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解析)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6034781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1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资料首选 通过无忧通过无忧 轻松拿下考试轻松拿下考试 基础阶段基础阶段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刷题阶段刷题阶段重点题库重点题库 冲刺阶段冲刺阶段押题点睛押题点睛 考点覆盖考点覆盖精编习题精编习题 紧扣考纲紧扣考纲直击考点直击考点 历年真题历年真题押题抢分押题抢分 本封面内容仅供参考,实际内容请认真预览本电子文本 祝您考试顺利祝您考试顺利 机密启用前 机密启用前 南通市南通市 2022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 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 6 页,答题卡共页,答题卡共 4 页。满分页。满

2、分 6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60分钟。注意事项: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号。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号。2.第第卷答案使用卷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卷答案使用卷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1-10 题须用题须用 2B

3、 铅笔填涂)。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铅笔填涂)。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 1.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A.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夏日雨后初晴,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主要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D.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 CO2是一种酸【

4、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B、夏日雨后初晴,气温较高,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很快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故选项解释正确。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呈酸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1 页,共 1

5、4 页2.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还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是()A.Na B.H C.Cl2 D.2N【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 表示的是钠元素、一个钠原子和金属钠;B 表示的是氢元素、一个氢原子;C 表示的是氯气、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的、一个氯分子、一个氯分子是由 2 个氯原子构成的;D 表示的是 2 个氮原子。故选 A。考点:化学符号的意义 3.如图所示,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是 选项 滴管内物质 平底烧瓶内物质 A 稀盐酸 镁条 B 水 氧化钙 C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气体 D 碳酸钠溶液

6、 稀硫酸 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说明瓶内压强变小。A、稀盐酸和镁条反应生成氢气,瓶内压强变大,不符合题意;B、水和氧化钙反应放热,瓶内压强变大,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瓶内压强变小,符合题意;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2 页,共 14 页D、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变大,不符合题意。故选 C 4.2021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大力提倡使用一次

7、性餐具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人走灯灭、节能减排【答案】B【解析】【详解】A、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A不合题意;B、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了垃圾的产生,会造成污染,B 符合题意;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能将可回收垃圾重新利用,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C 不合题意;D、人走关灯、少开空调可以节约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D不合题意。故选 B。5.金属 M 与 AgNO3溶液发生反应:332M+2AgNO=M(NO)+2A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 一定排在氢的前面 B.M 的金属活动性比 Ag 弱

8、C.M 可能是铝 D.反应前后 M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M 能将银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说明 M 比银活泼,但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 不一定排在氢的前面,如铜,不符合题意;B、由 A 的分析可知,M 的金属活动性比 Ag 强,不符合题意;C、在化合物中,铝元素一般显+3 价,而 M 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 价,故 M 一定不是铝,不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前后,M 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故选 D。6.下列有关“水”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以将海水转

9、为淡水 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3 页,共 14 页D.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2 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气泡,所以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选项正确;B、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统称氢元素,氧原子统称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选项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将水中的可溶性物质与水分离,即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不可以将海水转为淡水,选项错误;D、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1,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

10、管中生成氧气,负极玻璃管中生成氢气,所以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1/2 倍,选项错误,故选 A。7.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是 A.金属铜 B.干冰 C.石墨 D.食盐【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符合题意;C、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 B。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动物呼吸 C.水结成冰 D.酒精挥发【答案】B【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1、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B、动物呼吸过程中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C、水结成冰过程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4 页,共 14 页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B。9.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

12、的改变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 0.024 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一滴水中有 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答案】A【解析】【详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中含有香味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 0.024 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一滴水中有 1.67 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13、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10.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面粉和米粉:碘酒 B.NaOH固体和 NH4NO3固体:水 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D.N2和 CO2:澄清石灰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面粉和米粉中均富含淀粉,均能使碘酒变蓝色,不能鉴别,选用试剂错误。B、NaOH固体和 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可以鉴别,选用试剂正确。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选用试剂正确。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故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氢氮气,可以鉴别,选用试剂正确。故选:A。11.现代航空技术使用高能燃料液氢和助燃剂液氧,在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发生燃烧时生成水。下列有关氢气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是()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5 页,共 14 页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气、氧气和水都是化合物【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其构成分子分别是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不符合题意;B、

1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氢分子、氧分子变成了水分子,不符合题意;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D、氢气、氧气分别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符合题意。故选D。12.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氯化钾 B.磷矿粉 C.硝酸钠 D.硝酸钾【答案】D【解析】【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详解】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B、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错误;C

16、、硝酸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D、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故选:D。13.下列关于燃料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烟头”能引发火灾是因为烟头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镁条可以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答案】C【解析】【详解】A、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正确;基础(精讲)+冲刺(仿真)+督学(测评)+口诀(速记)+经典(资料)第 6 页,共 14 页C、燃烧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或空气,“烟头”能引发火灾是因为烟头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不确;D、镁条可以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14.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有关下列几种化学符号说法正确的是 2CO2K2CO3N 24SO A.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B.表示一个氮分子 C.表示的是一种离子 D.表示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