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教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6096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78 大小:1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教案(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 元 教 学 计 划(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长度,时间和速度的测量等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个案补充教学目标设定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6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7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8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9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10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1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

2、义世界观12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1 3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1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参照物的选取,速度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参照物,速度计算,长度测量,误差减小方法。教学整体构思与建议1、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让学生知道要对物理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必须进行测量。引出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2、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判断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3、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引入速度的概念,重点是速度的有关计算,最后引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

3、动和平均速度。4、第四节平均速度,会用实验测量平均速度。个案补充教学资源与开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生活资料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课时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四节测平均速度-1课时复习-1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补教补学措施适当的课堂讲解和实验指导之外,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课外辅导,利用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尽量避免不切实际的腔调感念的重要,应该多涉及一些学生的讨论、探究、制作等活动。课题时 间 和 长 度 的测 Q课型新授总课时1主备人授课日期审核人主讲人教学目

4、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国际单位.2、观察并动手操作这些测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多种途径。教学难点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教学流程及教学内容个案补充一、新课导入提 问:现 实 生 活 中 有 没 有 直 接 测 量 速 度 的 工 具?由 V=s/t,要测量 物 体 的 速 度,必 须 要 测量什么?学 生 大 胆 举 例,大 胆 回 答。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后,归纳长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了解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3、

5、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三、合作交流1、学 生 列 举 测 量 长 度 的 工 具。播 放 多 媒 体 录 像,引导学生认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原 理 和 精 确 性。讨 论 使 用 刻 度 尺 测 量 物 体 时 的 注 意 事 项。2、时间的测量让 学 生 观 察 沙 漏 的 演 示 实 验 后 提 出 问 题:沙 漏 除 了 观 赏 外,还能有其他的作用吗?根 据 所 列 举 的 例 子 让 学 生 归 纳 古 代 人 和 现 代 人 所 使 用 的 时 间测 量 工 具 的 发 展 变 化 及 方 法 上 的 差 异。教 师 归 纳 时 间 的 国 际 单 位

6、 和 常 用 单 位 以 及 它 们 之 间 的 转 换。通 过 分 组 实 验,熟 练 地 掌 握 秒 表 的 使 用。3、引 出 误 差 的 概 念 和 产 生 原 因 及 怎 样 减 少 误 差。四、点拨释疑1、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五、当堂测评1.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

7、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J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J _2_1_|o;2|o i z 3 H舄(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一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一厘米.(3)如右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2.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供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 _ _ _Cb)_,物体A长度为_ _ _ _ _ _,物体A长度为长度是_ _ _ _ _ _ _ _ _ _ m m.长度,读数时视线要_ _ _ _ _ _ _ _ _ _ c m.111111111111111111113 4cm 5六、课堂盘点请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补充说明

8、作业设计:基础训练:2页:1、2、6、7 题板书设计: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一、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千米(k i n)、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 m)、微米(u m)、纳米(n m)换算:1 m=1 0 k m=1 0 d m=1 0 c m=1 0*m m=1 0 u m=1 0 n m二、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小时(h),分(m i n)教学反思:课题第 二 B运 动 的 课 新描述 型 授总课时2UHNnuu课期授日主备人审核人主讲人教学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认识运动

9、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讨论: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自主学习1 .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需要找一个标准,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合作交流1.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10、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3、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举例来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问题:你怎样来选择参照物?师总结: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四、点拨释疑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

11、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五、当堂测评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o(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3)唐代诗人李白在 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O(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 _ _ _ _ _ _ _。(5)清晨,太

12、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六、课堂盘点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呢?谁来总结一下呢?学生总结。师依据板书再次提高总结: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样生活也离不开物理,大家用我们本节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吧!相信大家一定行。作业设计:1、动手动脑学物理:1、2、3.2、基础训练习题。板书设计: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 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教学反思:课题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型新授总课时3主备人审核

13、人授课日期主讲人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通过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3、从多媒体图像“猎豹捕羚羊”的生存竞争中,体会速度的重要性.4、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流程及教学内容个案补充一、新课导入从II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自主学习1.速度

14、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的定义:把路程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_ _ _ _ _ _ _3.匀速直线运动。4、平均速度。三、合作交流1.提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 10秒前进5 0 米,乙 2秒 前 进 8 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要求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具体回答:利用前面比较百米短跑运动员同万米长跑运动员谁运动快的方法,算出在相同时间内甲、乙车行驶的路程。即算出它们运动的速度就可以进行比较。甲 10秒 行 50米,乙 2 行 8 米。由此可知甲车运动的比乙车慢。(相同时间 用 1秒、1 小时都可以。)汽车所通过的路线长度叫路程。路

15、程的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或千米等。1秒、1 分、1 小时叫做单位时间。只要用物体通过的路程去除于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知道了速度就能比较它们的快慢了。在此基础上,给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米/秒;千米/时教师指出: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成的。常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 米锤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 每。交通运输中常用 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并推出:1 米/秒=3.6千 米/时;1 千米/时=1/3.6 米/秒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速

16、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这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精确,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2.平均速度(1)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四、点拨释疑解题规范化要求: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3)解题过程,要求写出根据公式(或由此得到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4)进行检验,无误后,写出答题。五、当堂测评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_ _ _ _ _ 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的运动路线是_ _ _ _ _ _,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_ _ _ _ _ _ _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列长为200米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 千米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秒.那 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六、课堂盘点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呢?谁来总结一下呢?学生总结。师依据板书再次提高总结: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样生活也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