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1032647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复习主题0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点归纳)(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至今)主题0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531976年) 中国世界阶段特征(1)政治: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2)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成就与失误并存(成就:“一五”计划完成;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民主法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政治: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西欧、日本等)经济发展迅速中外联系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

2、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苏联援助中国进行“一五计划”、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考点 1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2011版课标: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 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底背景国内(1)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三年的经济恢复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土地改革完成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2)工业水平落后: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齐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

3、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国际(1) 国际局势紧张: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敌视政策,美苏“冷战”使世界人民时刻遭受战争威胁 (2)苏联工业化模式的成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推行两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创造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新模式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主要成就重工业(1)鞍山钢铁公司的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七号炼铁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为我国钢铁工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解放

4、牌汽车(3)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了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4)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东北: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大型轨钢厂 西部: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宝成铁路交通运输业(1)建成鹰厦铁路、宝成铁路等铁路30余条(2)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便利了经济文化交流(3)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援助意义(1)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初步改变我国工业分布偏向沿海的不合理布局 (2012.

5、6)(2)为我国建立独立的完整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准备了物质基础,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认识启示】第一个五年计划与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一五”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第一次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而编制的。【细节提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在东北地区,其结果开始了计划经济建设的模式。2.三大改造时间19531956年底 内容农业背景(1)土地改革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以及兴修水利、抵御自然的能力,影

6、响农业生产发展,也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形式推行农业合作化,引导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同时推动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农业合作化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背景(1)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作用。但其力量弱小,自身发展面临众多困难(2)随着国家大规模有计划的工业建设的开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国营经济和国家各项政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形式(1)对资本

7、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最初的以加工订货、统购包销为主,发展到公私合营(2)在公司合营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施和平的“赎买”政策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性质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一些要求过急、工作过粗、

8、改变过快等缺点【认识启示】1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细节提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而非新中国成立时。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三大改造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知识纵横】 横向:新中国和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新中国和苏联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棉纺织业)开始,充分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归纳总结 】 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

9、的变化三次变化标志概况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我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三次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考点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11版课标: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

10、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1)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 是符合中国国情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保证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型政治制度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1) 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

11、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2) 权力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 社会主义社会实现途径: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颁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装版封面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意义(1) 标志着政治纲领行使宪法作用的历史使命的完成(2) 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一个良好开端(3) 为我国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

12、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考点 3 “大跃进”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文化大革命”2011版课标: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共八大时间1956年召开内容(1) 分析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影响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1958年开

13、始背景(1)1956年,中共八大基于社会矛盾变化确立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经济生产表现:“大跃进”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并竞放高产“卫星”浪潮,鼓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口号:“以粮为纲”“以钢为纲”(3)特点:高指标、高估产、“浮夸风”所有制关系(1) 表现:将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转变为人民公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2) 特点:政社合一;“一大二公” (即人民公社规模大、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盲目求纯) ;盛行“共产风”;统一分配

14、,吃“大锅饭”后果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破坏,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蒙受巨大损失。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困难拓展设问 【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的认识。(1)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2)“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2.“文化大革命”时间1966年-1976年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僻的危险,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 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口号“以阶级斗争为纲” 性质党和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反革命集团和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动乱严重危害(1)民主与法制遭受践踏: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斗。 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残酷迫害,含冤病逝,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2)社会和生产秩序陷入混乱:全国掀起“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3)教育、文化事业遭到摧残:无数优秀文化典籍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国民素质整体下降;使国家出现人才断层(4)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十年“文革”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