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青山不老 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系列(统编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60388283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 青山不老 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系列(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0课 青山不老 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系列(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0课 青山不老 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系列(统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0课 青山不老 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系列(统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20课 青山不老 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系列(统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课 青山不老 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系列(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 青山不老 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系列(统编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青山不老 分层作业基础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 s n pn j yng li pn tu yng sho hn yn dng yng zi sh 二、选出正确的读音。创造奇迹(j j) 生命归宿(s sh) 波光粼粼(p b) 所处环境(ch ch) 情不自禁(jn jn) 参天杨柳(cn cn) 三、照样子,写词语。(1)三番五次(含有数字) (2)不紧不慢(第一、三个字相同) 四、比一比,组词语。恨( ) 旱( ) 溜( ) 逮( ) 坏( )狠( ) 早( ) 榴( ) 建( ) 环( )五、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老”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A经常B表示亲昵C年岁大D在某些

2、方面富于经验,老练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他可是植赢造林的老手,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女儿三番五次要接他去城里享清福,他老是说:“屋后的青山就是我生命的归宿。”( )六、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 )同舟三( )五( )与( )( )共存与( )( )同辉(1)与词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木已成舟B同舟共济C顺水推舟(2)与词语一样,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 、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填序号)在这个星球上,人类只有和自然 ,人类文明才可能 、 。七、改正错别字。如果矿产资源都枯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改为

3、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倦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改为 印第安人喜爱风飘来的松枝的幽香。 改为 青草、绿叶、花朵是非曲直们的姐妹,麋鹿、俊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改为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 、 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 ,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 ,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 、 ,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能力提升 九、课内阅读。青山不老(节选)看完树,我们在村

4、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领会( )告别( )2选文主要写了作者的 ,联系全文来看,它起到了 的作用。3“另一种东西”表面指的是 ,事实上指老人 。4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递进。C表示转折。 D表示省略。5对“青山是不会老的”理解正确的是( )A山上的树木一年四季常青,保持郁郁葱葱的生长态势。B老人执着、崇高的精神永

5、远流传。6.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十、课外阅读。绿色装点人生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

6、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

7、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漫山遍野: 。寸草不生: 。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 。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

8、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 这个故事。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 精神。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拓展延伸 十一、拓展练习。1.看漫画,写感想。下图是一副漫画,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这幅漫画讽刺的生活中的那一类人。把你的感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青山不老中,艰苦的生活环境。(连一连)吃得简单 女儿要接他去城里享清福,他不走。孤独生活 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选择吃苦 可敬的老伴躺在炕上过世了。 参考答案【基础巩固】一、肆虐;盘踞;

9、杨柳;盘腿;杨梢;旱烟;荡漾;栽树二、j;s; b ch;jn; cn; 三、 一心一意 七上八下 五光十色 十全十美 冷言冷语 人来人往 四、仇恨 旱灾 溜走 逮住 坏人 凶狠 早晨 石榴 建设 环境五、B C D A六、风 雨 番 次 山 川 日 月 B 五湖四海 三言两语 七、 揭 竭 倦 眷 枝 脂 俊 骏八、绿化山林;改造山沟 山沟大环境的恶劣险峻 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 村干部的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九、【能力提升】课内阅读 1领悟 道别 2 所想 总结全文 3绿绿的山林 无私奉献、造福山林的精神 4A 5B 6.老农以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奇迹般的创造了这片绿洲,老农的生命延续在这片青山绿水间,老农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以无限扩张,而且随着青山永垂不朽。十、课外阅读1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草都不长 2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 3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李友忠带着家人常年在黄土梁植树造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