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人口与城市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360129202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人口与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人口与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人口与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人口与城市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人口与城市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人口与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人口与城市(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人口与城市一.选 择 题(共6小题)1.(2018北京)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 千米,南北长1 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A.甲 B.乙 C.丙 D.2.(2019北京)如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该图体现()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3.(2020北京)如图是采用手机信号定位获取的某市新建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图中甲地最可能是()甲 c U 人口密度12 5万人/千米,1 0-城市

2、道路 轨道交通0 3千米D.生态区4.(2021 北京)如图为某特大城市四个地铁站(非换乘站)工作日进出站人数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最可能位于居住区的站点是()进出站人数D.少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第10-11题。M大城市上地利用强度空向力好乐意图5.该 城 市()A.I 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II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HI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IV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6.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解 答 题(共1小题)7.(2019北京)古往今来,社

3、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2018年德国6 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 0.6%.如图示意德国各州6 5岁及以上人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题。rcJ不)II“一K44ii国界 州界一丁 4湖泊*t65岁及以上入口密度(人/千米)=r2017-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人口与城市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 择 题(共6小题)1.(2018北京)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A.甲 B.乙 C.丙

4、D.丁【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专题】特征类简答题;热点问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由此分析。【解答】解:A项,结合材料,甲图符合材料描述所有内容,故A项正确。B项,乙图上,村史馆和培训中心距该村较远,不方便村民学习、参观,故B项错误。C项,丙图上,公路主干道方向错误,主干道应是从南向北穿过,故C项错误。D项,培训中心和村史馆的方位错误,培训中心应在东北部,而村史馆应在西南部,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

5、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方向判断的相关知识。2.(2019北京)如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该图体现()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于商业的影响最大。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就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因而商业企业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一旦远离了市中心,就只愿意付很低的租金。【解答】解:从图中看,两种用地类型并未呈交错分布,A不对;从图中看,商业区随着距离市中心远

6、近地租变化较大,农业用地随着距离市中心远近地租变化很小,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大,B不对;图中反映的是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付租能力的高低变化,无法反映商业用地向郊区拓展的情况,C不对;从图中看,在城市城郊结合部,商业用地地租远高于农业用地地租,说明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租金低,D对。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获取图中信息即可。3.(2020北京)如图是采用手机信号定位获取的某市新建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图中甲地最可能是()A.办公区B.商业区C.住宅区c e 人口密度25万人/千米城市道路-轨道交通0t j3千米D.生态区【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7、.【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解答】解:读图可知,甲地白天人口密度大,夜间人口密度小,最可能为办公区(注意关键词“工 作 日 白 天 办 公,夜间人们回住宅区休息),A 正确;相比于办公区而言,商业区不是最可能的功能分区(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交通最便利的地方),B 错;住宅区白天人口密度小,夜间人口密度大,C 错;该区

8、域人口密度昼夜差异悬殊,且有轨道交通经过,不可能为生态区,D 错。故选:Ao【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4.(2021 北京)如图为某特大城市四个地铁站(非换乘站)工作日进出站人数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最可能位于居住区的站点是()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时 进出站人数 I I I L I I I I I k I T I I 1 1 I I I IA.B.C.D.【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地铁站点选择的标准是总出行成本最小化、地铁运营成本最小

9、化和地铁出行量最大化。【解答】解:读图可知,站点早上8点左右,也就是上班时间点人流量非常大,下午18点左右,也就是下班时间点人流量非常大,所以最可能是位于居住区的站点,B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大城市地铁站人流量变化为背景,涉及交通运输与城市功能分区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第5-6题。基大城市上地利用强度空何差好东总图5.该 城 市()A.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II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HI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IV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专题】特征类简答题;热点问题

10、;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人口与城市.【分析】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建设密度大,是城市的经济中心,土地利用强度大。【解答】解:A项,I区位于城市中心,土地利用强度大,为中心商务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故A项正确。B项,垃圾填埋场应在城市外围建设,距离城市中心较远,故B项错误。C项,商业网点主要布局在市中心及交通便利发达的地区,因 此I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故C项错误。D项,W区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热岛效应最弱,故D项错误。故选:Ao【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功能区的相关知识。6.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

11、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专题】原因类简答题;热点问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区域特征;人口与城市.【分析】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甲处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高,由此分析。【解答】解:由题可知,该图为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由图可知,I 区土地利用强度已经高达100%,因此为了转移城市内部的空间压力,所以转移部分功能到甲处,扩大甲处城区规模,增大了土地利用强度,故 D 正确;这里是城市,故不可能建设民俗博物馆,故 A 错;增加种植业投入,划定耕地保护区都不是扩大建筑面积,故 BC错;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

12、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相关知识。二.解 答 题(共 1 小题)7.(2019北京)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2018年德国6 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如图示意德国各州6 5 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题。65岁及以I 人口密比1人/千米)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专题】人口统计图;热点问题;图文结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人口与城市.【分析】看德国6 5 岁及以上各州人口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颜色越深,表明老龄化越严重。【解答】解:分布特征:图中西侧有两

13、个州是阴影部分,有一个州出现了斑块状的阴影;图中东侧,只有一个州是阴影部分;图中的北部和东部出现的几个深色斑块状阴影。影响: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数量减少,社会的养老压力增大,国防兵源不足,老年人孤独等问题。故答案为:分布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增大,国防兵源不足。【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人口状况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学生能找出图文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解答。考点卡片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知识点的认知】1、低增长阶段(原始型):“高高低”模式,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主要分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土著居民

14、。2、增长阶段(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出生率高;死亡率迅速下降,较低;自然增长率提高。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3、增长减缓阶段(过渡型):“过渡”模式,出生率开始下降,较低;死亡率继续下降,低;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主要分布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4、低速增长阶段(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出生率进一步下降,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主要分布在德国、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命题的方向】考查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分布地区,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如图为中印两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突出的现象是()A.卬度老龄化现象严重B.中国自

15、然增长率高于印度C.印度人口死亡率较高D.中 国 30 6 0 岁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中国和印度的人口特点。解答:A、印度的“人口金字塔图”呈现为底部宽、顶部窄的三角形,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故错。B、读中国的“人口金字塔图”知,“金字塔”底部较窄,少年儿童比重较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自然增长率低于印度;故错。C、具图中信息无法判断两国死亡率高低;故错。D、由图可知,3060岁年龄组中,中国较印度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题过程中容易一些思维定势误导,注意应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图表信息作答。【解题思路点

16、拨】解题关键是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的理解,考查不同阶段各种人口增长的模式图(例如: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等)或图表等,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2.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知识点的认知】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城市内部一般可分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区等。2、形成原因:历史原因: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不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春阎良区期中)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1)该图反映了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距市中心远近和_ 交通通达度。(2)图中B表示的功能区为一住宅区,对应地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