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103267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归纳)(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主题02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中国世界阶段特征(1)政治:先进的中国人先后进行了学习西方器物(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的早期探索;并进行了一系列反抗斗争(2)经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革命或改革,使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得到巩固与扩展(代表事件: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2)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中外联系外交机构“总理衙门”被迫演变为“外务部”;西方先进科

2、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传入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中外民族矛盾尖锐,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考点 1 洋务运动 2011版课标: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背景国内:(1)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使清王朝内外交困,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2)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具有经世意识、手中握有实权的官僚,耳闻目睹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国际: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巩固并扩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总理衙门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主张 “师夷长技”(“师夷

3、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企业,建设近代国防学习层面器物层面代表人物中央以奕(恭亲王) 、文祥,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中枢机构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又称“译署”),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后来扩展到办工厂、开矿、筑铁路、购买船舰、开办新式教育、派遣留学生等事务,是推动洋务运动的实际领导机构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时间19世纪60年代起口号“自强”代表成就(1)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 (2)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军事企

4、业(3)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船舶修造厂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后期:创办民用企业时间19世纪70年代起口号“求富”代表成就(1)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经营国内运输、发展海外业务,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用企业(2)1878年,李鸿章在河北滦州开平矿务局(3)1890年,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同年创办湖北织布局新式陆军与塞防组建新式陆军: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训练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1878年,左宗棠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新式训练的清军,逐渐消灭阿古柏侵略军,成功收复新疆。19世纪80年

5、代初,为中俄谈判做好军事准备,迫使沙俄归还伊犁新疆建省: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加强西北塞防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新疆行省的设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建立新式海军与海防(1)19世纪7080年代,逐渐建成南洋海军、北洋海军(也称北洋舰队、北洋水师)、福建海军(2)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3)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加强东南海防培养西式人才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有利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开办福州船政学堂 ,培养军事科技人才

6、(2)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自然科学等科技书籍(3)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性质晚晴时期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地位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作用(1)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2)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认识启示】1洋务运动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一场自救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

7、全军覆没,证明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2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大胆尝试,在当时来说是进步的,是一种创新。洋务派的这种冲破阻挠,敢于向西方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要学习一切先进的文明,加以创新。【细节提示】1.区分洋务派和维新派的阶级属性: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2.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战争失败。拓展设问【唯物史观】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学习先进文明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应深入挖掘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层面的内容,因此洋务运动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中国必须进行革命。(2)改革必须有政权和制度的有力保

8、障才能成功。考点 2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2011版课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1.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名称来源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制定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战争计划中国:(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运动兴起,并取得一定成效(2)清朝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爆发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

9、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主要战役(1)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2)黄海大(海)战:1894年9月,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袭击北洋舰队。双方激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将士殉国,战后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军港,日军夺取制海权 (3)辽东战役:1894年10月-1895年初,日军两路入侵中国辽东,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迎敌,日本占领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4天之内两万多中国民众被杀害(4)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夹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清政府战

10、败求和,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性质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国被迫自卫的反侵略战争影响对中国: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自强,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兴起:康有为、梁启超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开始酝酿;出现实业救国、兴办实业的热潮(张謇兴办实业)对日本:使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中国战败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主观原因:清政府消极避战,军备废弛(3)客观原因: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且蓄谋已久

1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 抢夺利权:对华商品输出、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设厂等(2)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俄国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及新疆划为其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成其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和云南划为其势力范围;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将长江流域划为其势力范围;日本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3) “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郑策,主张利益均沾,得到各国同意地图速查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反映内容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突出特点(1)战线由朝鲜半岛向中国国内推移,海陆同时进行(2)战事多发生在清朝统治中

12、心区域(环渤海地区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重要地点(1)大东沟海域: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邓世昌与致远舰全舰官兵英勇牺牲(2)威海卫:1895年初,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结果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被日本割占长达50年之久2.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1895年地点日本马关(今下关)签约双方清政府: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主要内容及其危害主要内容对中国的危害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后德、法、俄干

13、涉,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中国支付“赎辽”赔款)日本占领台湾地区及澎湖列岛,既掠夺了资源,又使日本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基地台湾、澎湖列岛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中国最富庶的江浙地区成为帝国主义掠夺对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投资办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使其能直接掠夺中国劳动力和原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对中国:(1)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2)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3)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4、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危机的发展对日本:日本从中国掠走的巨款,极大地增强了它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加速了日本向军国主义过渡的进程【认识启示】1清政府的腐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2邓世昌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政府的战败导致台湾与祖国分离。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4只有不断变革、自强、自主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我们中学生应树立毋忘国耻、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心系祖国,荣辱与共。【细节提示】1.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列强在华设厂,标志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2.马关条约的签订,直接推动了戊戌变法兴起。名词解释1.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将工业加工品出售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市场进行倾销,从而获取高额利润。这种侵略是以坚船利炮为手段进行的;其本质是控制殖民地的市场,销售在本国加工的工业品,获取高额经济利润。2.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多余的资金)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以此达到通过资本控制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命脉;其本质是帝国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