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360380800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综合题1.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外界环境C O H养料上废物、血浆t淋巴液循环系统2O(l)b 表示 系统,c 表示 系统,以下可直接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命活动过程有。(用下列编号选填)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消化道中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丙酮酸转化成乳酸血红蛋白与。2结合淋巴细胞识别细菌体内激素运输(2)大多数机体细胞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而部分细胞还能与内环境的其他组成部分进行物质交换,如(用下列编号选填)淋 巴 细 胞 口 腔 上 皮 细 胞 红 细 胞 肌 肉 细 胞

2、 毛 细 淋 巴 管 上 皮 细 胞(3)某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略有怎样的变化,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什么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请 选 出 正 确 的 选 项。A.升高 NaHCO3B.降低 NaHCO3 C.降低 H2CO3 D,升高 H2CO3(4)在“探究生物体维持PH 稳定机制”的实验过程中,待测的蒸锵水、缓冲液和血浆都应保持相同的体积和温度,其目的是A.保持自变量(实验变量)的一致 B.保持因变量(反应变量)的一致C.保持无关变量的一致 D.消除无关变量(5)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是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下列物

3、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葡萄糖 B.肝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6)如图显示了肝细胞所处内环境中的物质交换,其中能正确代表氧气交换的箭头编号是肝脏细胞A.B.C.D.(4)(7)内环境相对稳定,除 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调节下进行A.神经一免疫 B.体液 C.神经一体液免疫(8)下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D.神经一内分泌(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正常情况下液体的渗透压和液体的渗透压大小(填“相同”或 不同”)。若人体严重营养不良,则液体的渗透压_ _ _ _ _ _(填“小于,、“等于,,或“大 于 液 体 的 渗 透 压,从

4、而造成。【答案】(1)消 化 泌 尿 (2)B(4)C B(6)D(7)D试卷第2 页,共 16页(8)相 同 小 于 组 织 水 肿【分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这三个主要方面。由图可知,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c为泌尿系统。【详解】(1)由图可知,养料进入内环境通过b,所以b为消化系统,废物通过c排到外界,所以c表示泌尿系统;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错误;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发生在与外界相通的管道中,错误;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错误;血红蛋白与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错误;淋巴细胞识别细菌发生在内环境中,

5、正确;体内激素需通过体液运输,正确;故可直接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命活动过程有。(2)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或血浆,所以淋巴细胞可直接与淋巴液和血浆进行物质交换;口腔上皮细胞和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直接与组织液交换物质;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可与血浆直接交换物质;毛细淋巴管上皮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所以可以与组织液和淋巴液直接交换物质,故能与内环境的其他组成部分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有。(3)某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呈酸性,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 H略有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碱性物质反应(比 如N a H C C h),使血液的p H维持相对

6、稳定。A C D错误,B正确。故选B。(4)在“探究生物体维持P H稳定机制”的实验过程中,自变量是溶液的种类,因变量是溶液的p H值,所以待测的蒸储水、缓冲液和血浆保持相同的体积和温度均为无关变量,A B D错误,C正确。故选C o(5)葡萄糖和氨基酸属于营养物质,可出现在内环境中,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会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A C D错误,B正确。故选B o(6)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由图可知,能正确代表肝细胞与组织液进行氧气交换的箭头编号是,A B C错误,D正确。故选D。(7)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使各个器官系统的

7、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A B C错误,D正确。故选D。(8)液体为血浆,液体为组织液,正常情况下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若人体严重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则血浆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渗透压,从而造成组织液的量增多,导致组织水肿。2.如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的某些调节模式,A、B 表示不同区域,C、D、E 代表不同(1)图中D 代表反射弧的 结构。A.神经末梢 B.传入神经 C.效应器 D.感受器(2)刺激D 处,由于 离子大量进入膜内,a 处膜两侧的电荷分布为 的静息电位反转为 的动作电位。(3)当膀胱贮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兴奋沿盆神经传入中

8、低级排尿中枢,同时上行传导至某处产生尿意,产 生 尿 意 的 过 程 为(用箭头和图中的大写字母表示)。如果条件不许可,大脑皮层可对低级中枢起抑制作用,这说明。(4)以下关于躯体运动调节和内脏活动调节的比较,正确的脑和脊髓均参与+受意识控制躯体运动调节4V内脏活动调节XX脑和脊髓均参与受意识控制躯体运动调节X内脏活动调节X脑和脊髓均参与受意识控制躯体运动调节X内脏活动调节XX试卷第4 页,共 16页脑和脊髓均参与受意识控制躯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调节X(5)猴子听到锣声就会作出爬杆的动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为条件反射B.锣声是无关刺激C.该反射由相应的反射弧完成D.为防止该反射消退,需

