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

上传人:资料分****456 文档编号:360774006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19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题材1送别怀人作业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材强化题材1送别怀人一、2022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题材强化题材强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1.B“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联系“胜境由来人共传

2、”可知,“君到南中自称美”意思是南中风景优美,你到了那里,自然会夸赞那里的风景,没有提及“友人的风采”。故选B。参考答案题材强化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2.【参考答案】直抒胸臆。诗人在金秋八月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更添愁情,直言离别之愁。借景抒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悲伤和失落之情。运用细节(动作)描写。“云帆望远不相见”通过描写诗人久久地站在江边,远望友人的船远去,直到看不见,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每点3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对即可;若答“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亦可酌情给分)【解题思路】题干中的“如何表

3、现离愁别绪”考查抒情手法。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中“八月秋”“飒飒芦花”渲染出萧瑟的氛围,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复益愁”属于直接抒情。“云帆望远不相见”景中有人,“望远不相见”以诗人久立远望的细节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结尾两句借景抒情(以景结情),以不相见的“云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传达出诗人心头的愁绪与失落。参考答案题材强化【诗歌鉴赏】前两句通过想象写友人远去。接下来两句通过夸赞友人所到之地的美景,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冲淡了友人的离别之愁。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忧愁与不舍。“八月秋”点明送别的时节,“飒飒芦花复

4、益愁”寓情于景,从听觉的角度渲染出萧瑟的氛围,直接表明自己的心绪。最后两句与诗人的另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写目送友人远去,以眼前之景寄托离别的不舍,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考答案白话诗歌寻阳五溪的溪水,顺流而下一直流入巫山里。风景优美的地方历来为人们所共同传颂,你到了南中后自然会夸赞那里风景优美。金秋八月送你离去,风吹芦花飒飒作响使我更添忧愁。远眺你的船帆已经无法看见,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奔流。二、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

5、安在日边。题材强化题材强化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3.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颔联中“相知何用早”一句意为互相了解心意相通何必计较早晚,言下之意是诗人和唐少府相识的时间并不早,但彼此之间心心相印。参考答案题材强化4.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

6、分析。(6分)4.【参考答案】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3分)白诗中,借景抒情,借凄清的饯别场景,抒发和友人分别的离愁;“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3分)【诗歌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为一层,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抒写了诗人与唐少府的志同道合、心心相印。首联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诗人与唐少府是患难之交。颔联两句平白如话,却情感真挚,意味深长,着重言明朋友知心不在早晚,彼此心心相印才是友情的重要基础。后四句为一层,扣住诗

7、题写饯别,情景交融。颈联状写白下驿的送别之景,上句点明送别时间,下句突出路途之遥远,暗含惜别之情。尾联直叙送行人的心理活动,寄托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无限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失落与怅惘。参考答案题材强化白话诗歌在白下驿分别,回顾与你成为患难之交的日子,和像韩信寄居南昌亭长家一样在你家寄居的时光。互相了解心意相通何必计较相识早晚?彼此心心相印分别时便不舍留恋。天色已晚,夕阳比江边酒楼还低,回乡之路,与此地隔着风尘云烟。离去吧,离去吧,还说些什么呢?你此行所去的长安在那日边。三、2023河南名校9月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

8、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诗人当时在朝中受到权贵的排挤。君平:汉代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以卖卜为生。题材强化题材强化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首联平实,颔联奇险,颈联舒缓,尾联深挚,语言简洁凝练,笔力开阖顿挫。B.颔联视角由高到低,峻山迎着人面拔地而起,云气傍着马头翻滚涌动。C.颈联中“笼秦栈”和“绕蜀城”相对,前者写山上蜀道风景,后者写山下春江绕城奔流。D.本诗既劝勉友人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又寄寓诗人在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5.B“颔联视角由高到低”错,应是由低到高。故选B。

9、参考答案题材强化6.同样描写蜀道,送友人入蜀与蜀道难有何不同?(6分)6.【参考答案】送友人入蜀不以惊悚夸张的字眼来体现蜀道的险峻高危,而是以平缓自然的语调叙述蜀道的崎岖险阻;蜀道难则以丰富的想象和大量的夸张极力刻画蜀道的险峻难行,感情强烈。送友人入蜀在展现蜀道的崎岖险阻之外,还描写了其奇丽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表达对友人的抚慰和鼓励;而蜀道难则着力体现蜀道的雄奇险峻,渲染了空寂苍凉的氛围,在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的同时还透露了对社会的忧虑与关切。(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起”“生”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境界奇美,气韵飞动。颈联侧重于描写蜀道景色的优美动人。此联远景与近景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借用君平的典故,劝勉友人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含蓄蕴藉,语短情长。参考答案题材强化白话诗歌听说那入蜀的道路,崎岖艰险不易通行。山崖从人的脸旁重叠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翻腾上升。花树笼罩着由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碧水环绕着蜀地的府城。个人的进退升沉都早已注定,用不着询问擅长卜卦的君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