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3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5715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53 大小:2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3(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四 年 级 下 册祖我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 本 15 页例1、例 2,练习一 1、2、3 题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主探索,交流讨论3.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学情分析:有前面的学习基础,估计学生根据主体图提问题和列算式都不是问题,可能个别学生会列分步计算,要引导学生慢慢的适应列综合算式,另外,对于书写也要严格要求。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和练习题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246+83-157 3574-3X59

2、二、新课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2)出示例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总结:力 口、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2、教学例2出示例2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问:3 天接待9 8 7 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6 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学生

3、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全班交流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3、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1 题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2、练习一第2 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3、练习一第3 题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教学反思: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6-9 页例3,课 后“做一做”,练 习 1 第 3 9题教学目标:L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通过尝试自学,总结出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 .通过尝试自学,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467-240+129 6244-3X2二、新课1、教 学 例3出示

5、挂图问: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该怎样解答?强调列综合算式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2、完 成“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题: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2、练 习 一 第5题: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3、练习 一 第6、7题:是 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4、第9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

6、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5、第10题: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 0 页例4,第 5页“做一做”,练习二1 3题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 .培养积累分析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有括号于没有括号的区别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二、新课1、教学例4出示例4,学生读题问:6 0 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 0 人呢?有多少有人要派5 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鼓励学生用多

7、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学生上台板演。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完 成“做一做”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三、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1 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2、练习二第2 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3、练习二第3 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8、,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教学反思: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 1 1 3 页例5、例 6、第 1 2 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教学目标:1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关于0的运算。2 .观察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关于0的运算。3 .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新课

9、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出示例5(1)、(2)题学生独立解答问: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说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问: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2、完 成“做一做”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3、总结有关0 的运算问:你知道哪些有关0 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 的运算。重点讲解0 不能作除数出

10、示54-0和 0 0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说明:0 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 不能作为除数。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4 题:学生做完后,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个小体的异同点。2、练习二第5 题:先让学生估计平均每组做的个数,再计算精确数,通过估算和笔算结果的比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练习二第6 题: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后,要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况与除法意义联系起来,说说为什么两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第7一17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出示四道混合运算,学生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

11、)二、练习1、练习二第7 题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2、练习二第8 题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3、练习二第9 题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4、练习二第10题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5、练习二第11题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6、练习二12、13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7、练习二第14题引导学生明白不同

12、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教学反思: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

13、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3、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五、课时安排:4

14、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有关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 题。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方

15、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直尺、量角器。学具准备:直尺、量角器。课前准备:搜 集“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汇报搜集的资料指名学生汇报搜集的“定向运动”的资料。得出:“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教师:辨别方向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参与定向运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二、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教师:你们会看这幅定向运动图吗?(指名说一说图中的信息)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1 号点的具体位置。问:要想知道1 号点的具体位置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

16、位置。(明确条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确定1 号点具体位置的具体方法。(学生在小组探索的时候,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发现1 号点所在的位置不是正好的东北方向,而是往东偏北的方向上,还要量出偏了多少度,最后两处相距多少米。)2、“做一做”,出示: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根据图示填写并汇报图上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三、巩固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是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在地图上用怎样的办法比较准确的确定某城市的方向。2、练习三的第2 题,学生看图,尝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同位交换,互相量一量,看谁填写得更准确。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 9 页例2 及练习三的第3、4题。教学目标: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