细致描写,没有画面感和美感。 我站在钱塘江边,湖水涨得像堤

3、岸一样平,白云就显得离地很低了。几只黄莺争着被晒到的树梢。哪里来的燕子衔着春泥筑巢。花儿开得五颜六色,眼花缭乱。长得低的草只能没马蹄。我最喜欢这里了,总是觉得玩不够。你看,那杨柳荫有多美的白沙堤啊!2.廖 畔:有想象的情节,但有些想象不合理; 游览线路有错; 有描写但不够细致。今天天气真不错呀,适合出去游山玩水呀,正好活动一下我这把老骨头儿了啊!听说钱塘湖一带风景很好呢,就去那儿吧,话不多说,向钱塘湖进发。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西湖岸边上,他们说的果然没错呀!一眼望去,湖面上水波粼粼,站在岸边,听着流水声,轻风划过脸庞,顿时感觉心旷神怡呢。不远处,一只只黄莺叽叽喳喳地叫着,好似在争抢自己的地盘,

4、此时,天上的浮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如果不仔细看,还真以为天与水没有界限了呢!真是“天连水尾水连天”啊!看完湖,吧边来到了孤山山脚,抬头向上看,高高的孤山用它坚硕的身体直插云霄,一团团的白云围在它的腰上,像一扇通往异世界的大门。绕过孤山,我来到了贾公亭,站在贾公亭上,望者玉似的湖水,突然,水面突然活跃起来,我疑惑地看着波澜泛起的地方,不一会儿,有一样条形的东西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仔细一看,哇!好大一条鱼啊!旁边不远处有一名老翁在钓鱼呢!劳累了一天,我也该回家了。3.陈语桐:描写细致,语言优美。又一个春天。阳光轻轻地把手伸进了大地的衣襟,暖暖的风也携着柳条在湖边荡起了秋千,激起圈圈

5、的涟漪。来杭州做官,怎能不欣赏一下(番)西湖的风光呢?我不由得停下了匆匆的脚步,缓步踱向前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部,湖面春水恰好刚刚与堤平,洁净的白云似一个个调皮的精灵,重重叠叠地蹁跹,同湖面的层层波澜连成一片。呀,真分不清哪里是蓝天的精灵,哪儿是西湖的舞裙。“叽叽,喳喳”(逗号用得好)一阵细丝般婉转的乐曲吸引了我的注意,是春姑娘在弹奏吗?哦,原来是几处早出的黄莺正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呀。倏然间,一朵,两朵千朵,万朵,所有灿烂的脸庞纷纷展开了青春的色彩,似一只只袅娜的彩蝶,嬉笑着翩跹而来,逐渐将我淹没。连那株株矮小的青草,也似留恋那马蹄清脆的声响,轻巧地缠住了我

6、们的步伐。西湖的旖旎,还有百绿含华,绿草如茵,更不必说那绿杨柳荫下惹人醉的白沙堤,也许在默然中,季节的舞台,早已拉开了春天的帷幕。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三) 赏析中可能讲解到的知识点1.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公元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2. 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

7、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四)品读诗中妙笔,体会意境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四、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

8、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交流点拨】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2颔联中“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交流点拨】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

9、是歌手,燕是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3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交流点拨】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诵读古诗五、对比诗作,感受古韵1.写西湖景色的诗歌对比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注释】潋滟(l

10、in yn):水光闪动的样子。空濛:形容雨中烟雾迷漫。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简析】写杭州西湖的山光水色,这首诗堪称绝唱。诗人以古代美女之美来比喻西湖的奇丽景色,西湖不论是晴天或是雨景,就如淡妆浓抹的西施一样,总是展示出她美的魅力。这种奇巧的比喻,写出西施的形象之美,令人向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11、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2.学习炼字,感受语言的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1)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在当时

12、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一字之师的意思是: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

13、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2)“春风又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3)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

14、“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4)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再背诵,感受本诗的美。六、结束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自由发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