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化二模】2023年滁州市凤阳县西片区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

上传人:瑞*** 文档编号:360536047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化二模】2023年滁州市凤阳县西片区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9化二模】2023年滁州市凤阳县西片区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9化二模】2023年滁州市凤阳县西片区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9化二模】2023年滁州市凤阳县西片区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9化二模】2023年滁州市凤阳县西片区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化二模】2023年滁州市凤阳县西片区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化二模】2023年滁州市凤阳县西片区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试卷化 学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于质量:H:1 C:12 O:16 Fe: 56 S:32 Cu:64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1.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A. 煤气泄漏,开灯检查B. 霉变谷物,煮熟食用C.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D. 秸秆焚烧,增肥环保2.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A. 氢气B. 木炭C. 硫D. 磷3. 我国制作酸菜的历史悠久,酸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乳酸(C3H6O3)。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对分子质量为90gB. 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水分子C.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D.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 2个氮原子:N2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C. 氢氧化铁的化学式:Fe(OH)2D. 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O225.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薄膜电池用到了铟。如图是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铟原子的核内电子数是49B. 铟原子质量是114.8C. 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D. 氧化铟的化学式是InO6. 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

3、HClO,则X的化学式为()A. Cl2B. CO2C. CaCl2D. O27. 某气体中可能含有CO2、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炽热的焦炭;足量灼热的氧化铜;足量的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每一步均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为纯净物,气体的分子数目与反应步骤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点气体中一定含N2,还含有CO2和O2中一种或两种B. b点气体由两种分子构成C. c点气体中CO2和N2的分子数目比为2:1D. 该过程中发生了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8. 劳动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承担家庭劳动。下列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4、选项项目化学知识A用燃气灶炒菜燃气燃烧放热B用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NaOH可与油脂反应C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物质发生缓慢氧化D用氯化钠消除公路积雪氯化钠溶解放热A. AB. BC. CD. D9. 如图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 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1:1C. 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只有属于氧化物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0. “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所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B. 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5、所以澄清石灰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C. 浓盐酸试剂瓶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后质量也会减轻D.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1. 某实验小组用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需要经历酸浸、调节pH、过滤、洗涤、加热等操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 按装置甲图示配制稀硫酸B. 按装置乙图示测定溶液的pHC. 按装置丙图示洗涤Mg(OH)2固体D. 按装置丁图示加热Mg(OH)2固体12. 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这种状态下的水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关于“气凝胶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与普通水的分子

6、构成不同B. 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C. 属于混合物D. 其中水分子处于静止状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13. (5分)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氢在太阳中的核聚变放出大量光和热,是太阳能的来源,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对人类未来文明发展至关重要。2021年5月,中科院“人造太阳”EAST实验装置创造了氘、氚核聚变在1.2亿摄氏度下运行101秒的新纪录,为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氢气是高热值清洁燃料,目前主要通过电解水和天然气重整的方法获取氢气,其中天然气重整制氢的一种原理为:,。氢氧燃料电池已被用作汽车驱动电源,H2和O2在电池内部(含有H2SO4或KOH等物质的溶液

7、)发生反应产生电能。另外CH4、酒精(C2H5OH)等也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它们在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本质上与它们在O2中的燃烧相同。 (1)氘、氚原子的构成如表。 原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氘(dao)111氚(chuan)121则氚原子和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6)结合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上述天然气重整制氢的两个反应中,第1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有 种。 该反应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 。 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的是 (填元素符号)。 (3)上述天然气重整制氢中,16g甲烷与足量的H2O反应,理论上最多能获得 gH2。14. (6分) 某

8、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探究CO2与NaOH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2)与用长颈漏斗加注盐酸相比,A装置用分液漏斗加注盐酸的优点是 _ 。 (3)B装置的作用是 _ 。 (4)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为 _ 。 (5)将制得的CO2通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B点溶液中溶质为Na2CO3,C点溶液中溶质为NaHCO3。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C点后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 _ 。15. (6分) 实验室用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少量Fe2O3、S

9、iO2)制备碱式碳酸Cu2(OH)2CO3的主要实验流程如下。已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浸取前辉铜矿粉碎成细颗粒,目的是 _ 。 (2)硫酸浸取时,Cu2S被MnO2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2+Cu2S+4H2SO4=2MnSO4+2CuSO4+S+4H2O。滤渣I的成分为MnO2、S和 _ (写化学式); (3)浸取时,Fe2O3溶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4)沉锰时,温度不宜过高,理由是 _ (任写一条); (5)经过滤得到的产品碱式碳酸铜需要洗涤、烘干,其中洗涤的方法是向盛有碱式碳酸铜固体的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洗涤23次。检验产品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

10、一次洗涤液,滴加 _ (填序号)如果无明显的现象,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稀盐酸 Na2SO4溶液 BaCl2溶液16. (6分)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设计实验】(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1):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 _ (填“能”或“不能”)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3)为

11、了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是显中性还是显酸性,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硫酸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_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实验延伸】(4)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 _ (填一种即可),实验现象及结论是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5)同学们又从数据表达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对“NaOH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再探究,用数字化

12、实验测定的反应溶液温度和pH的变化曲线如图2和图3。请你思考:、由图2可知,此反应是一个 _ 反应;、图3曲线表示 _ (填编号);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至过量;将稀硫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至过量。17. (5分)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进行了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碳和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固体剩余物为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小李用该固体混合物制备硫酸铜溶液,其反应原理为:Cu2O+H2SO4=Cu+CuSO4+H2O。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2%的溶液100g,试计算: (1)若把100g该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64%的溶液,需要加

13、入水的质量为 _ 。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 (计算结果精确到1%)。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煤气泄漏,不应开灯检查,故A错误; B、霉变谷物,含有有毒物质,不可食用,故B错误; C、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减少水的污染,故C正确; D、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空气的净化,故D错误。 故选:C。A、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B、根据霉变谷物,含有有毒物质进行分析; C、根据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减少水的污染进行分析; D、根据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进行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2.【答案】C【解析】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 D、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故选:C。A、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3.【答案】C【解析】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故A不正确; B、分子中不含其他分子,故B不正确; C、由于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而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氧元素质量比最大,则其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故D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