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负责人党课: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上传人:玥1****知 文档编号:36195636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企负责人党课: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企负责人党课: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企负责人党课: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负责人党课: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企负责人党课: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深刻领会新时代国资央企科技创新的新使命新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和“势”,高度重视、全面布局、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前段时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重组科技部,更加凸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科技创新的决心信心。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推进集团公司科

2、技创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进入“十四五”以来,集团公司充分发挥集团战略引领和子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成立以丁焰章董事长为首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总部子企业”两级科技职能管理部门为管理主体、以“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级”三级协同创新平台为研发主体、以高级顾问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两委”为咨询主体的“二三二”科技组织体系,为公司“十四五”“四五五四”总体科技创新规划的系统谋划与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新能源产业布局。新能源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持,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过去五年,全球新增发电装机中新能源约占70,全球新增发电

3、量中新能源约占60,预计2050年全球80左右的电力消费来自新能源,传统化石能源加速被替代已是世界潮流。从行业发展特点看,能源系统形态加速迭代演进,分散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趋势特征日益明显,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传统界限逐步打破,为新能源营造了更加开放多元的发展环境。集团2024年新能源新增建设指标、新增投资立项、新增开工项目、累计投产装机规模等四项指标均突破1000万千瓦,抽水蓄能资源储备规模位居行业前三,承担了全国85的海上风电规划设计工作,实施的海南万宁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商业化漂浮式风电项目。新的行业导向和工作任务要求我们做大产业规模、提升效率效益、引领技术进步,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新能

4、源产业。与西北院关系度较高的业务领域,包括:陆上风险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沙漠、戈壁、荒漠,大型水风光综合一体化基地,新疆、黄河上游和几字弯、河西走廊等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矿区周边)、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深远海大型海上风电基地和海上光伏,海上风电和海洋油气产业融合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整县推进”分布式集约式开发,自发自用和就地就近消纳,交能融合、数能融合、建能融合新模式)、风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储能建设(围绕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同步建设一批新型储能,围绕电网关键节点布局一批新型储能,围绕系统调峰需求和电站规划

5、实施抽水蓄能电站开发)、新型储能装备、制氢环节(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技术迭代推动绿氢提量降本)、氢气储运环节(输氢管道规划建设)、用氢环节(在风光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依托绿电绿氢一体化基地加快炼化绿氢替代,在青海等新能源资源丰富、传统能源退减较快、能源生产不平衡问题突出的新能源转型先发地区推进“风光水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二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产业布局。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国家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产业面临着缺乏体系化竞争力、核心技术缺失、资金投入少、支持政

6、策分散等问题,对国际供应依赖性较强,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和复合型高端人才,亟需加速核心攻关和迭代升级,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示范应用。集团积极申报央企“数字建造”工程软件产业链链长等工作,为“数字建造”体系的构建指明了路径。“数字建造”工程软件产业链是以优势产业延链为目标的现代产业链,贯穿工程立项策划、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维等全业务,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和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深度融合,促进工程业务流、数据流、模型流全面集成贯通,是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产业链的支撑。这项工作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要培育一

7、批工程软件“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建造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一批工程行业重点领域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工程软件研发、应用平台,建立行业推广体制机制政策规范,协同突破国家级、省部级工程软件重大攻关。到2030年,完成全产业链的各项技术突破,形成产业链技术全面支撑平台,推进工程领域的系统应用,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产业链各项技术优势明显,“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西北院从20x2024年开始研究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通过数据驱动、量化支持,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

8、,基本构建了基于BIM的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建设管理、数字交付、运维管理等全过程全阶段数字化应用平台。西北院坚持“自主研发、核心可控”的平台研发思路,后发布了“筑信(BelifeNWE)”西北院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平台,打造了值得信赖的数字化品牌。二、准确把握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进入21世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对世界经济总量的占比从20x2024年的21.15提升至20x2024年的40.9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80,经济实力此长彼消,“东升西降”总趋势更加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景,必然

9、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恐慌、焦虑,他们会千方百计遏制、打压我们,其中就包括经济科技“断链脱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影响国际格局重构的关键变量和大国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即使多项外部因素的干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仍在深入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着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清洁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疆域。新一轮科技

