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361944493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4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在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传播中,真相往往在最初就被掩盖,公众沉浸在意

2、见的交锋过程中。经过话语博弈,真相才展现于公众。可以说,“后真相”已经成为当代互联网社会中一个约定俗成的话语框架。在“后真相”时代下,传统媒体遭遇了哪些困局?又该如何突围?后真相引发的情绪先行、真相在后的舆论格局该如何规避?“后真相”已经被牛津词典列为2016年年度词汇,牛津词典把“后真相”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够影响民意。”相较于意见和观点的随意性来说,事件本身或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人们能够通过情绪和意见建立彼此的信任,2016年8月,伦敦大学教授威廉戴维斯在纽约时报刊发的评论文章中说到,传统媒体孜孜追求的事实、真实已经失去了意义,业界已经进入了强调

3、观点情绪和意见的后真相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后真相并不是代表真相的缺席,而是指真相的到来比以往要来得更艰难崎岖一些,人们对真相的追求态度也更为平淡,相反那些带有情绪化表达的观点更容易被人接受。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发展,去中心化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思想深入人心。相较于社交媒体,大众媒体的时效性滞后,导致人们开始主动追求对真相和事件缘由的探索。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算法机制填补了认知的空白,凭借精准推送和对个人兴趣爱好的把握,主动将信息推送至目标更为明确的群体之中,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集合在一个网络社群之中。信息茧房的围困使得人们在庞杂的信息洪流中,只能看见自已感兴趣的话题和角度。网络用户在重复性的相似

4、兴趣投放中或有相同观点的网络社群中逐渐内卷,更难以接受其他观念,在观念的“过滤气泡”中走向极端,让真相的传递更难以到达。在物理空间领域,人们无法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每个事件的流动之中,借由传统媒体的报道和权威式解读能够弥补受众的“不在场”。然而当新闻反转、虛假新闻等事件频发,人们对传统媒体的报道产生抗拒,信任度下降。受众往往会被流言、谣言、假新闻等迷惑。而在情绪先行的谣言、假新闻机制中,骇人听闻的情绪化表达成为“出圈”“流量”的工具。例如利益至上,唯流量论的“标题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本表达,更加助长情绪化的观点表达。同时,浅层次的碎片阅读给情绪性极强的观点留出了空间,不在意逻辑,不在意理智的表达

5、思维鞭挞着事件襄挟着若干“来路不明”的观点前行,人们在简单认识事件样貌后,就急着用相关的情绪或印象加以评判,让理智的声音来不及走在真相之前。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信息传播容易被无门槛、易操作、煽动情绪的低质量内容填满,真相自然被这个快速、简易和鱼龙混杂的流程抛却在外。近年来,对于新闻反转再反转,谣言、虛假新闻,人们早已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但是在无数次的反转与情绪狂潮的侵蚀下,消弭的是公众对新闻传播主体和维持社会健康公序的信任度。传统媒体应当在信息冗杂的情况下给予专业的建议和疏导,更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发挥传统媒体应有的新闻伦理道德作用。在目前的传播机制下,许多以自媒体为主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其

6、实并不具备相应的采编能力。专业的新闻传播机构能够在深度报道、调查性新闻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填补后真相时代下情绪在前,理智缺位的空白,利用深度报道来引导和教育人们理智思考。借鉴一些西方经验,西方新闻界建立的“事实核查机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致力于核实公众人物的言论和相关报道,日渐成为辨别虚假新闻和监督公众人物的有力监督工具。一是在新闻生产中公开新闻来源并将一切利益团体囊括进来;二是“参与的透明性”,公众应对新闻生产有所贡献,鼓励公众参与到新闻制作,用于矫正和对抗新闻生产者的主观偏见和立场。由于受众触网率和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同,互联网环境变得复杂多样。受众的情绪容易被别有用心的造谣者煽动利用

7、,搅浑互联网健康生态。作为互联网生态环境中的一员,受众有责任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提高对信息的甄别和批判能力。社交媒体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承载体,填补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碎片化的空白。后真相时,代下的情感更容易被人控制和利用,社交媒体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是没有身份限制的,随时随地就可以不计后果地发布信息。然而社交媒体作为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为一体的平台方,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流量就一味地追求制作低俗化、标题党的内容,导致新闻反转、虛假新闻、谣言频发,助推“后真相”。因此有关平台应当建立自我审查机制,面对一些极具煽动性和倾向性的言论及时地做到管控。并配合网信办等有关监察部门的审核,定期清理不合格或有

8、违规行为的内容生产者账号和平台。(摘编自石牌后真相时代,我们如何应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真相”可以理解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够影响民意,但不代表真相缺席。B.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倾向于接受那些带有情绪化表达的观点,而不再去追求事件本身或事实本身。C.大众媒体的时效性往往滞后于社交媒体,这也是人们开始主动追求对真相和事件缘由探索的原因。D.无数次的反转与情绪狂潮的侵蚀,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新闻传播主体和维持社会健康公序的信任度。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在简单认识事件样貌后,就急着用相关的情绪或印象加以评判,

9、让真相滞后,是缺乏逻辑和理智的表现。B.面对冗杂的信息,传统媒体要给予专业的建议和疏导.还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发挥传统媒体应有的新闻伦理道德作用。C.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致力于核实公众人物的言论和相关报道.西方新闻界成为辨别虚假新闻和监督公众人物的有力监督工具。D.受众的情绪容易被人煽动利用,与受众触网率和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有关,而互联网环境的复杂多样也影响了互联网健康生态。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观点“信息内卷导致真相传递更难”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A.戴维斯:传统媒体追求的事实、真实已经失去了意义,业界进入了后真相时代。B.利益至上唯流量论的“标题党”已呈现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本表达。C.近年

