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练习题(五)及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60334852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南省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练习题(五)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2年河南省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练习题(五)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2年河南省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练习题(五)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2年河南省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练习题(五)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2年河南省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练习题(五)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南省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练习题(五)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南省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练习题(五)及答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南省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练习题(五)及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某药厂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为现今临床常用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组成包括丹参、三七、冰片,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A.酒丹参B.醋丹参C.盐丹参D.蜜丹参E.姜丹参【答案】 A2、 鸡血藤的分泌组织是 A.树脂道B.分泌细胞C.油室D.油细胞E.乳汁管【答案】 B3、 来源于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的中药材是A.自然铜B.赭石C.芒硝D.滑石E.炉甘石【答案】 A4、胶体溶液的微粒大小是A.分散相粒径0.1mD.分散相粒径0.5mE.分散相粒径1

2、00m【答案】 B5、下面各项中,不属于姜黄药材性状特征的是A.表面深黄色,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的环节B.质坚实,不易折断C.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D.形成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E.气香特异,味苦、辛【答案】 D6、附子炮制后入药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疗效B.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C.提高药物的溶解度D.帮助机体吸收E.杀酶保苷【答案】 B7、(2015年真题)某男,60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0年,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乏力。中医诊为尪痹,证属肝肾不足、风湿痹阻,以尪痹颗粒,其药物组成为熟地黄、地黄、续断、淫羊藿、骨碎补、狗脊、附子(黑顺片)等。A.广药B.怀

3、药C.云药D.川药E.浙药【答案】 B8、乙醇作为润湿剂一般采用的浓度是A.90%以上B.70%90%C.30%70%D.20%60%E.20%以下【答案】 C9、槲皮素属于 A.黄酮B.黄酮醇C.异黄酮D.二氢黄酮E.查耳酮【答案】 B10、在中医的常用治法中,不属于和法的是A.消痞化癥B.表里双解C.透达膜原D.疏肝和胃E.调和脾胃【答案】 A11、柴胡皂苷元的结构类型是A.螺旋甾烷醇型B.达玛烷型C.齐墩果烷型D.乌索烷型E.羽扇豆烷型【答案】 C12、在217220nm有最大紫外吸收A.甲型强心苷B.乙型强心苷C.丙型强心苷D.丁型强心苷E.戊型强心苷【答案】 A13、苦杏仁质量控制的

4、指标成分是A.苦杏仁苷B.野樱苷C.苯羟乙腈D.苯甲醛E.氢氰酸【答案】 A14、患者,男,65岁,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0年,今晨因自行服用某中药而出现口唇发麻、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心悸等中毒症状,遂前来就诊。A.结合型蒽苷B.秦艽碱甲C.乌头碱D.雷公藤甲素E.刺五加苷【答案】 C15、具“翘鼻头”特点的是( )A.麝香B.蕲蛇C.僵蚕D.乌梢蛇E.金钱白花蛇【答案】 B16、产于四川的道地药材是( )A.附子B.砂仁C.龙胆D.当归E.南沙参【答案】 A17、鞣质A.属于多元酚,能和蛋白质、生物碱生成沉淀B.有止咳平喘作用C.有抗菌作用D.有肾毒性,导致肾衰竭E.扩张冠状动脉【答案】 A

5、18、10%a-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用于检查A.淀粉粒B.糊粉粒C.黏液D.菊糖E.挥发油【答案】 D19、患者,男,45岁。咳嗽,吐痰清稀,鼻塞流涕。建议选择性温归肺经的药物治疗。A.桑叶、菊花、黄芩B.栀子、竹叶、淡竹叶C.细辛、生姜、麻黄D.吴茱萸、艾叶、荔枝核E.附子、干姜、甘草【答案】 C20、茎呈方柱形,节稍膨大,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味极苦的药材是A.青蒿B.荆芥C.益母草D.穿心莲E.大蓟【答案】 D21、六味地黄丸由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证。A.鲜地黄B.生地黄C

