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60621089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陕西省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2年陕西省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2年陕西省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2年陕西省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2年陕西省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陕西省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陕西省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陕西省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乙酰胆碱是A.调节血液凝固物质B.缩血管物质C.舒血管物质D.既能舒血管又能缩血管的物质E.激活血小板物质【答案】 C2、在局部黏膜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Ig是A.IgMB.IgAC.sIgAD.IgE.IgD【答案】 C3、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RBC3510A.22pgB.25pgC.27pgD.27pgLE.27gL【答案】 C4、下列细菌中,引起菌痢症状最轻的是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E.A+B【答案】 D5、缺铁性贫血经过铁剂治疗,可观察到的是()。A.网织

2、红细胞与红细胞都无变化B.网织红细胞无变化,红细胞升高C.网织红细胞升高,随后红细胞升高D.红细胞升高,随后网织红细胞升高E.网织红细胞下降,红细胞升高【答案】 C6、血红蛋白与高铁氰化钾作用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它们的反应式是A.还原B.结合C.氧化D.递氢E.酸化【答案】 C7、人胚成纤维细胞可用于培养( )。A.病毒、肺炎支原体B.细菌、真菌C.立克次体、真菌D.变形杆菌、立克次体E.立克次体、细菌【答案】 A8、采用Miller窥盘法计数网织红细胞时,如计数10个视野小方格中的红细胞总数为120个,同时计数的大方格中网织红细胞总数为16个,则网织红细胞应报告为( )。A.0.010B.0.

3、013C.0.015D.0.017E.0.016【答案】 C9、下列引起血磷增高的疾病中应除外A.甲状旁腺功能低下B.佝偻病C.肾病晚期D.骨折愈合E.维生素D中毒【答案】 B10、人体铁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C.十二指肠D.空肠E.大肠【答案】 B11、血浆中维生素DA.25(OH)DB.DC.1(OH)DD.1,25(OH)E.24(OH)D【答案】 A12、MTT比色法以下哪项作为增殖指征来检测细胞因子生物活性A.DNA合成的变化B.蛋白表达的变化C.细胞代谢的变化D.细胞因子的变化E.酯类表达的变化【答案】 C13、关于菌血症正确的说法是( )A.细菌侵入血液并在

4、其中繁殖B.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C.细菌在局部繁殖释放毒素进入血流D.细菌侵入了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E.细菌外毒素进入血流【答案】 D1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最常用于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断B.诊断黏液性水肿C.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E.以上都不是【答案】 D15、液氮保存和复苏细胞的基本原则是A.快冻快溶B.慢冻慢溶C.慢冻快溶D.快冻慢溶E.不必加冷冻保护剂【答案】 C16、不完全角化前细胞核染色质特点为( )A.固缩B.深染C.核明显缩小D.ABC都对E.ABC均不是【答案】 D17、与淋巴细胞分离相关的离子是A.CaB.FeC.KD.CuE

5、.以上都不是【答案】 A18、关于血浆白蛋白表述错误的是A.等电点在pH4.7左右B.是带负电荷较多的离子C.能结合CaD.能运载水溶性好的物质E.能运载胆汁酸、类固醇激素、长链脂肪酸等物质【答案】 D19、以下哪一个是对半抗原的正确描述A.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结合B.是大分子C.是多肽D.没有免疫原性E.只能诱生体液免疫应答【答案】 D20、细胞外液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A.NaB.KC.ClD.HPOE.HCO【答案】 A21、与强直性脊柱炎最有关系的人类白细胞抗原为()。A.HLA-B60B.HLA-B27C.HLA-B5D.HLA-DR4E.HLA-DR【答案】 B22、乳汁中富

6、含抗体,初乳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A.IgMB.IgC.sIgAD.IgE.IgG【答案】 C23、PNHA.血清溶菌酶升高B.血液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高C.Ham试验阳性D.幼红细胞PAS染色阳性E.骨髓内、外铁消失【答案】 C24、在纤溶过程中可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的物质是A.UKB.C.D.E.PA【答案】 A25、Cl多聚复合物形成时,必须有下述哪种无机离子参与A.CaB.MgC.CUD.FeE.Fe【答案】 A26、关于靶形红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直径可比正常红细胞大B.厚度可比正常红细胞薄C.细胞中心部位深染,边缘浅染D.可能因HhA含量低而又分布不均所致E.中央深染呈细胞边缘延

