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体力劳动评估和管控规范[模板]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361032829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强度体力劳动评估和管控规范[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强度体力劳动评估和管控规范[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强度体力劳动评估和管控规范[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强度体力劳动评估和管控规范[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强度体力劳动评估和管控规范[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强度体力劳动评估和管控规范[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强度体力劳动评估和管控规范[模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强度体力劳动评估和管控规范 文档密级:内部公开高强度体力劳动评估和管控规范1. 概述描述了体力劳动的分级、评估,明确了高强度体力劳动的管控要求。2. 目的规范公司体力劳动者作业,防止和减少因高强度体力劳动而造成的人身伤害,制定此程序。3. 术语名称定义体力劳动强度作业者通过劳动消耗的体能强度,在本档中是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将其量化的,体力劳动强度越高表明付出的精力越多、能量消耗越大。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te(M),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KJ/minm2劳动时间率Working timerate(T),工作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

2、,以百分率表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生理力劳动”相对,是劳动者以运动系统为主要运动器官的劳动。4. 内容4.1 职责和权限4.1.1 工程IE:负责对体力劳动强度划分标准的制定与修改,统筹高强度体力劳动评估,定期按体力劳动评估表记录保存相关数据,督促相关部门按文件要求实施。4.1.2 人事部门:负责高强度体力劳动者相关的培训,督导高强度体力劳动安全教育的执行情况。4.1.3 各生产部门:依规定对高强度体力劳动做好现场作业管制,定期对高强度体力劳动者进行统计,定期按工作时间记录表记录相关岗位工时数据,及其他管理事项之配合。4.2 体力劳动强度划分4.2.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

3、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4.2.2 根据国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标准,如下: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范围职业描述I(轻劳动)15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中等劳动)15-20手和臂持续动作(如上下挂等);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运输操作);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等)(重劳动)20-25臂和躯干负荷工作(

4、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极重劳动)25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4.3 平均劳动时间率4.3.1 平均劳动时间率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公式如下: T = 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 工作日总工时4.3.2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下表(工作时间记录表)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

5、正式记录。动作名称开始时间(时、分)耗费工时(分)主要内容(如物体重量、动作频率、行走距离、劳动体位等)4.4 能量代谢率4.4.1 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类该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平方米来表示,公式如下:能量代谢率(M)=相对代谢率(RMR)*基础代谢率(B)4.5 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I=3T+7MI 劳动强度指数;T 劳动时间率 = 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分)/工作日总工时(分)(%);M 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3 劳动时间率的计算系

6、数;7 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其中,劳动强度指数大反应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应劳动强度小。注:净劳动时间,为一个工作日除去休息及工作中间暂停的全部时间。4.6 高强度体力劳动作业改善措施4.6.1 平均劳动时间率(T)的改善:根据平均值T公式,对于降低T的改善重点从省人少人方面通过效率提升方法展开,创造快捷高效的生产作业。4.6.2 能量代谢率(M)的改善: 4.6.2.1 基础代谢率(B)生理学规定,将人在清醒、空腹(进食后10hr以上)、20室温条件下安静卧床时的能量消耗量,称为基础代谢量。将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耗能量记为代谢率,单位是KJ/(m2min),物理量符号为B。基础代谢率随年

7、龄、性别等生理条件不同而各异,以下是生理学(第七版)中国人正常的基础代谢率平均值,单位为KJ/(m2h):年龄(岁)11151617181920303140415051以上男性195.5193.4166.2157.8158.6154.0149.0女性172.5181.7154.0146.5146.9142.4138.64.6.2.2 相对代谢率(RMR)4.6.2.2.1 根据体力劳动强度不同,其所损的能量也不同。由于不同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质存在差异,从事相同劳动强度的个体代谢量也存在差异。为了消除劳动者个体之间的性别等差异,常用相对代谢率来衡量能量代谢。4.6.2.2.2 相对代谢率

8、是能量代谢量与基础代谢量的比值,相对代谢率的物理符号为RMR,公式如下: RMR=能量代谢量基础代谢量=能量代谢率基础代谢率4.6.2.2.3 同基础代谢率生理学家为我们测算出了正常情况下不同劳动强度的相对代谢率。以下是各类工作活动的相对代谢率统计表:动作部位动作细分相对代谢率工作举例手指动作非意识的机械性动作00.5拍电报、作记录有意识的动作0.51.0拔电话、盖章手指动作连带上肢手指动作连带小臂1.02.0操作电脑、操作电钻(身体不动)手指动作连带大臂2.03.0将墙上抹好的混泥土抹平半肢运动一般动作方式3.04.0电焊稍用动作方式4.05.5装汽车轮胎、粗锯木料全身运动一般动作方式5.5

