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2021年下半年真题与答案解析

上传人:无川 文档编号:360388711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66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2021年下半年真题与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2021年下半年真题与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2021年下半年真题与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2021年下半年真题与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2021年下半年真题与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2021年下半年真题与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2021年下半年真题与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2021 年下半年真题与答案解析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生物2021 年下半年真题与答案解析第一批第一批一、考题回顾题目:心脏的结构题目:心脏的结构内容:基本要求:(1)要有适当的板书。(2)要有小组合作环节。(3)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上述任务。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大家平时喜欢运动吗?运动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感觉到心脏狂跳不止,呼吸也非常急促。)教师继续追问: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其意义是什么?这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密不可分,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究竟是什么呢?引出课题。(二)新课展开(1)心脏在身体的部位。将手按住胸部左侧,大家能感受到心脏

2、在跳动吗?心脏在我们身体内何处呢?(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跟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2)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呢?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心脏橡胶模型,并提出要求:前后桌 4 人为一小组,上讲台来观察和触摸,观察心脏的外形像什么?并触摸心脏壁,来感受它的薄厚。(学生回答,像一个桃子,像自己平时画的心。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心脏外面有心脏壁,主要是肌肉组织组成。是一个中空的器官,内部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几个部分。那左右不相通的几个部分是什么?那么心脏内部结构又是什么样的呢?(2)多媒体展示心脏解剖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心脏的内部有几个腔?他

3、们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左右心房,心室。上房下室,如何画。与血管的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3)心脏中的血液为什么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出现倒流呢?(左右不通,上下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4)从心脏解剖图可以看出,心室比心房的心脏壁厚,请大家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心脏是由肌肉组织组成,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

4、教师进一步总结心脏收缩舒张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三)巩固提升同桌两个说一说心脏的结构都有哪些?具体的位置都在哪里?(四)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作业:课下预习血液循环的途径。【答辩题目】1.简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一、考题回顾题目:尿的形成题目:尿的形成内容:尿的形成和排出肾脏(kidney)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图 4-44)。每个肾脏包括大约 100 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肾小球的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

5、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里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个“小漏斗”。3 要求(1)教学过程中有互动环节;(2)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要有过程性评价。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病人看病,医生有时会要求病人做尿常规化验,同学们知道这项检査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泌尿系统),追问:泌尿系统中肾脏是最重要的器官!尿液在肾脏中是怎么形成的呢?导入新课:尿的形成。(二)新课教学1.肾的微观结构肾单位的组成提出问题:肾脏中的什么结构起重要作用?请自学感知,探索交流。(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观察 PPT 上的肾单位结构图,小组讨论思考

6、如下问题:肾单位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标出肾单位各部分名称。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在黑板前板画并标注出各部位结构的名称。2.尿的形成模拟活动:筛粮食教师出示一包带杂质的粮食,(有花生米、大豆、绿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启发学生:你怎么有效去除杂质呢?(筛子),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参与活动,动手将杂质的粮食筛干净。引导:筛出去的杂质能否直接丢掉呢?(不能,因为杂质中还有一些小粒的粮食。)教师由此继续引导:应该把漏掉的小粒的粮食从杂质中重新捡回来。那么我们回顾下,刚才“筛粮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过程?(筛出去和捡回来。)课件展示尿的形成动画。引导:“筛出去”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球,

7、即将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筛出去;“捡回来”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管,即把筛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质重新捡回来。(三)总结升华,知识拓展1.课件展示:血液透析示意图。师强调:人工肾是模拟肾脏滤过作用的原理,依靠体外循环装置净化血液,又称“血液透析”。2.学以致用:为什么这位病人要做血液透析?(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画概念图总结本节知识点。作业:课后大家查阅资料关于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哪些物质被过滤出去了?原尿流经肾小管又有哪些物质被重吸收回来了呢?【答辩题目】1.请简述尿的形成过程。2.本节课,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一、考题回顾题目:细菌题目:细菌2.内容:通过上面的活动可以知道,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8、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 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s)。此外,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有鞭毛,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小资料荚膜对细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常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鞭毛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图 5-45)。分裂完的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