7、伸的半岛状或柄状【答案】 C27、患者,男,49岁,患多发性骨髓瘤多年,最近复诊结果:骨髓浆细胞30%,血清Ig40g/L,血清2微球蛋白6.0mg/L,血清清蛋白30g/L,该患者临床分期属于A.期B.期C.期D.期E.以上都不是【答案】 B28、PT报告中INR的计算公式是A.LogPTB.受检者PT/正常对照PTC.Log(受检者PT/正常对照PT)D.(受检者PT/正常对照PT)ISIE.Log(受检者PT/正常对照PT)ISI【答案】 D29、哪种器官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A.胞浆B.肝脏C.线粒体D.肾脏E.乳腺【答案】 B30、检查蛲虫病的首选方法是A.肛门拭子法B.粪便涂片法C.粪

8、便饱和盐水浮聚法D.粪便直接找成虫法E.以上都不是【答案】 A31、尿干化学试带的碘酸盐层的作用是A.破坏维生素C的干扰B.防止大分子物质干扰C.检测维生素CD.使尿液快速、均匀吸入E.保护试带模块【答案】 A32、患者女。28岁,颈部逐渐变粗,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触诊发现甲状腺肿大,该患者可能是( )。A.缺碘B.缺锌C.缺铁D.缺锰E.缺硒【答案】 A33、冷藏保存电解质分析的标本,会引起A.血清钾增高B.血清钾降低C.血清钠增高D.血清钠降低E.血清氯增高【答案】 A34、不是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A.显微镜观察到大量幼稚细胞B.显微镜观察到成熟红细胞C.骨髓液涂片有骨髓小粒D.抽取骨髓时病

9、人有特殊的痛感E.显微镜观察到巨核细胞【答案】 B35、10mmol/L的CaClA.3.5mmol/LB.5mmol/LC.10mmol/LD.20mmol/LE.40mmol/L【答案】 D36、以沉淀反应为基础,最早应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第一阶段的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为A.免疫散射比浊分析B.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C.速率散射比浊分析D.免疫透射比浊分析E.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答案】 C37、关于凝血酶时间测定及甲苯胺蓝纠正试验,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A.若TT时间延长被甲苯胺蓝纠正,不能确定存在肝素或类肝素物质B.若循环抗凝血酶类物质存在,TT延长C.凝血酶时间(TT)测定是体外提供凝血酶D.纤

10、维蛋白原量或质有异常可使TT延长E.甲苯胺蓝可中和肝素和肝素类抗凝物质【答案】 A38、男性,29岁,发热半个月。体检:两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约3cm4cm),肝肋下2cm,脾肋下25cm,胸骨压痛,CT显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检验:血红蛋白量85gL,白细胞数3510A.期B.期C.期D.期E.期【答案】 D39、最能充分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是A.网织红细胞百分率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C.网织红细胞校正值D.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E.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答案】 B40、有关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抵抗B.常检出自身抗体C.胰岛素绝对不足D.常见于青少年E.胰岛B细胞的破坏【答案】

11、 A41、型 超敏反应时,结果明显升高的是A.嗜酸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中性粒细胞D.B淋巴细胞E.T淋巴细胞【答案】 A42、晚期造血因子A.干扰素B.IL-3C.转化生长因子D.血小板生成素E.肿瘤坏死因子【答案】 D4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液pH正常参考范围为7.357.45B.血浆占全血的55%,呈淡黄色,主要是胆红素所致C.正常血液量为体重的1/8左右D.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E.血浆是复杂的胶体溶液,但成分非常恒定,其中固体成分占8%9%,水分占91%92%【答案】 C44、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为主,较易见嗜酸、嗜碱性粒细胞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MDSC.急性白血病D.类白血病反应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答案】 A45、生物素分子中与亲和素结合的部位是A.噻吩环B.咪唑酮环C.苯环D.羰基E.-NH-【答案】 B46、七叶苷试验用于D群链球菌与其他链球菌的鉴别,该试验阳性的细菌是A.肺炎链球菌B.无乳链球菌C.化脓链球菌D.肠球菌E.草绿色链球菌【答案】 D47、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白血病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