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公路交通)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361348695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公路交通)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公路交通)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公路交通)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公路交通)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公路交通)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公路交通)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公路交通)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公路交通)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1. 【案例分析题】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项目,路线长24km,行车道宽度22m,(江南博哥)沥青混凝土厚度18cm。在距路线两端13处各有一处适宜设置拌和场的场址,上路距离为300m。预计每设置一处拌和站费用为80万元。施工组织提出设1处和2处的拌和站方案。问题:考虑采用20t以内自卸汽车运输,试以定额计价分析运输费用,选择拌和站建设方案。参考解析:(1)综合平均运距即以运量占比为权重的加权平均运距设置1处拌和站:在线路13处,距线路终点分别为8km和16km,平均运距为4km和8km,其混合料综合平均运距为:(48+8 1

2、6)24+03=696(km)平均运距按7km计算。设置2处拌和站:在线路13处,两个拌和场供料范围分别为8km和4km,平均运距为4km和2km,其混合料综合平均运距为:(4 8+24)12+03=363(km)013不足增运定额单位(05km)的半数,平均运距按35km计算。(2)混合料运输费用混合料工程量:0182224000=95040(m3)按现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2-2-13沥青混合料运输20t以内自卸汽车运输,计算运输费用:设置1处拌和站运输费用:(5759+12459)950401000=1070816(元)设置2处拌和站运输费用:(5759+5459)950401000=765

3、452(元)(3)经济性比较设置1处拌和站综合费用:1070816+800000=1870816(元)设置2处拌和站综合费用:765452+8000002=2365452(元)结论:设置1处拌和站综合费用小于设置2处拌和站综合费用,因此,从经济角度出发推荐设置1处拌和站建设方案。1. 【案例分析题】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项目,路线长24km,行车道宽度22m,沥青混凝土厚度18cm。在距路线两端13处各有一处适宜设置拌和场的场址,上路距离为300m。预计每设置一处拌和站费用为80万元。施工组织提出设1处和2处的拌和站方案。问题:考虑采用20t以内自卸汽车运输,试以定额计价分析运输费用,选择拌和

4、站建设方案。参考解析:(1)综合平均运距即以运量占比为权重的加权平均运距设置1处拌和站:在线路13处,距线路终点分别为8km和16km,平均运距为4km和8km,其混合料综合平均运距为:(48+8 16)24+03=696(km)平均运距按7km计算。设置2处拌和站:在线路13处,两个拌和场供料范围分别为8km和4km,平均运距为4km和2km,其混合料综合平均运距为:(4 8+24)12+03=363(km)013不足增运定额单位(05km)的半数,平均运距按35km计算。(2)混合料运输费用混合料工程量:0182224000=95040(m3)按现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2-2-13沥青混合料运

5、输20t以内自卸汽车运输,计算运输费用:设置1处拌和站运输费用:(5759+12459)950401000=1070816(元)设置2处拌和站运输费用:(5759+5459)950401000=765452(元)(3)经济性比较设置1处拌和站综合费用:1070816+800000=1870816(元)设置2处拌和站综合费用:765452+8000002=2365452(元)结论:设置1处拌和站综合费用小于设置2处拌和站综合费用,因此,从经济角度出发推荐设置1处拌和站建设方案。2. 【案例分析题】某地方政府欲投资兴建一条高速公路,建设方案有两种:(1)大规模投资30亿元;(2)小规模投资16亿元

6、。两个方案运营期均考虑20年,交通量预测乐观与悲观状态概率及每年的损益值见下表。问题:1试用决策树法选择最优方案。2已知基准折现率6,(PA,6,20)=114699,试用含时间价值的决策树法选择最优方案。3再次详细评估交通量发展状态变化,提出了第三个方案,即先小规模投资16亿元,运营10年后,如果交通量悲观,则不再投资,继续生产10年;如果交通量乐观,则再作决策是否再投资14亿元扩建至大规模(总投资30亿元),生产10年。前10年和后10年交通量状态的概率见下表,大小规模投资的年损益值同上例。在此情况下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再次进行方案选择。参考解析:问题1:根据题意绘制决策树,计算各状态点

7、的期望收益值。问题1的条件下,选择大规模投资。问题2:计算各状态点的收益值的现值。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情况下,选择小规模投资。问题3:在现有阶段投资方案条件下,绘制决策树。问题3的条件下,且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选择大规模投资。3. 【案例分析题】某公路工程网络图如下图,网络进度计划原始方案各工作的持续时间和估计费用见下表。问题:1计算网络进度计划原始方案各工作的时间参数,确定原始方案的关键线路和计算工期。2若施工合同规定:工期93d,工期每提前1d奖励施工企业3万元,每延期1d罚款5万元。按原始网络进度计划方案实施的综合费用。3若该网络进度计划各工作的可压缩时间及压缩单位时间增加的费用见下表试确定该

8、网络进度计划的最低综合费用和相应的关键线路,并计算调整优化后的总工期。(要求写明调整优化过程)参考解析:问题1:采用图上作业法,计算原始方案的节点时间以及各工作时间参数,确定关键线路和计算工期。关键线路为BFJ。计算工期为98d。问题2:原始方案综合费用计算:18+40+25+15+40+120+16+37+10+64+16=401(万元)合同工期93d,工期每延期1d罚款5万元,延期罚款(98-93)5=25(万元),因此综合费用为401+25=426(万元)。问题3:进度计划优化:第一步:在关键线路上选择缩短单位时间增加费用最少的F工作压缩工期2d,增加费用22=4(万元)。第二步:A、C

