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公务员考试之行测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60920691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公务员考试之行测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3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公务员考试之行测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3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公务员考试之行测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3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公务员考试之行测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3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公务员考试之行测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公务员考试之行测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公务员考试之行测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公务员考试之行测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某马路宽8米,为方便行人过马路,要刷一条4米宽的人行横道线。已知横道线每间隔45厘米刷一条宽也为45厘米的白线,白漆每升可以刷6平方米,则刷这条横道线至少需要( )桶一升装的白漆。A.2B.3C.4D.5【答案】 B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A.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B.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C.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答案】 D3、某县计划引进一种生长快、肉质

2、好的良种牛,在本县推广养殖,以提高农民养牛的经济收益。以下最能对该计划可行性提出质疑的是( )A.该良种牛不适应当地气候B.当地农民养牛的积极性不高C.该良种牛的养殖成本较高D.当地农民没有饲养过该良种牛【答案】 A4、一篇“美国字航局的科学家准备用太空技术为莫奈的名画睡莲去除煤烟”的报道,同是记者王艳红的报道,但各家标题不一,如科技日报的标题为“试一试用太空技术修复名画”,而北京日报的标题则为“用太空技术给名画美容”。这段文字说明,后一标题比前一标题() A.更生动、准确、吸引人B.显得客观多了,更会吸引读者C.更忠实于原文的文风D.更容易体现文章的思想内涵【答案】 A5、下列关于人体单纯性

3、肥胖的说法错误的是:A.进食过多的糖类食物,会导致肥胖B.肥胖者会因动脉粥样硬化而产生心血管疾病C.不吃肥肉少放油,提倡低脂膳食就能避免肥胖D.脂肪虽供给人体能量,但摄入过多会沉积皮下引起肥胖【答案】 C6、甲、乙、丙都准备开始锻炼身体,他们可以选择徒步、跳绳和打乒乓球三种方式,已知:A.如果甲和丙跳绳,则室外有雾霾B.如果三人都徒步,则徒步要比跳绳效果好C.如果三人都不徒步,则乙和丙的休息时间一定不一致D.如果乙没有选择徒步和跳绳,则他肯定选择和甲一起打乒乓球【答案】 C7、下列有关我国南、北方人民生活方面的比较,错误的是:A.南方居民多以大米为主食,北方居民多以面食为主B.南方房屋的层高比

4、北方矮,屋顶坡度也比北方小C.北方过去农村住房多用土坯垒墙,南方旧式民居多用砖瓦、竹木D.“南船北马”是我国传统交通工具的显著特色【答案】 B8、如果排放到空气中的汽车尾气含铅量过高,那么这些铅就会被绿色植物所吸收;这些绿色植物为牛羊所食,铅就会在其体内积蓄起来,人吃了较多的这种牛羊的肉,就会产生铅中毒。所以: A.要防止铅中毒,就不要吃牛羊的肉B.要防止铅中毒,就不要吃在城市附近喂大的牛羊的肉C.要防止铅中毒,就不要向空气中排放汽车尾气D.要防止铅中毒,就必须消除汽车尾气中过量的铅【答案】 D9、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A.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B.增加对农业的人力

5、、物力、财力的投入C.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D.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答案】 C10、根据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A.2005 年农村投资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B.“十五”期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和超过300000 亿元C.“十五”期间,我国全社会规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5%D.2005 年的城镇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比第一产业投资和第二产业投资的总和还要多【答案】 D11、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其他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引起职业病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为负伤、致残者和死亡者生前供养的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制

6、度。 A.某采矿厂劳保措施不全,作业现场粉尘较大,经医学鉴定发现,多名工人身患“尘肺病”B.张某就职于某外资企业,某天乘坐公司通勤车上班时发生车祸,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C.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小刘在下乡考察途中,由于突发泥石流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人车失踪D.“六一”儿童节,张警官带女儿到儿童乐园游玩时,为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溺水身亡【答案】 D12、下列经营者的行为中,为我国法律所允许的是:A.甲药品公司称,其生产的保健品可以将人的寿命延长至少十年B.乙服装厂在春节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的库存服装C.丙品牌专卖店为鼓励消费者消费,进行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高达6666元D.丁广告公司获知某

