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合集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6021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99 大小:1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合集(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5.茧中钻出了蚕蛾1.运动和位置6.蚕的一生2.各种各样的运动7.动物的繁殖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8.动物的一生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仰望天空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7.我 们 的“过山车”3.影子的秘密8.测 试“过山车”4.月相变化的规律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5.月球一一地球的卫星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6.地球的形状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7.地球水的星球3.蚕长大了8.太阳、月球和地球4.蚕变了新模样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运动和位置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

2、象。2.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教学重难点:1.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教学准备:方位图,皮尺,教学课件、校园地图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图(视频)中的人或物在运动。3.教师站在黑板前,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4.学生讨论回答。5.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呢?(板书课题)6.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从哪些

3、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2.实验一: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1)教师继续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仿照课本P2关于运动的插图),并提问:左侧的图与右侧的图相比哪些物体(或人)运动?哪些是静止的?(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3.实验二:用方位和距离描述位置。(1)教师请两位同学,仿照课本P3探索2、3展开实验:先让两人静止不动,让其中一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让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外围同学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2)教师在实验中提问学生,台下同学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4.实验三:教师出示校园地图,指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

4、(1)教师点名学生观察校园地图,找出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2)学生观察地图,作出汇报。(3)教师指定校园中某一地点,指名学生对该地点的位置作出描述。(4)学生相互讨论并作出汇报。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3)学生说一说判断的依据。(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定一个固定参照物,再比较前后位置相较于参照物是否变化。2.描述自己的位置。(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我们需要借助什么?(2)学生说一说自己描述位置的方

5、法。(3)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时需要选定某一位置或事物,然后再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阅读资料:阅读课本P3拓展资料,标注汽车的位置。板书设计:运动和位置前 薪 谑: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判断运动或静止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遵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伙伴和激励者以及科学教学的调控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现象总结科学知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验活动,并讨论观察到的现象,集思广益得出结论;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各种教学用具,较好地发挥好教学课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

6、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还发现自身语言素质与科学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科学探索1.利用动图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2.通过贴圆点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更好的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科学态度1.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2,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教学难点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

7、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为学生准备:各种物体(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铁皮青蛙、单摆 等)、圆点、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用名言导出“运动”概念的科学解释。(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阐明物体就像河水一样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2)什么是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2、聚焦问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能动的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提示:荡秋千:前后摆动钟摆:左右摆动车轮:前后滚动电梯:上下移动汽车雨刷器:左右摆动跷跷板:上下摆动二、新授(-)各种各

8、样的运动形式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动图料学生了解对物体的运动形式:平动(滑动、平移)滚动振动摆动跳动转动2、测测你:判断下面的图片中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提不:A、平动B、滚动C、摆动D、转动(二)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1、活动规则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一样吗?2、活动过程指尖陀螺:在指尖上转动直尺:振动或平动悠悠;球:转动、滚动玩具小汽车:车身在地面平移,车轮为滚动弹簧木马:马身是摆动,弹簧的拉伸与收缩是振动3、活动比较总结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三)贴圆点描述同种物体多种运动形式导入:同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使其

9、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1.贴一个圆点2、活动规则为了便于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先在物体上贴上圆点然后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3、活动过程(1)观察直尺与某一点的运动方式方法一:(1)在直尺的最外侧贴上小红点(2)用手压住直尺的另一端(3)下压后快速松开结论:直尺上的“小红点”运动形式:快速地上下往复振动。方法二:(1)在直尺的一端(无孔一端)最外侧贴上“小红点”。(2)让吸管或圆珠笔管等细管穿过直尺的小孔。(3)拨动直尺,让它摆动,再用力拨动,直尺会绕细管转动。结论:直尺上的“小红点”运动形式:快速的左右(前后)摆动或转动。(2)观察指尖陀螺与某一点的运动方式

