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支路C12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61013582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支路C12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支路C12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支路C12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市支路C12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市支路C12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支路C12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支路C12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 设计依据:1.1. 设计规范、标准1.1.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1.1.2.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1.1.3.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 55026-2022)1.1.4. 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 55027-2022)1.1.5.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1.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1.8.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1.1.9. 城市给

2、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1.1.1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1.1.11.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805-2012)1.1.1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1.1.13.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号06MS201)1.1.14.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143-20101.1.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版)1.1.16.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1.1.17.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

3、018)1.1.18. 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2019年版)1.1.19.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9年版)(渝建安发201927号)1.2. 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2.1. 我公司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1.2.2. 业主提供工程范围内1:500带状地形图;1.2.3.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13.04);1.2.4.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2.5. 我公司所做的道路施工图设计图纸;1.2.6. 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2. 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2.1. 工

4、程基本概况本次设计道路为园区一期控规区内的一条城市支路C12道路。道路全长306.079米,标准路幅为20米。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管网、照明设计。本工程的实施将完善规划路网,带动周边地块开发,提升城市形象,为白沙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C12道路位于园区西南角,起于南环大道延伸段,自南向北延伸,止于长安路延伸段。设计范围内C12道路全长306.079m,规划为城市支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0m(3.0m人行道+7m车行道+7m车行道+3.0m人行道),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20km/h。2.2. 工程设计内容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包括沿线雨、污水管道等设计。3. 排水系统概况3.

5、1. 片区排水现状及规划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现状道路下无排水管道,道路南侧起点接南环大道延伸段,北侧接长安路延伸段,起终点道路均已建成,现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下已建有雨污水管道。结合片区控规,拟建C12道路规划排水坡向自北向南,雨污水均接入南环大道延伸段已建排水管道。3.2. 排水设计概况根据道路改造结合道路路幅宽度,合理布置雨、污水管道,本次设计道路雨污水管道均采用单侧布管方式。根据道路坡向,排水管道排水坡向与道路相同,坡度基本与道路一致,顺坡重力流排水;雨水管道自北向南排放,雨水最终在道路设计终点处接入南环大道延伸段已建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排放与雨水一致,污水最终在道路设计终点处接入现状污

6、水干管,最终排入下游污水厂处理达标排放。排水管线的布置断面和位置关系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布置图。本次设计道路总长306m,雨水管道长约335m,管道管径为d400d600;污水管道长约278m,管道管径为d400。3.3. 设计原则3.3.1. 符合规划原则。城市排水管道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3.3.2. 满足需求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即排水设计流量按设计范围内城市建设完成,人员及企业全部入驻后最大流量考虑。3.3.3. 满足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道路排水设计不能单纯地从一条道路出发来考虑,从整个流域、排水分区和排水系统着手,根据其在排水系统中

7、的位置来考虑排水设计,既要满足转输上游流量要求又要保证下游排水接口可靠。3.3.4. 满足技术经济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和设计标准的要求下,尽量利用或者改造现有的排水设施,将其整合发挥其工程效益。3.3.5. 满足现行政策的原则。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的现行政策和规定,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产品。4. 上一阶段意见执行情况根据建设方要求本工程在方案基础上直接开展施工图设计,后补初设。5. 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5.1. 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5.2. 基本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

8、计充满度按下表: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 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5.3. 雨水系统设计参数(1)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L/S)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江津区)公式进行设计计算:q=1332(1+0.880lgP)(t+9.168P)0.637 L/sha)设计暴雨重现期期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要求取值:表3.2.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城区类型城镇类型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重要地区特大城市35

9、235103050大城市25235102030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323351020本次道路设计重现期取5年,内涝防治重现期取50年。设计降雨历时:t=t1 + t2 (min) 其中,地面集水时间: t1=5 (min)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 (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规划区=0.7。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2)雨水管沟断面的计算其断面计算如下:Q=V*AV=(1/n)*R(2/3)*I0.5Q:雨水设计流量(m3/s);V:雨水设计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m2);n:粗糙系数,对塑胶管、玻璃钢夹砂管取n=0.010; 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5.

10、4. 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本次工程道路位于城市已建区,现状周边用地主要为居住和商业用地为主,另有少量工业工地,本次污水量设计采用人口指标法计算。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17)第3.1.6条要求,污水量取城市综合用水量的70%80%,片区人口密度暂按250人/公顷,人均综合用水量采用400L/人天,本工程取80%的给水量为污水量。另外,在污水量中计入10%的地下水渗入。(1)计算污水流量:Qmax=QaveKsKz (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面积(h

11、a)100000/(243600) (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0% (L/Capd)Ks:地下水及雨水渗入量系数,取1.1Kz:由于暂无入驻地块用水量资料,本次设计总变化系数参照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32.01.81.71.61.51.41.3(2)污水管断面的计算: 其断面计算如下:Q=VA;V=(1/n)R(2/3) I0.5;Q:污水设计流量(m3/s);V:污水设计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m2);n:粗糙系数,对化学建材管取:n=0.010;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

12、。6. 雨水系统设计6.1. 平面设计在道路起点至道路终点段,沿道路西侧车行道下新建雨水管道,主要收集道路路面及周边地块的雨水,在道路起点处雨水接入南环大道延伸段已建雨水管。预留接口:本工程位于为待建区,故设置雨水支管检查井的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微调,需保证周边建筑雨水全部出户管接入新建管道。6.2. 纵断面设计雨水管管道坡向尽量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并结合城市道路综合管线平面及竖向布置来考虑,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雨水管道流速大于0.75m/s并小于5m/s(非金属管适当提高)。在常规路段保证雨水管道起点覆土深度不小于1.8m。6.3. 水力计算(1)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

13、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序号计算管段汇流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坡度过流能力流速重现期径流系数(ha)(L/s)(mm)()(L/s)(m/s)(a)1YS11YS13.62964D6002011293.950.77. 污水系统设计7.1. 平面设计在道路起点至终点段,沿道路东侧车行道下新建污水管道,在距车行道边线1.5m的位置新建污水管线,主要收集地块周边污水,在道路起点处污水接入南环大道延伸段已建污水管。预留接口:本工程位于为待建区,故设置污水支管检查井的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微调,需保证周边建筑污水全部出户管接入新建管道。7.2. 纵断面设计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纵坡基本

14、一致,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并小于5m/s,污水管起点段覆土深度不小于2.2m。7.3. 水力计算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最小控制坡度流速充满度过流能力(ha)(m/s)(mm)()(m3/s)(h/D)(m/s)1WS9WS13.620.0099D400201.370.120.011(2)雨季流量校核本次设计分流制截留雨水量按5倍旱流污水量确定。污水管道采用雨季设计流量进行校核,采用满管流。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hm2)雨季设计流量管径雨季流速雨季过流能力雨季最大流速校核雨季流量校核(m3/s)(mm)(m/s)(m3/s)1WS9WS13.620.04954002.130.058. 管材、基础、接口及附属构筑物8.1. 管材及断面形式根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218号)的公告及2009年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关于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第五号)(渝建发2009 068号)的精神,本设计优先采用国家推广的化学建材技术。(1)一般排水管道断面形式采用圆形,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