7、制药厂一款镇痛药品的成分仅为淀粉后拒绝为该药品设计广告,但同意帮助发布该厂自己设计的广告【答案】 B13、我国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表A.451059.8亿元B.489870.3亿元C.491394.2亿元D.662167.8亿元【答案】 C14、诚如朱永新所言,文理分科导致了中国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离间。文理各执一端,虽谓“术业有专攻”,却常常是文理学科画地为牢、孤芳自赏。就像一幢大厦一样,知识体系也由诸多支点构成,它们各自独立却又暗通款曲,相互分担压力、刺激彼此的想象力,人为将重心置于一点,或许带来投机式的胜利,却最终可能招致知识体系内在生机的干涸。 文理分科贯穿高中教育阶段,莘莘

8、学子们尚且懵懂,就被体制之手宰制了学业趣味和前途命运。事实上,文理分科很大程度上正成为教育功利的画皮。学校无非是希望通过把文科和理科剥离开来,然后又通过知识的倾倒、几乎是蹂躏式的千锤百炼,使学生成为一架囫囵吞枣的知识接收装置,最终达到为升学率的小数点增砖添瓦的目的。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然喊得惊天动地,但应试教育的底色积重难返。被功利所劫持的中国教育,几乎本能地倾向于“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凡是对提高升学率有帮助的,无所不用其极;凡是没帮助的则弃之如敝屣。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理分科虽屡遭诟病,却依然岿然不动的原因。 不客气地讲,文理分科正成为一部绞杀人才的机器。而那些在这种教育体系下百炼成钢的“人才

9、”,则面临着知识体系上的千疮百孔,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封闭和支离破碎的,片断化的认识掩藏不住整体把握的无力。只要一跳出自身的专业领域,他们立即变得左支右绌甚至一无所知。文科理科以河为界,所锻造出的不过是一个个“知识阉人”。 一些符合文理分科的人只以为跟着感觉走,没有经历抽象思维即思想生化过程,发表的言论或文章只能陷于现象的表层就事论事, ,也就难以产生正确的论点和论理。 中国能否再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兼备的大师级人物?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一种撕裂教育完整性的教育体制,只能使我们的盼望渐行渐远。如此而言,文理分科是时候抖落一身的历史尘埃了。下面对“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本义和在文中含义的

10、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义是鸳鸯蝴蝶小说里,男主人公信誓旦旦的承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今生今世只爱你一个”文中的含义是要彻底改变被功利所劫持的中国教育,只能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B.本义是尽管到处是水,但我肚子有限,只能喝一瓢。文中的含义是被功利所劫持的中国教育,只钟情于对提高升学率有用的知识和作法C.本义是鸳鸯蝴蝶小说里,男主人公信誓旦旦的承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今生今世只爱你一个” 文中的含义是被功利所劫持的中国教育,只钟情于对提高升学率有用的知识和作法D.本义是尽管到处是水,但我肚子有限,只能喝一瓢。文中的含义是要彻底改变被功利所劫持的中国教育,只能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

11、育【答案】 C15、虽然没有法律强制力支撑的道德是虚妄的,但是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也总是会显得_,这种力不从心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法律的外在属性与道德的内在属性之间的矛盾。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律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如果道德不立,人心善变,那法律终会_。A.相形见绌 回天乏术B.爱莫能助 孤立无援C.左支右绌 独木难支D.捉襟见肘 力所不逮【答案】 C16、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

12、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修饰“完成”的“努力”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

13、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

14、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10 年前的某一天”“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

15、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述需要的()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最末一段括号处的四个词语,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模糊 模糊 精确 精确B.精确 精确 模糊 模糊C.模糊 精确 模糊 精确D.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答案】 A17、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A.2B.27C.0.4D.4【答案】 A18、 压强和温度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关于压强和密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部分后,体积不变,密度变小B.温度计内的水银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