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大单元教学任务单)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60618388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大单元教学任务单)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3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大单元教学任务单)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大单元教学任务单)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大单元教学任务单)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复习背诵1.背诵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学习古诗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品读诗句,体会情感。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了解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 代诗人 在西湖边似醉非醉时写下的一首诗,四句诗分别描绘了 、 、 、 这样四个场景。 学习任务三:精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变化之快。1. 想象画面,品读诗句,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对比阅读:比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的异同。相同点: 不同点: 学习任务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好处在哪儿? 2.这首诗除

2、了运用比喻,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读古诗,体会作者“醉书”是喝醉了随意写的古诗吗?结合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二: 1.宋 苏轼 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风来雨走图、水天一色图学习任务三:精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变化之快。1. 这首诗描绘了四幅画面,分别是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风来雨走图、水天一色图。示例: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2.相同之处:都写了西湖雨景,都用了比喻。不同之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先雨后晴,饮湖

3、上初晴后雨是先晴后雨:前者是以景喻景,后者是以人喻景。 学习任务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好处在哪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2.这首诗除了运用比喻,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还有对偶的修辞手法。“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3读古诗,体会作者“醉书”是喝醉了随意写的古诗吗?结合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二十七日这一天,苏轼站在望湖楼上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西湖雨景,醉于酒,更醉于景,苏轼不禁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