9、要不断强化(6)研究者对因肠道微生物失衡导致小鼠肥胖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如下所示。该调节过程肠道微生物一些一醋酸盐,一 副 交 感 神 经 胃、胰岛的生理活动一 肥胖A.不受意识的控制B.不受脑的控制C.属于条件反射D.抑制胃和胰岛的分泌和蠕动氨基丁酸(G 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7)突 触 小 泡 的 形 成 与(细 胞 器)密 切 相 关:其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神经冲动在突触间隙中是以 信号进行传递的。(8)请结合上图简述氨基丁酸(G ABA)控制疼痛的机理:o【答案】(1)D(2)钠 外 正 内

10、负 外 负 内 正(3)脊髓 D-ETA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大脑皮层的调控(4)D(5)B(6)A高 尔 基 体 胞 吐 化 学(8)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促进突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的电位依然保持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因此突触后膜部位没有能产生冲动继续传递兴奋,因而氨基丁酸可以控制疼痛【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一突触间隙一突触后膜(上个神

11、经元的轴突T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传递形式:电信号T化学信号T电信号。【详解】(1)据图中突触的结构和形状可知,D 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刺激。故选D。(2)刺激D 处,该处兴奋,由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a 处膜两侧的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3)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当膀胱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到达脊髓中低级排尿中枢,同时,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即 DE-A;如果条件不许可,大脑皮层也可对低级中枢起抑制作用,这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大脑皮层的调控。(

12、4)躯体运动调节和内脏活动调节都需要脑和脊髓的参与,其中躯体运动调节受意识控制,而内脏活动调节不受意识控制。故选D。(5)A、猴子听到锣声就会作出爬杆的动作是经过后天训练习得的,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B、锣声是条件刺激,B 错误;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该反射由相应的反射弧完成,C 正确;D、为防止该反射消退,需要不断强化条件刺激,D 正确。故选B。(6)A、由模式图分析可知,肠道微生物失衡导致小鼠肥胖过程不受意识控制,A 正确;B、由于副交感神经受下丘脑控制,而作为高级中枢的大脑皮层可以控制下丘脑活动,B 错误;C、由模式图分析可知,该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故属于非条件反射,C 错误

13、;D、该调节过程中促进胃的消化吸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D 错误。故选A(7)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其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胞吐;试卷第6 页,共 16页神经冲动在突触间隙中是以化学信号进行传递的。(8)由图示可知,氨基丁酸(G A B A)控制疼痛的机理: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促进突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的电位依然保持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因此突触后膜部位没有能产生冲动继续传递兴奋,因而氨基丁酸可以控制疼痛。3.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

14、了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病 毒(毒 素)(1)图 中 激 素 甲 的 名 称 是,激 素 乙 的 名 称 是。甲 状 腺 激 素 增 多 会(促进/抑制)激素甲的分泌,机 体 的 该 种 调 节 方 式 称 为。(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节律性收缩,有助于体温_ _ _ _ _ _A.调节至37以下 B.调节至37C.调节至37到 38.5之间 D.调节至38.5(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 _ _ _ _ _(大于卜于/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则 体 内 出 现 的 生 理 现 象 有。A.血浆渗

15、透压升高 B.渴觉中枢兴奋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加强(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A.汗腺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立毛肌舒张 D.皮肤血管舒张(5)在炎热高温季节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下劳动,会因汗腺功能衰竭等原因导致中暑,下列对中暑症状的说明正确的是A.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B.产热减少,体温下降C.散热减少,体温下降 D.产热增多,体温下降(6)高烧病人在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请写出此调节过程反射弧。【答案】(1)促 甲 状 腺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促 甲 状 腺 激 素 抑 制 负 反 馈 调 节 D(3

16、)等于 A B D(4)A C D A(6)血管温度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汗腺【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1)下丘脑会分泌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随着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该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使体内激素维持稳定。(2)结合题图分析可知: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收缩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 8.5)。故选D。(3)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水分减少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大脑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