10、方法一:(1)在陀螺“叶片”的最外侧贴上“小红点”。(2)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陀螺中心,用其他手指拨动陀螺的“叶片”。(3)当陀螺快速旋转后,慢慢松开拇指。结论:陀螺上的“小红点”运动形式:快速地旋转着。方法二:(1)在陀螺的一端贴上“小红点”(2)用食指托住陀螺中心,让它平衡在手中(3)慢慢地用手带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结论:陀 陀 螺 上 的“小红点”运动形式:随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四)换位置贴圆点1、导入:如果换个位置贴上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2、活动过程(1)悠悠球圆点贴在悠悠球的外侧,圆点不停转动;圆点贴在悠悠球的中心处,圆点上下滚动。(2)木马圆点在木马的前端

11、,圆点大幅度摆动;圆点在木马的弹簧处,圆点上下振动。(3)玩具车圆点在下车的前端,圆点向前平移;圆点在小车的车轮处,圆点向前滚动。(4)弹性球圆点在球的中心处,圆点向前平移;圆点在球的外侧,圆点向前滚动。(5)陀螺圆点在陀螺的外侧边缘,圆点大幅度旋转;圆点在陀螺的中轴处,圆点小幅度旋转。(6)弹簧彩虹圈圆点在弹簧彩虹圈的一侧底端,圆点来回跳动;点在弹簧彩虹圈的另一侧底端,圆点来回跳动。(7)小青蛙圆点在小青蛙的头部,圆点向前跳动;圆点在小青蛙的中轴处,圆点不停地旋转。(8)挂钟圆点在挂摆处,圆点左右摆动;圆点在指针处,圆点不停旋转。3、小结:圆点贴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运动形式也不同。三、问题研

12、讨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提示: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四、课堂练习:判断题1.为了观察物体运动形式,我们在物体上贴一个圆点。2.物体的运动形式有运动和静止两种。3.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4.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5.圆点贴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运动形式相同。6.同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其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五、拓展提高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展示图片)提示:人绕中心轴的运动形式是转动。人在木马上的运

13、动形式是上下往复摆动。六、作业布置你能用线和箭头表示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吗?七、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板书设计平动转动各 种 各 样 的 运 动 Y 滚动振动-摆动教学反思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2.愿意跟同伴合

14、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材料,制作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 分钟)1.出示立交桥图片,提问:马路上有许多车子在行驶,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预设:有的运动路线是直直的,有的运动路线是弯弯的。我们把直直的运动路线叫直线,弯弯的运动路线叫曲线。2.揭示课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板书)二、探索: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材料准备:每组一条直线轨道、一条曲线轨道、蓝色球、

15、红色球、桶、学生活动手册(-)探 索11.出示教材上的图片,提问:“图中的过山车、老鹰、台球、直电梯和自动扶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怎样描述?”2.分组讨论。3.学生汇报。预设:过山车是曲线运动,老鹰是曲线运动,台球是直线运动,垂直电梯是直线运动,自动扶梯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掉落的苹果是直线运动(二)探 索21.击球。我们来玩击球,操作员将红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桌子上,距离约40厘米,用蓝球击红球。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活动。2.讨论:说说击不中的原因。预设:因为球的运动路线不确定。3.在轨道上击球。要求:操作员将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两端,用蓝色球击红色球。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出

16、蓝色球的运动路线。4.小结:小球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叫曲线运动。(3)探索31.我们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推它,小球先在桌面滚动,再冲出桌面,直到停下,在整个过程中,它的运动路线是怎么样的?。2.小组讨论,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自己的猜测。3 .展示想法。4 .讲解实验规则:(1)操作员将小红球放在桌面上相应的位置,用手推向桌子边缘。(每次推的力度尽量保持一致)。(2)组长带领其余组员蹲下来认真看,讨论好后再画出运动路线。学生实验。画路线图。5.展示运动路线图,思考它是属于什么运动?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6.慢动作微课展示小球的运动情况。三、研讨提问: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方式?四、拓展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设计: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路线 直线 曲线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教学反思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科学探究目标能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科学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