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61664536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3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备考2023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备考2023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备考2023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备考2023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3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3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23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学生用颁奖词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语言运用实践B.学生撰写的颁奖词并不十分确切,教师应系统讲授颁奖词撰写知识C.教师评价具体准确,有助于学生修正、完善学习成果D.教师要求学生撰写颁奖词。不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偏移【答案】 A2、教师在教授蜀道难时,提到“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下列选项使用相同手法的是( )A.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C.三万里河东入海

2、,五千仞岳上摩天。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答案】 C3、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看法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B.为了教育公平,要尽可能地统一全国学校的课程资源C.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D.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答案】 B4、教师在讲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让同学们举出类似的爱国诗词,下列选项中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 )A.晏殊破阵子春景B.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3、以寄之C.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D.王昌龄从军行【答案】 A5、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对“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进行了理解分析并做了笔记。下列笔记内容错误的是( )。A.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B.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C.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D.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有重点地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答案】 D6、阅读雷雨导学案片段,按要求答题。A.“初

4、读感知”环节能够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B.揣摩戏剧中人物的语言,是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C.分角色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齐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识记背诵【答案】 D7、以下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苏武传一课的教学反思(节选),阅读并回答问题。A.突出了文本人物的形象特点,准确地抓住了文本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B.以文章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能够让学生围绕人物展开讨论。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达到与文本人物进行深入沟通与对话的目的C.四个问题,体现了层层深入的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领略文学作品在选材和表现上的艺术手法,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中拓展、迁移D.整个阅读教学课堂以“高贵”为中

5、心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阅读中心明确,提高了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答案】 B8、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以儿童、少年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并列举了相关主题的作品供学生参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A.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冰心小桔灯C.阿城溜索D.林海音窃读记【答案】 C9、学习囚绿记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内涵?教师提问后,教室内很安静,没有学生回答此问题。教师继而又提出了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又为何“怀绿”?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讨论,最终总结出文章内涵并有条理地表述出来。下列针对教师以上教学行为

6、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教师在首次提问无人回答后,应对学生行为及时给出正面评价,以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教师之后所提的三个问题是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控,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C.后三个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理解文意D.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学生适时、适度的引导作用【答案】 A10、以下是某次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设计的自由辩论会环节。阅读活动步骤,回答问题。A.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讨论、辩论、演讲等是常见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B.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其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但是差异性不大C.合理的口语交际教学评

7、价能引导学生开展口语交际实践,锻炼口语交际能力D.教师应从辩论会的组织准备、辩论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学生具体指导【答案】 B11、以下关于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B.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C.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D.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答案】 A12、阅

8、读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片段),按照要求答题。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课余时间搜集的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资料。A.搜集、展示与交流环节的开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培养其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B.展示交流阶段是体验获得新知、克服困难及品味快乐的过程,学生能够增加知识储备,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C.教师在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搜集材料的展示和分享环节中占据主导地位D.展示交流阶段过后,教师应充分发挥参与和指导作用,对此次学习活动的过程、作用和收获进行总结与评价【答案】 C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教师作为交流与探究

9、活动的组织者,只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对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B.“学生点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C.这种由此及彼的点评方式,强化了课内知识的能力迁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D.“小组讨论”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答案】 A14、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学生对文中作者拜访了几位朋友的模糊是没有认真预习和朗读课文的不正常现象B.由问题切入教学,能迅速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索文本的兴趣C.由题目导入,抓住文本中心事件.有利于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内容D.“为什么题目叫山中访友?”是本文阅读中最具有价值、最核心的问题。教师开篇点题.起到了提

10、纲挈领的作用【答案】 D15、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答案】 C16、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自主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中找出更多相似的例子。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以学生讨论代替教师直接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B.出示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C.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展开自主讨论,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D.教师讲解与学生自

11、主思考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答案】 B17、阅读下面一节作文讲述课的片段,按要求答题。A.学生发现问题,当场进行修改,读书能力很强B.生生交流和谐,讨论气氛浓厚,乐于展示威果C.教师态度模糊,没有主导课堂,只有学生表现D.师生互动顺畅,课堂流程明晰,体现师生平等【答案】 C18、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C.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

12、时间【答案】 C19、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说明“古今异义词”。下列例子不合适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B.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D.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答案】 B20、学习离骚时,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九辩九思和九歌,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A.加强经典文章或段落的记诵,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感情B.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C.以上几篇文章都被收录于楚辞,有助于学生对“楚辞体”的学习和把握D.抓住写人和记事的不同方式,提高鉴赏能力【答案】 C2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

13、源的开发A.视频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B.配乐朗读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C.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D.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答案】 D22、教学荷塘月色,为了让学生理解“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的修辞手法,教师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B.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却总得粜出C.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D.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答案】 D23、某教师在教学孙权劝学时,要求学

14、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浪费学生的上课时问,由教师范读课文的效果更好C.学生把握朗读腔调、语气,更易理解文中人物形象D.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答案】 B24、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教师对文中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作了具体阐述,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海燕”象征无畏无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B.“大海”象征扼杀革命的反动势力C.“太阳”象征光明,象征美好的生活D.“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风暴【答案】 B25、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手法,教师举出以下示例。下列不适合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