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61032880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67.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导学】【情景材料】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1100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有一座城镇(牯岭牯岭)(1)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江环湖绕的平原上?(2)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问题】鄱阳湖之滨江西九江庐山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内力

2、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综合思维: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之间的关系。2、区域认知:典型地区内力、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外力作用的地区差异及典型地貌分布。3、地理实践力:收集岩石图片和标本,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调查家乡的内、外力作用地貌类型。【核心素养】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阅读阅读P18-19P18-19教材内容及图片,完成下列自主学习内容。教材内容及图片,完成下列自主学习内容。一、内力作用1.能

3、量来源:地球内部的。2.分类(1)进行很快的内力作用:火山喷发和。(2)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3.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概念对地表的影响地壳运动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岩浆活动岩浆沿破裂带上升岩石圈或地面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变质作用岩石受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4.影响: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热能地震地壳运动岩石圈变形或变位侵入喷出温度、压力高低不平。【自主检测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1)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2)地壳运动与变质作用没有关系。()2.

4、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3.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彼此孤立的吗?A解析岩浆活动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塑造地表形态;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内部;堆积作用属外力作用。不是。这两种运动紧密相关、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主题探究】内力作用 日本群岛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它与亚洲大陆原为一体,后来由于环太平洋的造山运动,日本群岛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它与亚洲大陆原为一体,后来由于环太平洋的造山运动,日本海和台湾海峡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岛,使日本与亚洲大陆分离。日本国内多温泉和火山。

5、日本海和台湾海峡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岛,使日本与亚洲大陆分离。日本国内多温泉和火山。(1)形成日本群岛的“力量”是什么?其能量主要来自于哪里?有哪些主要表现?(2)引起日本国内多温泉和火山的主要内力作用是什么?(3)除了火山和温泉,日本群岛在内力作用下还会经常发生哪种现象?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精讲精评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热主要是由地球内部核同位素放射性元素衰变、裂变或聚变生热和地球重力热能产生的。全球年平均生热量如下:每年放射性元素总生热量:9.51020J/a,相当32

6、42.3亿t标准煤。地球重力热能:估计地球形成和核幔分异过程中,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原始地球物质向地心集中时由位能转换成的热约为51020J/d,相当每年1706.5亿t标准煤。精讲精评一、内力作用2.内力作用的速度: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基拉韦厄火山:位于夏威夷群岛上,时常喷发,涌出的大量岩浆使岛屿面积不断扩大。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

7、最大,但是,也只有5厘米,尽管抬升速度缓慢;但是,经过4000万年的抬升,喜马拉雅山终于上升成为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之一。基拉韦厄火山形成罕见的熔岩船【概念区分】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表形态: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地形:地表形态。基本类型: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地貌:地球陆地表面的形态或外貌。精讲精评一、内力作用3.内力作用表现形式:(1)岩浆活动:Magmaticactivity概念:岩浆这种向着地壳上层压力减小的方向上升的活动。由于岩浆的温度很高,内压力很大,因而本身具有极大的物理化学活

8、动性。它可以顺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上部,或者沿着构造裂隙喷出地表。精讲精评一、内力作用3.内力作用表现形式:(1)岩浆活动:Magmaticactivity分布:其多发生在火山、板块分裂带和其他板块碰撞带。精讲精评一、内力作用3.内力作用表现形式:(1)岩浆活动:Magmaticactivity类型:.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宽广的熔岩高原(也叫玄武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德干高原(白垩纪的玄武岩)熔岩高原:地壳内部大量熔岩流出地表堆积而成的高原,面积很大,表面平坦,一般多为玄武岩构成。可有一次或多次熔岩流出形成,一般分为两种:从地壳的巨大裂隙或裂隙群中向外漫溢,如印度德干高原;从许多狭小裂口中溢出,由

9、扁平的盾状火山集合而成,如朝鲜盖马高原。精讲精评一、内力作用3.内力作用表现形式:(1)岩浆活动:Magmaticactivity类型:.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成的山体形态,称为火山,有火山形成的地貌成为火山地貌。火山地貌(如富士山)A.火山的形态结构: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喉管。B.火山锥:以火山口为中心,四周堆积着由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物(包括火山灰、火山砂、火山砾、火山渣和火山弹等)组成的山体。C.火山口:由于火山喉管顶部爆破而形成的,是火山锥顶上的凹陷部分。D.火山喉管:岩浆喷出地表的通道。【课堂拓展】火山成因上地幔首先要形成一个供给岩浆的岩浆池,岩浆池中的岩浆

10、通过地壳内的岩浆通道运移到地壳顶部的岩浆房中。随着岩浆池中的岩浆不断向上输送,注入岩浆房中的岩浆不断增多,压力逐渐升高,岩浆房被扩大,地表开始向上隆起,火山中心部位上升的幅度和速度最大,向四周变小。伴随地表穹升,岩石发生破裂,岩浆房上方形成岩浆通道,也就是火山喉管,先是冒出热气或是伴随地震,以及山崩泉水的变化等前兆,最后岩浆房压力超过火山通道中上覆载荷的压力时,岩浆沿火山喉管迅速喷出。精讲精评一、内力作用3.内力作用表现形式:(2)变质作用:Metamorphism概念: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11、变质作用的结果,是使一种岩石转变成另一种新的岩石。新形成的岩石无论是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均可与原岩不同,这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在沉积压实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之间通常以变质矿物的出现为标志,大部分学者认为,浊沸石是最早出现的变质矿物。岩浆岩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浊沸石精讲精评一、内力作用3.内力作用表现形式:(2)变质作用:Metamorphism影响因素:、压力:变质压力可以从上百GPa到上千Gpa。根据压力的作用特征分为静压力和定向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流体以HO与CO为主,溶解了许多易挥发的物质及SiO等许多矿物质。、温度:是变质作用的基本因素,多数变质作

12、用都是在温度升高条件下进行的。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从150200,直到700900。重结晶作用接粗变质作用石灰岩大理岩(石)精讲精评一、内力作用3.内力作用表现形式:(3)地壳运动:crustalmovement概念: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精讲精评一、内力作用3.内力作用表现形式:(3)地壳运动:crustalmovement地壳运动的运动方向: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水平运动(挤压和张裂):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

13、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断裂带或巨大的褶皱山脉。精讲精评一、内力作用3.内力作用表现形式:(3)地壳运动:crustalmovement.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导入导学】【情景材料】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江庐山

14、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1100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一座城镇(牯岭牯岭)(1)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江环湖绕的平原上?(2)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解析】鄱阳湖之滨江西九江庐山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庐山就是由于岩层受到挤压,局部地面抬升时岩层断裂而形成的。【思维整合】地壳运动及其影响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

15、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案例分析】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地质学家分析表明,该处上涌的地幔物质冲破已经存在的地壳破裂部位,促使地壳隆起、变薄、出现大裂口,然后陆地继续向两侧扩张,从而形成东非大裂谷。据观测,目前这条大裂谷仍在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向两侧扩张。科学家们曾预测,按照这种速度扩张下去,在2亿年后,裂谷间将会形成一个新的海洋。【活动探究】识别塑造地

16、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或和缓或剧烈,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科学家通过这些痕迹,推测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下面三段描述从不同的视角记录了这些痕迹。a a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朱子语类中写道中写道:“:“常见高山有常见高山有 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b.b.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79年,神庙在一场突如其来年,神庙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的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 3根大理石柱。根大理石柱。18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3.63.6米至米至6.3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的认识。的认识。c.1943 c.1943年年2 2月月2020日,墨西哥一位农民正在田里耕作,忽然脚下的大地隆隆作响,地面隆起并迅速开日,墨西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