6、.熟地黄D.生地炭E.熟地炭【答案】 C22、我国由于受传统用药观念的束缚,栓剂应用的品种和范围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近年随着传统观念的改变,以及新辅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涌现,栓剂的应用亦越来越广泛,栓剂质量评价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A.栓剂应于30以下密闭贮藏B.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应在低温下贮藏C.甘油明胶栓和聚乙二醇栓可室温阴凉处贮藏D.甘油明胶栓和聚乙二醇栓应密闭与干燥容器中以免吸湿E.贮藏过程中应避免因受热、受潮而变形、发霉、变质【答案】 B23、其活性成分与凝血酶结合成一种非共价键复合物而抗凝的药物是A.丹参B.川芎C.水蛭D.桃仁E.红花【答案】 C24、注射用双黄连可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7、。其制法为:取金银花提取物和连翘提取物,加注射用水溶解,冷藏,滤过,超滤,超滤液中加入黄芩苷粉末,调节pH,加入活性炭,加热煮沸,冷藏,滤过,滤液浓缩,冷冻干燥,压盖密封,即得。A.注射用乳状液B.注射用无菌冻干粉末C.注射用无菌喷干粉末D.注射用浓溶液E.注射用混悬液【答案】 B25、某药材,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环节,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鳞毛状的叶基残余。A.气微,味辛、辣B.气芳香,味辛、辣C.气芳香,味苦、微辛D.气微,味苦E.气微,味淡【答案】 C26、乳滴在液体介质中分散均匀的气雾剂是A.溶液型气雾剂B.单剂量气雾剂C

8、.乳浊液气雾剂D.多剂量气雾剂E.混悬液型气雾剂【答案】 C27、乙型强心苷元甾体母核中C-17位上的取代基是A.醛基B.六元不饱和内酯环C.糖链D.羧基E.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答案】 B28、白薇来源于A.萝藦科B.莎草科C.桔梗科D.石竹科E.玄参科【答案】 A29、不用煨法炮制的药材是A.肉豆蔻B.木香C.草豆蔻D.诃子E.葛根【答案】 C30、某批药品的干颗粒重40kg,加入14干淀粉、5MCC、5CMS-Na和1硬脂酸镁,欲制成片剂。片剂的辅料分为稀释剂与吸收剂、湿润剂与黏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A.淀粉B.糊精C.微粉硅胶D.微晶纤维素E.羧甲纤维素钠【答案】 A31、通过羧基与糖端基

9、羟基脱水生成的苷是 A.醇苷B.氰苷C.酚苷D.酯苷E.吲哚苷【答案】 D32、中国药典中,以苦参碱为质量控制成分之一的中药是A.山豆根B.黄连C.洋金花D.千里光E.决明子【答案】 A33、患者,男,56岁,平素体弱多病。1个月前,感气短,倦怠乏力多汗,食少便溏。辨证为中气下陷,处以补中益气汤,组成党参,炙黄芪,炙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A.10KgB.15KgC.20KgD.25KgE.30Kg【答案】 D34、某药材,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质轫,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A.粉葛B.葛根C.天花粉D.茯苓E.泽泻【答案】 B35、丸剂作为中药传统剂型之一,始载于五十二病方

10、,此外,神农本草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中早有丸剂品种、剂型理论、辅料、制法及应用等方面的记载,丸剂丰富的辅料和包衣材料使其临床应用广泛,如水丸取其易化、蜜丸取其缓化、糊丸取其迟化,蜡丸取其难化等可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随着医学和制药工业的不断发展,丸剂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辅料等也有较快的发展。A.除去水分B.除去杂质C.改变药性D.增加黏性E.杀死微生物,破坏酶【答案】 C36、温热性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A.腻膈B.助湿C.伤阴D.败胃E.敛邪【答案】 C37、以下药材属于广药的是( )A.蛤蚧B.黄连C.天冬D.鹿茸E.瓜蒌【答案】 A38、(2019年真题)西红花

11、的药用部位是A.花萼B.柱头C.雄蕊D.花蕾E.头状花序【答案】 B39、(2020年真题)关于影响药物透皮吸收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增加皮肤水合作用的基质不利于药物吸收B.皮肤破损时,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显著增加C.皮肤温度升高可加速药物吸收D.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的易于吸收E.基质pH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a时,有利于药物吸收【答案】 A40、(2016年真题)某药厂生产的藿香祛暑软胶囊具有祛暑化湿,解表和中功效。其药物组成为广藿香、香薷、白芷、紫苏叶、苍木、丁香、陈皮、大腹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甘草,辅料为甘油、植物油、明胶、蜂蜡、食用色素。A.生姜、明矾B.甘草、皂角C.甘草、生石灰D.黑豆、豆腐E.甘草、金银花【答案】 C41、属于无菌制剂的是( )A.糖浆剂B.贴膏剂C.滴眼剂D.口服液E.胶囊剂【答案】 C42、石膏A.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B.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是含水硅酸镁C.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是含水硫酸钙D.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是二硫化二砷E.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锌【答案】 C43、呈圆柱形,粗细均匀,具纵皱及隆起的环节A.浙贝母B.天冬C.麦冬D.玉竹E.黄精【答案】 D44、蓼大青叶的原植物属于A.豆科B.蓼科C.柏科D.蔷薇科E.木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