9、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宜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3.基本要求:(1)要创设适当的情景;(2)要有互动环节;(3)试讲时间 10 分钟。答辩题目 1.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2.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我们吃饭前,总要唠叨一句,“快洗手去,手上的细菌很多,不然细菌会跑到你的肚子里去。”那时,我想同学们可能就对细菌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细菌究竟怎样进行繁殖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导入新课)(二)动手探究,学习新

10、知知识点一: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上节课学习了细菌的结构,它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等结构。与动植物的区别是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最主要的区别:细菌虽有 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细胞外有荚膜,有些细菌有鞭毛,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教师总结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我们将其叫做原核生物。并对细菌的相关信息进行补充:鞭毛不仅对细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同时鞭毛还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运动。知识点二:细菌的生殖方式。细菌非常小,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

11、度、丰富的有机物,有的还需要氧气。提问:为什么细菌却能分布广泛,无处不在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和观察课件,回答问题。(个体微小,极易携带;分裂生殖,繁殖快,数量多;形成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随风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细菌无处不在,而且繁殖能力很强。究竟细菌的繁殖能力有多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我们手上的细菌数量,借此来感受下细菌超强的繁殖能力。问题:环境适宜时,细菌每 30 分钟就繁殖一代,假设你手上现在有 100 个细菌,4 小时后细菌的数目是多少?(10028。)(三)巩固提高你认为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抑制有害细

12、菌的繁殖呢?(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抑制有害细菌繁殖的重要方法,如经常洗手、洗澡、换衣服,通过良好的个人习惯,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业:让学生自己去预习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与联系,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答辩题目】1.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2.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第二批第二批一、考题回顾考题: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考题: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基本要求:(1)在 10 分钟之内讲完;(2)有板书设计;(3)增进学生对自身的理解及实际应用能力。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提问:动物和人

13、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动物和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引出本节的课题。(二)新课教学(1)观察学习,理解组织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的图片,学生讨论,师生总结得出分裂和分化的概念,逐步引出组织的概念及其四个基本组织。(2)联系自身,理解器官四种基本组织结合在一起又会形成什么结构层次呢?通过多个器官的示意图、幻灯片进行观察,得出器官的概念。(三)通过游戏,理解系统通过“找伙伴”的游戏:写上人体器官的名称:耳、鼻、喉、关节等,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归类。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结构来讲解人体八大系统,让学生通过熟悉的自身结构理解器官形成系统的知识。(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

14、用大屏幕投影展示并引导学生回顾。作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继续分析讨论、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组成情况,或阅读有关书籍、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知识。【答辩题目】1.说一说你这节课是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的?2.你认为通过本节课的讲授,学生能够掌握哪些知识?一、考题回顾题目: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题目: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内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但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

15、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肘部弯曲: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肘部伸展。你不妨再做-次肘部屈伸的动作,体会一下屈肘和伸肘时,分别是哪块肌肉在用力?为了更明显地体会到伸肘时也需要肌肉收缩,可以把胳膊高高举起,再做屈伸动作。其他哺乳动物的运动也是这样产生的。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3.要求(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3)要有适当板书;(4)要有提问互动环节。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

16、)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基于之前的标本和图片的观察学习,说说运动系统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回答: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提出问题:动物是怎样完成运动的?由此导入新知识的学习。(二)新课展开通过体验屈肘、伸肘动作,感受运动的形成。观看伸肘、屈肘动作视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回答。(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肌肉附着在骨上。)(2)三者如何配合产生运动?(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因此,每一个动作都由骨、关节和肌肉共同配合完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需要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因此,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3)结合图示试着描述人的屈肘和伸肘动作是如何完成的。强调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4)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