9、6.5拉锯、和泥动作较大,用力均匀6.58.0锯硬木料短时间内集中全身力量8.010.0用尖镐、推200Kg三轮车繁重作业10.012.0用全力推车、挖坑极繁重作业12.0以上推到异常重的物料4.6.2.3 综上,对于降低M的改善重点通过工具、工装、自动化的方式减少人员物料搬运、行走,创造轻松方便的作业降低能量损耗,从而对缩小不同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质差异对作业本身的影响。4.7 高强度体力劳动作业安全管理4.7.1 针对体力工作,由IE组织各相关部门每年须至少评估一次,各生产部门按工作时间记录表记录相关岗位工作时间,IE工程师依据此表,结合岗位实际将评估结果记录在体力劳动评估表中,若劳

10、动强度级别评估为三、四级时,需注明响应的管控方式(如性别要求、人员培训、工作时上下午各休息10min、提供绩效奖金、七休一、工时间管控等方式),以便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4.7.2 人事部门在招聘时,应对劳动者告知工作岗位及其劳动强度。劳动者也应向用人单位告知本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等。4.7.3 基于本公司体力劳动的状况,公司将致力于作业方法的改善、作业频率的减低、搬 运距离的缩短、搬运物体重量的减少及适当搬运速度的调整,并尽量以机械代替人力。 4.7.4 女工和未成年工严禁参加第四级体力劳动的作业和单人连续负重量(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6次以上)每次超过20公斤、间接负重每次超过2

11、5公斤的作业;女工在经期、怀孕期、哺乳严禁参加第三级体力以上劳动作业。4.7.5 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作业时,应考虑员工的体能负荷情形,减少工作时间给予充分休息。4.7.6 在危险工作区域,应尽量避免进行重体力处理操作;若不能避免时,要作进一步评估减少因体力的处理操作对雇员造成的伤害。4.7.7 向员工提供有关体力的处理操作的风险和安全措施数据,确保员工的安全及健康。 4.7.8 所有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员工应参加公司的安全教育训练。 4.7.9 在分配工作时应考虑员工的体能负荷情形,如是否要求不寻常的体力、高度或其他身体特质,是否会对怀孕或其他有健康问题的人员构成危险等。 4.7.10 如工作

12、地点通常有十名以上员工同一时间进行有危险的体力处理作业,应有专人进 行预防和保护措施的管理。4.7.11 高强度体力劳动场所应供应饮用水或有需要可以去医务室进行生理盐水补充,并采取必要措施指导劳工避免高强度体力劳动之危害。4.8 高强度体力劳动注意事项4.8.1 对于手动搬运的负荷物,应包装为适合搬运的尺寸规格、形状和重量,因超负荷使人产生疲劳,负荷不足或单调重复的工作会降低对危险的警惕性。4.8.2 负荷物表面应平整,无毛刺和锐角,以避免造成划伤;负荷物有过冷、过热、腐蚀 性或其他潜在的损害性,作业人员不宜直接接触,应在负荷物上加设挽手。4.8.3 应用于手掌紧握物体,不可智勇手指抓住物体,

13、以免脱落。4.8.4 对于密度不均匀的负荷物,应张贴重物的重量、重心等资料标签,以免使作业员工判断失误,造成物体打击等伤害。 4.8.5 为避免员工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作业时形成不良的动作或姿势,应合理布局重物移动空间,减少操作者操作时来回走动距离和提升高度、大幅度扭转或摆动,使操作时的姿势省力、动作互相协调。改变负荷物的操作安排,如超重物应由两人协力作业,应由一人指挥,以保证步伐统一及同事提起及放下物体,两次作业之间应提供足够的恢复时间,从而避免用力过度或频率过快造成职业性伤害。4.8.6 当传送重物时,应移动双脚而不是扭转腰部。当需要同时提起和传递重物时,应先将脚指向预搬往的方向,然后才搬运

14、。4.8.7 不要猛然将重物提至腰部以上的高度,而应将重物放于半腰高的工作台或合适的地方,纠正号手掌的位置,然后再搬起。 4.8.8 高强度体力劳动作业的空间应足够,并保持地面平稳、无油渍水渍等造成的滑溜地面; 采用斜坡道来连接不同水平地面。 4.8.9 高强度体力劳动作业场所应提供足够的照明条件;在极端温度下工作,应提供适当的防护衣物。 4.8.10 高强度体力劳动作业应该优先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从而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 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无法全部使用机械自动化的场所,可使用手推车、活动传送带等辅助设备。 4.8.11 搬运重物的员工应配备安全鞋及手套等相关防护具。4.8.12 不得拎重物的同时登高清洁天花板。5. 支持文件 序号文件名称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19972生理学(第七版)3特殊群体管理规定6. 相关文件 上层/上下游接口文件文件编码/7. 记录的保存 记录名称移交责任人保存责任人保存场所归档时间保存期限到期处理方式体力劳动评估表IEIE工程部办公室评估后一周内直至下次更新报废工作时间记录表生产部工程师IE工程部办公室评估后一周内直至下次更新报废8. 文件拟制/修订记录版本拟制/修订责任人拟制/修订日期修订内容及理由批准人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