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7月)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60129214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7月)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7月)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7月)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7月)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7月)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7月)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7月)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温州市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I1.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破坏。这主要表现在( )“礼乐制度自诸侯出” 分封制度被逐步取代“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周天子“天下共主”动摇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礼乐制度自诸侯出”说明周天子权威下降;分封制逐步被取代也说明周王室设立的权威不再;周天子“天下共主”动摇更是体现了周天子不再具有绝对权威,这都说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破坏,符合题意,B项正确;“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并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威下降,不符合题意,排

2、除ACD项。故选B项。2.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东汉的画像砖、画像石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宅、楼阁、院落、粮仓、磨房、猪圈、马车和农夫等,还可以看到在住宅附近的大片稻田、山林、池塘、盐井、渠道,还有收获、舂米、酿酒、纺织等景象。这些画像砖、画像石( )A. 是庄园生产生活的反映B. 标志着小农经济的形成C. 体现出薄葬习俗的变革D. 反映了基层治理的成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的庄园。根据材料东汉的画像砖、画像石出现了“住宅、楼阁、院落、粮仓、磨房、猪圈、马车和农夫等”,还出现了“大片

3、稻田、山林、池塘、盐井、渠道,还有收获、舂米、酿酒、纺织等景象”,门类齐全,俨然体现了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环境,是庄园生产生活的反映,A项正确;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东汉时期,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薄葬习俗的变革,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基层社会,更没有体现治理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A项。3. 阅读隋唐时期社会发展的相关史实的对比和结论表(如表),其中,推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时间项目隋初唐朝结论A人口3000多万人4600多万人国家人口激增B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垦田面积扩大C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兴洛仓粮食产量提高D诗歌杨广春江花月夜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词产生于隋朝A.

4、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杨广春江花月夜是诗,不是词,无法得出词产生于隋朝的推论,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唐朝人口4600多万人,比隋初增加1000多万,可得出国家人口激增,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朝垦田5500多万顷,比隋初增加3000多万顷,可得出垦田面积扩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朝兴建了洛阳含嘉仓、兴洛仓,说明这一时期粮食产量提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 宋初,沿袭唐朝后期制度,史称“宋承唐制”。尚书令、侍中

5、、中书令等三省长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崇文抑武的需要B. 皇权专制的要求C. 分割相权的创设D. 唐朝政体的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初。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在宋朝初年,三省长官虽然“品高位重”,但是常“缺而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和宋太租吸取唐的分裂割据教训有关,其目的是皇权专制的要求,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崇文抑武,排除A项;隋唐时期就有三省长官的设立,说分割相权的创设于宋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从宋初三省长官的设立问题上,是无法说明唐

6、朝政体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5. 明朝田艺蘅著留青日札姚广孝中记载:“及太孙就学,命设讲席於文华殿之东,复令广孝及翰林内阁诸臣侍焉。九年考满。”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央对姚广考等翰林进行初考B. 明朝对朝觐官员和京官的京察C. 中央监察制日益完善并体系化D. 朝廷对工作满九年的官员通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官员的任职满三年称为初考,满六年称为再考,满九年称为通考,材料中“九年考满”指的是朝廷对工作满九年的官员通

7、考,D项正确;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官员的任职满三年称为初考,材料中“九年考满”并非初考,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察是对京官六年一次的考核,不涉及朝觐官员,外地官员的考察为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考满”一种官员考核制度,不能反映制度的完善和体系化,排除C项。故选D项。6.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为此他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魏源的“变”是指( )A. 学习西方科技B. 变革社会制度C. 提倡变古变政D. 改革教育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8、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A项正确;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没有提出变革社会制度,排除B项;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没有变政的意思,排除C项;魏源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不只是改革教育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7. 阅读下面的漫画(如图),漫画反映的主旨是( )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 鸦片战争后列强争向中国倾销商品C. 日本在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D.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后果严重【答案】A【解析】

9、【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众多欧美列强“撕扯”中国,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鸦片战争后列强争向中国倾销商品”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多个侵略者,而甲午战争中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只有日本,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使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8. 阅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以推知( ) A. 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根据地主动出击B

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地区打乱日本统治C.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D. 国民革命时期,南北方军队相互配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图中的地点信息和箭头指向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是解放战争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南方地区(长江以南)是农村根据地的主要区域,与地图信息不符,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在华北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材料中的箭头向南行进,排除B项

11、;国民革命时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由南向北,D项描述有误,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 19531957年,高等院校由181所增至229所,招生56.18万人,毕业生26.9万人,1957年在校研究生达3178人;成人高校由过去的27所增加到186所,学生由9738人增至75917万人。新中国初期高等院校的发展( )A. 实现了教育体制的巨变B. 适应了国家建设的需要C. 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D. 形成了多元的教育模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1957年(中国)。由

12、材料可知,1953-1957年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数量、招生人数、毕业生及研究生数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成人高校数量及学生数量增加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期间国家正在实施“一五”计划,高等院校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培养各方面的人才,适应了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新中国初期高等院校的数量、学生人数问题,不涉及教育体制、外交人才及多元的教育模式的问题,排除A、C、D项。故选B项。10. 198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是我党的一项战略决策,决

13、不是一种权宜之计。”这表明( )A. 新时期市场经济的经营意识加强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C.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明确D. 城乡二元制的形势至此得到改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根据“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是我党的一项战略决策,决不是一种权宜之计”可知,1981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此时我国主张进行多种经济方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说明新时期市场经济的经营意识加强,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始于1984年,排除B项;我国到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

14、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根据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不能说明城乡二元制的形势得到改观,排除D项。故选A项。11. 玛雅文化是世界重要的古文化之一,是美洲非常重要的古典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项中,关于玛雅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农业以种植番薯为主B. 知道“零”的概念C. 发明了独特的文字D. 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国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反向题。时空是:玛雅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因此,“农业以种植番薯为主”的说法错误

15、,与题意相符,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因此,“知道零的概念”的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制作出精美的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因此,“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的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因此,“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国家”的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这说明该体系( )A. 具有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B. 是近代外交制度在新时期的发展C. 体现了近代国际法的逐步成熟D. 实质是维护欧洲封建制度的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使得通过和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