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真题:2019年10月《公共关系学》考试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真题:2019年10月《公共关系学》考试真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考真题:2019 年 10 月公共关系学考试真题自考真题:2019 年 10 月公共关系学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4.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A.形象意识B.互惠意识C.沟通意识D.服务意识3.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的著作是()。A.公共关系学B.原则宣言C.公众舆论的形成D.有效的公共关系7.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称为()。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定型作用D.晕轮效应9.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传播理论是()。A.两级传播论B.“5W”模式C.受众选择“3S”论D.议题设置论10.从费力程度看,财力、精力
2、花费最少,使用最方便的传媒是()。A.报纸B.因特网C.广播D.杂志11.“把关人”概念的提出者是、()。A.杰夫金斯B.拉斯韦尔C.麦库姆斯D.卢因12.展销会属于()。A.征询型公共关系B.社会活动型公共关系C.宣传型公共关系D.交际型公共关系14.整合营销的最高阶段是()。A.基于消费者的整合B.协调的整合C.形象的整合D.关系管理的整合15.从海外广告的发展历史来看,广告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即()。A.广告分离期B.整合传播期C.传播分离期D.全面服务期16.广告策划的基础是()。A.市场调查B.广告定位C.广告创意D.广告媒介安排17.使用非广告的传播形式提示消费者进行广告回忆,以
3、提高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记忆质量,这一整合营销传播的方法是()。A.同一外观法B.主题线方法C.供应面的策划方法D.特设会议的方法6.社会组织目标公众中最具有权威性的是()。A.媒介公众B.社区公众C.顾客公众D.政府公众18.下列选项,属于组织外在形象的是()。A.组织目标B.组织风气C.典礼仪式D.组织精神19.组织识别系统的核心与原动力是()。A.制度识别系统B.行为识别系统C.视觉识别系统D.理念识别系统13.新闻稿结构中最常见的是()。A.倒金字塔结构B.金字塔结构C.并列结构D.顺时结构2.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是()。A.公共关系学B.有效的公共关系C.公
4、众舆论的形成D.原则宣言8.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理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社交的需要20.焦点事件理论的提出者是()。A.伯克兰B.格鲁尼格C.班尼特D.芬克5.下列属于稳定公众的是()。A.招生时节的家长B.足球场闹事的球迷C.社区居民D.“广交会”的来宾二、多选题二、多选题1.按经营方式,公共关系公司可划分为()。A.合作型公司B.独立型公司C.专项业务服务公司D.专门业务服务公司E.综合服务咨询公司3.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有()。A.社会因素B.团体因素C.宣传因素D.个性因素E.态度系统特性因素5.广告活动的构成要素有()。A.广告主B.广告代理
5、商C.广告信息D.广告媒介E.广告受众8.以展出商品的种类为标准,可将展览会划分为()。A.大型展览会B.中型展览会C.小型展览会D.单一商品展览会E.混合商品展览会10.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有()。A.突发性B.不确定性C.舆论关注性D.“连锁”破坏性E.“溢出效应”性2.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公众可划分为()。A.首要公众B.临时公众C.周期公众D.稳定公众E.次要公众6.展览会的特点有()。A.传播媒介的多样性B.传播媒介的单一性C.传播方式的直观性D.双向沟通的直接性E.传播过程的高效性7.根据公众获取组织信息的媒介渠道,组织形象可划分为()。A.组织直接形象B.组织间接形象C.组织实态形
6、象D.组织虚态形象E.组织内在形象4.流言内容的变化阶段包括()。A.一般化B.淡化C.强调D.同化E.差异化9.VIS 的构成要素包括()。A.标志 B.标准字 C.标准色 D.象征图案 E.组织造型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简述公共关系的功能。6.简述组织形象策划的基本特性。4.简述公共关系策划的特征。2.简述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3.简述口语传播的优点。5.简述确定广告主题应注意的事项。四、论述题四、论述题2.试述因特网的优缺点。1.试述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五、案例分析题五、案例分析题1.2007 年,在某地发生了全国首例手机电池爆炸致死事件。问题手机的制造商未能第一时间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事发 10 天后,才作出回应,认为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用户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错误用机,手机电池仅是次要原因,并在没有权威证据的情况下,宣称该用户手机的电池并非厂家原装电池,舆论哗然。媒体与广大公众普遍认为这是制造商在推卸事件责任,引发了人们更大的质疑。问题:(1)运用公共关系相应理论分析该制造商的应对行为存在哪些问题。(2)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