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8.2海水晒盐同步练习

上传人:ya****8 文档编号:361030018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6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8.2海水晒盐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8.2海水晒盐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8.2海水晒盐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8.2海水晒盐同步练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8.8.2 2 海水晒盐海水晒盐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共共 9 9 题;题;共共 1818 分)分)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时,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 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时地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C.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一杯浑浊的液体,过滤时只能一次性倒人过滤器中过滤 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40时,分别在 100 g 水中加入 40 g 甲、乙物质,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一定温度下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都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20时

2、甲、乙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2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是()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t2时,30g 甲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7.5%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 N2中少量的 O2:通过灼热的 CuO 粉末 B.除去 CaO 中的少量 Ca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C.除去 KCl 溶液中的少量 MgCl2:加入适量 NaOH

3、 溶液,过滤 D.除去 Cu(NO3)2溶液中的少量 Ag NO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5.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序号 物 质 选用试剂 操 作 A CO2(HCl)NaOH 溶液 洗气 B CaO(CaCO3)H2O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C KNO3溶液(K2CO3)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NaCl 溶液(CaCl2)Na2CO3溶液 稀盐酸 先加入过量试剂,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试剂 A.A B.B 3 C.C D.D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通入 O2点燃 B N

4、aCl(KNO3)溶解、蒸发、结晶 C K2MnO4(KMnO4)加热 D CaCO3(CaO)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7.(2016滨州)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 物质 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 A O2 H2O 蒸汽 通过浓 H2SO4 B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 BaCl2溶液,过滤 C Na2CO3粉末 NaHCO3粉末 加热 D KN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适量的 Na2SO4溶液,过滤 A.A B.B 4 C.C D.D 8.某温度时,固体 A 的溶解度为 25g则在该温度下,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

5、量(a)、溶剂质量(b)和溶液质量(c)具有的关系是()A.c:b=4:5 B.a:c=l:5 C.a:b=l:3 D.b:c=3:4 9.小明将取来的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后,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改正图中的一处错误: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略低于漏斗的边缘 B.指出图中的另一处错误:倾倒液体的烧杯没有靠在玻璃棒上 C.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可导致滤液溅出 D.将该图改进后过滤得到的水是纯水,不含任何杂质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共共 5 5 题;题;共共 1919 分)分)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6、的溶解度 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_(填“甲”或“乙”)相似 5 11.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 100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到原温度后现象如图 1 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t1时,KNO3的溶解度是_g;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溶解的溶质是_;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若要提纯混有少量 KCl 的 KNO3 ,采用的方法是_;将

7、t1时 50g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 10%的溶液,需加水_g;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A.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B.温度升高到 t2,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 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12.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温度/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Ca(OH)2

8、0.173 0.165 0.121 0.116 0.094 6(1)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3)取 KNO3、NaCl 两种固体各 36g 分别放入 20时的 100g 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 B 中溶解的物质_ 1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溶解度 溶解性 0.01g _ 0.01g1g _ 1g10g _ 10g _ 14.如图是、(均不含结晶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 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物质间用“”连

9、接);(2)将 3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 20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_(物质间用“”连接);(3)现有一定质量的 B 溶液,将该溶液在 50下恒温蒸发 10 克水后析出了 2 克 B 晶体,再恒温蒸发 5 克7 水后,又析出了 2 克 B 晶体,则 B 物质在 50时的溶解度是:_ 三、综合题(三、综合题(共共 3 3 题;题;共共 1414 分)分)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乙的溶解度(填“”、“”或“=”)(2)将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3,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0、”下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 (3)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m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m乙相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序号)A.m甲m乙 B.m甲m乙 C.m甲=m乙 D.不确定 16.小明同学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过滤.请回答:(1)过滤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2)过滤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很慢,原因可能是_.(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写出 2 条即可)17.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 Ca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加入稍过量的

11、Na2CO3溶液;加入稍过量的 BaCl2溶液;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 8(1)请填写出合理的操作顺序_(填步骤序号)。(2)步骤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四、实验探究题(四、实验探究题(共共 1 1 题;题;共共 7 7 分)分)18.实验室欲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其中有错误的操作步骤是_(填序号)错误为_ (2)上述 BCD 三个步骤中都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_ (3)该仪器在粗盐提纯步骤 D 中的作用是_,过滤的液体浑浊的原因是_ (4)停止加热时时间是 (填序号)A.蒸发皿中液体完全蒸干时 B.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9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12、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过滤时,液面要始终低于滤纸边缘,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起不到过滤的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时,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杯浑浊的液体,过滤时倒人过滤器中过滤时,液面要始终低于滤纸边缘,不一定一次性倒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分析】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 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进行解答;B、根据 4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 40g、50g 进行解答;C、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

13、低而减小进行解答;D、根据 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进行解答【解答】A、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 20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果不饱和溶液就无法判断,故 A 错误;B、4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 40g、50g,所以 40时,分别在 100 g 水中加入 40 g 甲、乙物质,都会全部溶解,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B 正确;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一定温度下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都不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 C 错误;D、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所以 20时甲、乙的饱

14、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 3.【答案】B 【解析】【解答】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A 选项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A 不符合题意;B.在 t2时,30g 甲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但只能溶解 25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3.3%,B 符合题意;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C 不符合题意;D.选项根据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可知,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15、 t2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在溶解度曲线中,某点的定义是考试重点;根据图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温度相同,点高溶大,相交点表示物质溶解度相等,该条件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4.【答案】D 【解析】【解答】A、氧气不能与灼热的 CuO 粉末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 和 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MgCl2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16、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足量的铜粉能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答】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A、氢氧化钠既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也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即把需要的物质也除去了,A 不符合题意;11 B、碳酸钙难溶于水,但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把需要的物质除去了,B 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虽然把碳酸钾除去了,但是带入了氯化钾这种新的杂质,C 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