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61665229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3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备考2023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备考2023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备考2023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备考2023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3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3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23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关于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答案】 D2、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不包括( )。A.煤B.石油C.天然气D.钢【答案】 D3、对于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Y一定是氯化钠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C.X可能是CuCl2或Cu(NO3)2D.Y可能是Na2SO4【答案】 C4、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化学基本观念,但

2、其本质的内涵基本是相同的,下列属于化学基本观念方面的是( )。A.B.C.D.【答案】 A5、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答案】 D6、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A.2W-+Z2=2Z-+W2B.2X-+Z2=2Z-+X2C.2W-+Y2=2Y-+W2D.2Z-+X2=2X-+Z2【答案】 B7、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A.组织教学B.导入新课C.教授新课D.总结练习【答案】 C8、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3、教学评价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B.选拔化学人才功能C.反馈调节功能D.检查诊断功能【答案】 B9、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A.苯酚B.甲苯C.硝基苯D.氯苯【答案】 A10、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 )。A.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氨水,若实验过程中混合液的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C.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4、答案】 D11、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是固定不变的B.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取事实和证据C.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D.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答案】 D12、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A.B.C.D.【答案】 B13、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nm。A.450B.225C.900D.375【答案】 A14、化学教材中纸笔

5、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A.重视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答案】 A15、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解决B.迁移C.测量D.参观【答案】 D16、气体X只可能含有NH3、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x通入硝酸银溶液时产生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气体x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溴化氢、二氧化碳B.一定不含二氧化碳C.一定不含氨气、氯气D.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和氯气【答案】 C17、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

6、相互结合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三重表征中的“三重”是指( )。A.现象、原理、概念B.宏观、微观、符号C.电子、原子、分子D.性质、组成、结构【答案】 B18、酸具有共同的性质,是因为()。A.都能电离出氢离子B.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都含有氧元素【答案】 A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答案】 A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

7、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答案】 B21、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理念【答案】 B22、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A.观察能力B.实验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答案】 D23、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H-T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A.H-TS0,S0B.H-TS0C.H-TS0,S0D.H-TS0,SZYMB.XYZMC.MZXYD.XZMY【答案】 A29

8、、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 A30、对于化学知识分类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属于化学事实知识B.有机合成与推断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属于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反应限度与平衡属于化学情意性知识【答案】 C31、 现代化学课程的理念是()。 A.B.C.D.【答案】 A32、盐类水解原理属于()。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答案】 B33、关于化学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

9、正确的是( )。A.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B.引导一发现法是在教室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C.演示法除了教师的演示外,还包括学生的演示D.讨论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不需要参与【答案】 D34、N、O、Si、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S、Si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S、SO2和Si、SiO2四种物质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各自又能与某些酸反应D.N、Si、S的单质均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别是NO2、SiO2和SO2【答案】 C35、某教师为帮助学生理

10、解化工厂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设计了“在某市郊建立化工厂的利弊”的议题,并让学生分别以化工厂法定代表人、当地居民、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环保志愿者等身份,就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这种教学活动属于( )。A.科学探究B.社会调查C.角色扮演D.小组讨论【答案】 C36、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的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 )。A.归纳总结法B.设疑探究法C.巩固练习法D.收集整理信

11、息法【答案】 B3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与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B.离子半径:r(Y)r(W)r(Z)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强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答案】 A38、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 )。A.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B.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C.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D.学生的实际能力【答案】 B39、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讲授法以学生的活动为主B.演示法应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关于事物及其现象的感性认识C.运用谈话法教学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班D.运用练习法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个别的指导【答案】 A40、CO分子的偶极矩较小,几乎为零,是因为()。A.碳和氧的电负性差值小B.碳原子存在孤对电子C.氧原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