10、来,新闻反转,再反转,谣言与虚假新闻不断出现,人们早已屡见不鲜见怪不怪。D.网络平台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将信息推送至明确的群体,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集合成一个网络社群。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后真相”成因有哪些。(4 分)5.面对“后真相”时代.作者认为应对的策略是什么?请根据文本概括。(6 分)(二)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俩老头儿的醉梦时光原上秋过了大堤,下坡,就是黄河滩了。俩老头儿在那里生,在那里长,那里的每一座房屋,每一棵树,甚至路边的每棵荒草,他们都熟悉。这条路,他们瞎摸也不会走错。沿着这条蜿蜒的土路下坡,走不多远,就是他们的村子一泥湾。老陈问,

11、今天到你家喝,还是到我家喝?老薛说,到我家吧,去你家要从前街绕到后街,还要绕过一个大水坑,曲里拐弯的,太远。老陈说,我家隔壁有一个小卖部,能凑个下酒菜。老薛说,不用,我这里有你弟妹炸的花生米,够了。说着他把一包花生米拿出来,举了举。他们来到老薛家。老薛家好找,在大路边上,门前有三棵大槐树。院子中间摆着一张石桌,围着石桌,是四个石墩。(甲)那是他们原先经常喝酒的地方。他们很熟练地把花生米和酒摆上,一人倒一杯,互不相让。谁喝完,自己倒。他们就着油炸花生米,倒是喝出吃大席的感受。不大一会儿,一瓶酒见底,俩人晕乎起来。老薛说,老陈啊,我咋觉得像在做梦呢?老陈说,你回家,让弟妹掐掐你,掐醒了,那就是梦;

12、掐着感觉疼,那就不是做梦。老薛说,在生产队的时候,你当队长,天天领着大伙儿挖河,不到年根儿,泥腿不拔出来洗。老陈说,那,也没吃上个啥好东西。老薛说,后来呢,包产到户了,虽说饿不着肚子了,但一年忙到头,还是没富裕。老陈说,(乙)黄河滩里,你想咋样?老薛站起身,晃了一下才站稳。他回望刚才坐过的地方,微微一惊:根本没有所谓的石桌,也不存在四个石墩。三棵大槐树的地方,变成了三个很大的土坑。老陈也站立起来,屁股上全是灰土。他们刚才是席地而坐。几颗花生米在一个白色塑料袋里,像羊粪一样滚着。(丙)空酒瓶歪在边上,瓶口正在滴着剩下的酒,在泥土上涸出一枚铜钱。(丁)站立起来的老陈和老薛感觉奇好,他们对视,继而大

13、笑,开始互相捶打。阳光散乱一地,这是一个整村搬迁后的废墟。那些残砖碎瓦告诉你,这里曾是被烟火气浸润过的地方。老人们靠着几十年的记忆,一回回,总能轻车熟路找到这里,找到自己曾经的家。老陈和老薛结伴儿回来好几次了。他们笑着打着,打着笑着。老薛突然哭起来:老陈,咱们的家,没了。停住手的老陈扶着老薛说,废话,不是没了,是搬走了。老薛说,我每次上那楼时,总感觉没迈进这院子脚下踏实。老陈说,你思想跟不上形势。当初政府动员搬家,我第一个响应,你呢?老薛说,我不是也搬了?老陈说,你还不是怕留在黄河滩里,没人和你做伴儿,怕狼吃了你?泥湾最后一个搬家,你说你,是不是落后分子?老薛说,我哪能和你比,老干部,优秀党员

14、。说真的,当看到你们戴着大红花,站在主席台上领奖时,真让人眼红。我得跟你学学,到时候也戴个大红花啥的。老陈说,一定能。说罢,大笑一阵,突然停住。他提议,去他家看看。去老陈家,遇到麻烦。他们记得,从老薛家出来,顺着一条大路朝西,见一个大石头再朝北走。大石头去哪了?没有了大石头,就没了走路的参照。转了半天,大水坑不见了,老陈说的小卖部也没了影,记忆中的街道和现在咋也无法印合。老陈就说,不找了,回吧。老薛附和着说,不找了,回吧。回来的步履有些沉重,他们一直推着车走,谁都不说话。上了黄河大堤,往北望,一片繁华。那是黄陵新区。黄河滩里的人,都沐浴在新生活里老陈打破沉默,问老薛,现在,让你搬回来住,你愿意

15、不愿意?老薛思考一会儿说,这个,孩儿们肯定不愿意。老陈说,没让你说孩子们,就说你自己。老薛突然笑了,是大笑。老陈也笑,笑过,用手抹一把脸,湿了一片。他们又出发了。前面的路灯一下子亮起来,宽敞的大路一直延伸到一片高楼里。那里,是他们的新家。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虽然只描写了两个老人的一次喝酒,却折射出了黄河滩上农民半个世纪的生活经历,很有以小见大之妙。B.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展开情节并刻画人物,而细腻的场面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带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C.小说开篇写两个老人相约回家喝酒.篇幅过半,才让读者知晓是回老家的废墟上喝酒,悬念的设置使小说更耐人寻味。D.清醒时两个老人心照不宣,喝到微醉时吐露心声,将因生活的巨变带来的无比欣喜之情表露无遗,小说的构思既自然又巧妙。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句中的“原先两字用得好,暗示现在的生活已经改变了,与后文的“找到自已曾经的家”形成照应。B.乙句写出了一代代农民在黄河滩里讨生活的艰辛和局限,交代了村庄整体搬迁这一伟大举措的原因。C.丙句是精彩的细节描写,再现了酒后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废墟上的满地尘埃和俩老人的开怀畅饮。D.丁句写出了两个老人发自内心的喜悦:有老伙计和酒陪伴,有老家想回就回,生活还有什么不如意呢?8.老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