10、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渗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也深刻变革了科学研究范式,显著增加科技创新深度和难度,要求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对我们的科技创新和应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三、精准定位新时期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方向新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意味着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企业都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赋予了科技战线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

11、了行动指南,擘画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清晰路径。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要重点围绕“水、能、砂、城、数”五大发展战略,瞄准业务发展的增长点、盈利点、价值点,通过科技创新为各业务发展赋能增值,巩固优势、补齐短板、紧跟前沿,打造差异化竞争新优势,为集团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深挖“水”业务的技术潜力。强化现有技术优势,结合滇中引水、引江补汉等大型复杂引调水工程,加快提升复杂地质条件下输水洞室绿色高效优质建设技术和装备研制水平,巩固并持续扩大国家水网建设份额;主动延长产业链,从水环境治理、修复环节拓展到流域环境监测、运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积极开发人口净流入地区的优质水务项目,研究试

12、点开发直饮水业务;加快技术储备到新业务培育,依托现有技术加快推进智慧水务、规模化海水淡化业务能力。二是扩大“能”业务的技术优势。依托Yx水电开发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加速建设,打造更多的世界级引领性技术能力,巩固集团公司水电全球领军优势;牢牢把握新能源和抽水蓄能产业重大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数字化创新,提高设计施工效率,发挥数字化能力集成平台优势,优化流程、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扩大集团公司在新能源和抽蓄产业的龙头优势;立足世界前沿,大胆探索深远海海上风电、压缩空气储能、氢能等新能源前沿领域技术,加大标志性、示范性工程投入,超前谋划能源电力业务领域新赛道、新动能。三是提升“砂”业务的

13、技术水平。发展大型砂石骨料矿山绿色开采和智慧运营技术、规模化绿色人工砂石骨料制备技术与标准体系,精简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工程量,减少设备投入,降低单位投资强度和单位能耗。通过矿山生产自动化、矿山管理信息化、矿山决策数字化、市场调度可视化,将砂石业务打造成为行业标杆品牌,提高产品的品控能力、调度能力、销售能力,推动砂石业务降本增效。四是强化“城”业务的技术特色。坚持一专多能、多元化发展道路,做精做优铁路、城市轨道、路桥、机场、港口工程建设技术,持续发展陆、海、空等多元化能力;持续发展绿色化、工厂化、集约化、数字化建造技术,强化低能耗、近零能耗城市综合体,滨水城镇、智慧城市等现代化城市建设能力。五是

14、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持续加强海上风电建设、地下工程建设等高风险领域“四新”技术的探索、研发、引进和运用,强化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以及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等技术攻关和技术标准制定,加快工艺设备更新,推进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设施设备广泛使用。四、全面落实下阶段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新目标新举措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高度凝练了当下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原创性成果不够多、经费投入不足、高水平人才缺乏、企业基础研究能力弱”等共性问题。集团公司2024年科技与数字化大会梳理了“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运行质量效能有待提升、成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均衡

15、不匹配长期存在、研发投入形式化问题和结构优化亟待解决体现一流技术水平的成果管理有待加强、支撑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两支队伍任重道远”等个性问题。(一)着力做好重点科创工作1.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一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制定企业战略。二是注重打造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三是持续完善创新决策机制。四是按专业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2.更大力度打造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聚合优化资源抢占新赛道。西北院作为“科改示范”标杆企业要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锚定“深部地下”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未来技术产业化,现有产业未来化”,梳理重点技术、重大工程、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建立完善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加大科研资源

16、整合和配置力度,开辟产业新赛道、增强产业引领力。二是注重打造“引领性技术”。突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原创技术研究,在一大批细分领域拥有克敌制胜的“杀手锏”。3.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能一是更加注重“投入产出两手抓”。二是以精准化考核促进投入产出效能提升。三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四是畅通成果转化和应用渠道。积极申报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研发,海上光伏桩基施工一体化智能装备、高水位工况管涵智能检测机器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4.积极参与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能力建设认真研究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策源地建设要求和指导意见,密切结合西北院发展目标和业务实际,以开辟新能源领域新赛道的重大前沿颠覆性技术为主,积极参与集团新能源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实施方案,提出建设目标、重点任务、行动台账,持续协助完善策源地建设,按照首批策源地建设评价指标自我评估,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