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1教案汇编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5937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274 大小:4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必修1教案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74页
高一生物必修1教案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74页
高一生物必修1教案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74页
高一生物必修1教案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74页
高一生物必修1教案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必修1教案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1教案汇编(2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生物必修1精品教案汇编目录1.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2.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3.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4.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5.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6.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7.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8.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9.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1 0.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1 1.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1 2.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1 3.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1 4.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1 5.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1 6.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1 7.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1 8.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1 9.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2 0.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2 1

2、.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2 2.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2 3.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24.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2 5.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26.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2 7.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28.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2 9.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3 0.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3 1.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3 2.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3 3.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3 4.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3 5.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3 6.高一生物必修1示范教案3 7.高二生物选修1示范教案“光合作用过程”(人教版)“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人教版)“细胞的增殖”(第一课时)(人教版)植物的呼

3、吸作用(人教版)细胞的代谢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人教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案(人教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教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1课 时(人教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课 时(人教版)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 白 质(人教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人教版)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人教版)细胞中的无机物(人教版)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1课 时(人教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 时(人教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课 时(人教版)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1课 时(人教版)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2课 时(人教版)细胞的分化(人教版)细胞的增殖第

4、1课 时(人教版)细胞的增殖第2课 时(人教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1课 时(人教版)细胞的癌变(人教版)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人教版)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人教版)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人教版)能量之源-光合作用(人教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 时(人教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 时(人教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3课 时(人教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人教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 时(人教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 时(人教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3课 时(人教版)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人教版)生物模块一(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

5、设计【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模块一(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2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主要包括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 N A和R N 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是由核甘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等内容。核酸是一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的内容还是学习 生 物2 (必修)遗传与进化中“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重要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 N A和R N 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

6、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观察D N A和R N A在细胞中的分布。【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

7、丰富和发展.【教法分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种理念,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除 了 按 标准所设定的能力目标(分析、表达、表述、判断、反思、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设计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教学方法】实验、讲述和讨论的方法。【教学课时】1 课 时【

8、教学准备】质量分数为0.9%的 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涨的盐酸,毗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蒸储水,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温度计,载玻片,盖玻片,大烧杯等实验材料用具。脱氧核糖核甘酸和核糖核甘酸分子结构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利 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一 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获得感性认识 观察图解,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辅助认识)【教学实施过程】学 习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联系、1985 年 Jefferys 博士首先将 D N A回忆初中知识,结合其他途径联系学生的思 考指纹技术应用于法医鉴定。1989的听闻

9、联系生活,思考、交流现实生活,利明 确年该技术获美国国会批准作为正回答:用“问题探学 习式法庭物证手段.我国警方利用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讨”,创设问目标DNA指纹技术已侦破了数千例疑难案件。DNA指纹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法医检查方法不具备的优点,如它从四年前的精斑、血迹样品中,仍能提取出DNA来作分析;如果用线粒体DNA检查,时间还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2、DNA鉴定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确定十几年前被拐儿童的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将延长。提问:1、D N A 是什么物质呢?为什么D N A 能够提供犯罪嫌

10、疑人的信息?2、你还能说出D N A 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入学习内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一核酸。身份;千年古尸的鉴定;在俄国革命时期被处决沙皇尼古拉的遗骸;以及最近在前南地区的一次意外事故中机毁人亡的已故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及其随行人员的遗骸鉴定;都采用了 D N A 指纹技术.此外,它在人类医学中被用于个体鉴别、确定亲缘关系、医学诊断及寻找与疾病连锁的遗传标记;在动物进化学中可用于探明动物种群的起源及进化过程;在物种分类中,可用于区分不同物种,也有区分同一物种不同品系的潜力。在作物的基因定位及育种上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问题导学,主 动探究,获 取知识通过上面的讨论及对

11、初中相关知识的回忆可知,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提问:1、你知道生物体内的核酸有几种?它们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2、如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阅 读 课 文 及“观 察 D N A 和R N 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回答问题。讨论,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及方案,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后,选派代表就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主动获得结论:真核细 胞 的 D N A 主要分布在细胞给学生机会,参 与 学 习 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感知和 对 科 学 研究方法的领悟。有利于突破难点。验。巡视、指导学生

12、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倾听、总结学生的实验结论,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原 核 细 胞 的 D N A 位于细胞内的什么部位?核中。(补充: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 NA)。R 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思考回答:原核细胞的D N A 位于何处?(拟核区域内.)加工、整 合信息,构 建知 识体系。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1、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物质,那么,核酸由哪些元素组成?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D N A 和 R N A 的化学组成有何异同?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甘酸各有几种?投 影“脱氧核糖核甘酸和核糖核甘酸分子结构”及“D N A 和 R

13、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山D NA分子中碱基数目、种类和顺序变化入手)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表达核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倾听、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用列表比较的形式,说明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功能。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倾听、交流,获得对核酸结构的认识,由碱基数目、种类和顺序变化初步理解核酸的多样性。与教师一起归纳总结:核酸是由核甘酸连接而成的长链,遗传信息就贮存在其中。(用数字变化推理所谓遗传信息的变化和内涵一一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认识到生命的各种复杂现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根据这一部分的特点,课后可以试着制

14、作D N A 连接模型,回校后互作比较。充 分 利 用 教材中图示和课 件 的 直 观性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知识的形成,突出重点系 统小结: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说出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巩固强化,同小结,反 馈与 矫正息的物质,核 酸 有 D N A 和 R N A两大类,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是核甘酸。通过染色可以观察到D N A和 R N A 在细胞分布,我们还试图弄清核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但实际上还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才可以更清晰的认识,多多学习,多多探究才是我们最恰当的选择。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功能。完成练习。拓展探究:课后利用各种途径了 解 D N A 指

15、纹鉴定的有关原理。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注 意 培 养 探究兴趣和能力。课后记: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培养了学生的对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能力。本节课利用了一课时完成,时间有些紧张比。关键的因素在于学生实验的熟练程度和对有机化学知识的陌生,由此直接导致实验耗时多或没有得到准确的结果,看 D N A的结构式不明就里,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有机化学知识可有适当补充。以“探究一发现”教学模式贯穿教学,从课堂的学生表现来看,学习主动性得

16、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处在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知的过程。作者:黄 燕 青(高 中 生 物 甘 肃 金昌)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学设计和评价设计一、教学设计1.提出问题拿出市场上常用的几种加酶洗衣粉如立白、汰渍、奥妙洗衣粉,请大家看一看其包装袋上的配料是什么?注意事项是什么?为什么?加酶洗衣粉在什么条件下洗涤效果最佳呢?2.提出假设加酶洗衣粉由于含有生物酶,就受到影响酶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 H 等。在水温(5 0 摄氏度)、P H 为弱碱性(P H=8)的条件下洗涤效果最好。同时,水质(硬水)也会影响洗涤效果,加酶洗衣粉在软水中的洗涤效果较好。3.设计实验本实验可以安排4 课时。第一课时(1)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在3 个编号的烧杯里,分别注入5 0 0 m L 清水。取3 块同样大小的同种质地的白布,用滴管在每块白布上分别滴上一滴食用油、鸡血.、牛奶,分别放入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将3 个烧杯分别放入5 0 摄氏度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分钟。用天平称取5 克加酶洗衣粉3 份,分别放入3 个烧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