9、、H、J与B、F、J同时成为关键工作,选择H工作和F工作作为调整对象,各压缩2d,增加费用2 (15+2)=7(万元)。第三步:A、C、H、J与B、F、J仍同时为关键工作,选择A工作和F工作作为调整对象,各压缩1d,增加费用1 (2+2)=4(万元)。优化后的关键线路为BFJ和ACHJ。总工期93d,最低综合费用401+4+7+4=416(万元)。4. 【案例分析题】某地计划新建一座大桥连接通航河流两岸,建成后评价期为20年,预测大桥建成后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0辆。车辆平均运输时间及费用节约效益为20元辆,基准折现率i取8,设计单位提出了斜拉桥方案(方案一)与连续梁桥方案(方案二)两个方案

10、,具体情况如下。问题:1分别计算两方案的系统效率(SE)、全寿命周期成本(LCC)。2试用全寿命周期费用效率(CE)法比较两方案的优劣,并做出方案选择。(保留两位小数)。已知:(AP,8,20)=01019,(PA,8,20)=9814。参考解析:问题1:(1)系统效率SE。方案一:时间及费用节约效益:2(万辆d)20(元辆)365(d)=14600(万元年)景观效益:500(万元年)SE=14600+500=15100(万元年)方案二:时间及费用节约效益:2(万辆d)20(元辆)365(d)=14600(万元年)景观效益:80(万元年)。SE=14600+80=14680(万元年)(2)全寿

11、命周期成本LCC=设置费IC+维持费SC。需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采用等额年值进行计算。方案一:设置费IC=120000(AP,8,20)=12228(万元年)维持费SC=500+150=650(万元年)全寿命周期成本LCC=12228+650=12878(万元年)方案二:设置费IC=90000(AP,8,20)=9171(万元年)维持费SC=200+150+1000=1350(万元年)全寿命周期成本LCC=9171+1350=10521(万元年)问题2:系统效率CE:方案一CE1=1510012878=117方案二CE2,=1468010521=140结论:方案一CE1小于方案二CE2,因此选择

12、方案二。5. 【案例分析题】某工程,按如下进度计划网络图组织施工。计划工期170d,在工程施工完75d时,检查发现工作A已全部完成,工作B刚刚开始,各工作相关参数见下表。问题:1按照进度检查结果,总工期将拖后多少天?(计算结果保留至整数位)2为使本单项工程能按原计划工期完成,则必须调整原计划,采取赶工措施。问应如何调整原计划,既经济又保证全部工作能在计划170d内完成,请列出详细调整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整数位)3列出经优化后的关键线路。(计算结果保留至整数位)参考解析:问题1:采用图上作业法,计算原进度计划节点时间,确定关键线路及工期。关键工作A,B,D,H。在工程施工完75d时,检查发现工

13、作A已全部完成,工作B刚刚开始,B的开始时间应为第60d,可知关键工作B拖后15d,将导致总工期延长15d。问题2:调整方案。目前总工期拖后15d,此时的关键线路为:ABDH。工作B赶工费率最低,故先对工作B持续时间进行压缩,工作B最大可压缩5d,因此增加费用为5200=1000(元),总工期为:185-5=180(d),关键线路为:ABDH。剩余关键工作中,工作D赶工费率最低,故应对工作D持续时间进行压缩,但工作D压缩的同时,应考虑与之平等的各线路,以各线路工作正常进展均不影响总工期为限。故工作D只能压缩5d,因此增加费用为5300=1500(元),总工期为:180-5=175(d),关键线

14、路为:ABDH和ABCFH两条。剩余关键工作中,存在三种压缩方式:同时压缩工作C、工作D;同时压缩工作F、工作D;压缩工作H。同时压缩工作C和工作D的赶工费率最低,故应对工作C和工作D同时进行压缩。工作C最大可压缩天数为3d,故本次调整工作C只能压缩3d,因此增加费用为3100+3300=1200(元),总工期为:175-3=172(d),关键线路为:ABDH和ABCFH两条。剩下压缩方式中,压缩工作H赶工费率最低,故应对工作H进行压缩。工作H最大可压缩5d,为控制在170d以内完成,工作H压缩2d即可达到,按工作H压缩2d,因此增加费用为2420=840(元),总工期为:172-2=170(

15、d)。通过以上工期调整,工作仍能按原计划的170d完成。问题3:优化后的关键线路:ABDH和ABCFH6. 【案例分析题】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项目,路线长36km,行车道宽22m,沥青混凝土厚度18cm。在距离路线两段13处各1处较平整场地适宜设置沥青拌和场,上路距离均为200m,根据经验估计每设置1处拌和场的费用为90万元。施工组织提出了设1处和2处拌和场的两种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比较。已知:12t 自卸汽车运输第1个 1km 的基价为 5912 元 / 1000m,每增运0.km (10km 以内)的基价为 523 元 /1000m,每增运 0.5km (15km 以内)的基价为 492 元 /1000m。问题:假设施工时工料机价格水平与定额基价一致,请从经济角度出发,选择费用较省的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建筑师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