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全集-语文教案设计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5471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14 大小:2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全集-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全集-语文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全集-语文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全集-语文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全集-语文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全集-语文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全集-语文教案设计(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弟单元分析与提示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可谓人生问题面面观,既谈理想,又谈奋斗;既写艰难历程,又写成功经验;既说到事业,又说到命运;既有痛苦,又有乐趣。总之,本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与不幸。初一新生入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集中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可以从中受到很大的启迪,以便正确地对待自己,从容地面对未来,准确地把握人生。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形式多种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抓好基础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

2、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则要“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位观: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教学全过程,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味、感悟和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二、教学设想1、本单元的教学,无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在起始阶段均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教师要认真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开好头,打好基础。2、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引导学生模仿着说和写,日积月累,丰

3、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4、朗读教学要有示范,要有指导。在朗读方法上,要引导学生大声地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5、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山的那边采用象征手法谈理想。写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认真理解其主旨。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一件小事,写怎样面对困难,是成功的经验之谈。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深入体验、感悟。生命生命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严肃思考。教师要组织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加以印证,进行挫折教育。紫藤萝瀑布触

4、景生情,富于哲理,写人在遇到不幸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在内容上,可 与 走一步,再走一步比较阅读。童趣极富于想像力,表现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教师要充分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和想像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6、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可以多方面、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能力。教师务必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搞好这项活动。学好语文(起始课教案)2006年9月1 4日 星 期 四(1)教学目的1、通过第一节语文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2、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语文的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学设计 兴趣引导,穿插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课时安排

5、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 入【师】同学们,我今天先给你们讲一个笑话,听完后,看你们能受到什么启发?“大肥鸡。K板书:大肥鸡2故事是这样的:在广州有一间北方饭店,专门煮一些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饭菜来招待客人。店里有一位女服务员,她是广州人,但她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有一天,有位北方老汉来到饭店里吃饭。他刚坐下,那位女服务员就对他说:“老大爷,你 想 去(吃)什么?”K板书:去(吃)3那位老汉因为听不明白她说的普通话,以为那位女服务员问他去什么地方?老汉心里想:有没有搞错,我是来这里吃饭的,为什么要问我去什么地方呢?后来,老汉明白了女服务员的普通话可能说得不标准,所以自己听错了。于是老汉就说:“有没有包子?

6、”女服务员听了马上说:“报 纸(包子),有!”K板书:报 纸(包子)3她很快拿了一张报纸给老汉。老汉被弄得哭笑不得,心想:“这报纸,我怎样吃呢!”后来,老汉又问:“有大肥鸡吗?”女服务员热情地说:“搭飞机,还早呢,去(吃)过饭也不迟。”K板书:大 肥 鸡(搭飞机)2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师】听完这个故事以后,你能够受什么启发呢?【生】普通话说得不好会闹出笑话;学好普通话非常重要;好普通话对于我们能准确的表达语言有很大的帮助。【师】归纳总结普通话说得好与不好,不单是语言表达准确与否问题,而且关系到我们的写作水平问题,举例:有个学生在作文上写有这样一句话:“我在家里足足等了他五个字,他才来到。”话

7、中的“足足”和“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让人费解。原来这个学生是用口语写作。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我在家里整整等了他二十五分钟,他才到来。”如果一位听不懂白话的人听了这句话,就好像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脑。因此,如果要准确地表达语言,学好普通话是很必要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学好语文知识。如果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学不好,说不好,甚至还闹出笑话,那么自己也会觉得脸上无光。三、学习语文的方法【师】让学生各抒己见,谈一下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想法。(四人小组讨论,时间两分钟)【生】略【师】归纳总结学习语文首先要克服两种不正确的态度:一种是懒散,漫不经心,认为语文学习就是那么回事,学了长进

8、不大,不学也不会考不及格,与其白花功夫作无谓的付出,不如痛痛快快地学其它课程。另一种是急于求成,不愿做细致琐碎的积累工作,企图一日吃个胖子,幻想着一朝一夕十天半月语文水平就能有很大的提高。必须克服这两种心理,否则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师】归纳总结学习语文的方法(-)理解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处处留心皆学问”,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学生课堂活动】让学生背诵小学时学习过的两首古诗,看看是否理解?(男女同学分别朗诵)【师】找两位学生分别解释两首诗的意思!(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师板书】“每逢家节倍思亲”“渭城朝

9、雨邑轻尘”【学生课堂活动】改正写错的字!“倍”会写成“备”、“被”,“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同学们如果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所以学习语文的时候一定理解,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不会闹出笑话!(二)识记【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记忆方法。【师归纳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记忆的时候要专心志致。“口读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能够记的长久。将背诵看作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学生活动】试着背诵李商隐的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操作过程】集中精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会这首诗。轻松

10、课堂气氛,听支音乐“相见时难别亦难”,加强记忆。让学感觉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三)运用【师】你知道学习语文主要都能运用在哪些方面吗?【师】归纳总结听:能听懂别人的发言,掌握其要点,以便能进行对话。说:能用普通话,发音准确、清晰,姿态大方,语言简洁、连贯。读: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能大体了解课文思路和中心意思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感知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情味,知道文章的精妙所在。能在理解和揣摩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并进而进行比较。写: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主要在作文中体现出来。我

11、们可以将我们学过的优美的词语,精美的名词警句,文章的谋篇布局,些新的思想应用在我们的写作中。【学生课堂活动】要求学生当堂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一句话形容老师。要求:思考两分钟;语言要流畅。(四)归纳总结学习语文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课文预习法”、“课堂笔记法”、“课文分析法”、“阅读法”、“略读法”、“精读法”、“作文材料积累法”、“作文题材提炼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等等。课 外 的“读报法”、“信息借鉴法”等等。当然这些方法不单单是由老师来总结,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动手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四、要求 本学期学习语文的要求:1、每天写一篇日记,或记录当天看到的文章中名词

12、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将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日记后附三条名言佳句)2、每日一篇练字。3、上课时要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笔记,在课本上做记号,批注。4、作业书写端正、清楚,格式正确;独立按时完成;及时订正错误。5、课前预习,课后复习。6、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每周要读一篇精美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7、关心周围世界,阅读课外读物,收听、收看新闻。五、板书设计学习语文的方法一、理解 二、识 记 三、运用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吃(去)大肥鸡包 子(报纸)大肥鸡(搭飞机)五个字每逢佳节倍思亲渭城朝雨轻尘 在山的

13、那边教案2006年 9 月 1 5 日 星 期 五(2)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重点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学情分析: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写,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及导语)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国际港口城市宁波,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想?(让学生议一议)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

14、是不谋而合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 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第一课 在山的那边。(投影课题、作者简介)二、明确学习目标1、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喜不喜欢诗呀?为什么?2、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教师(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三、朗读诗歌,品味语言1、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

15、教 师(投影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2、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放音乐配投影画面),让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3、同学们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4、下而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讨论这样几个问题:(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 和 海”的含义是什么?(投影讨论问题:“山”和“海”的含义。“海”理想境界:“山”重重困难)(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投影讨论问题:第一节诗,写

16、了我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补充:第一节诗 写 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投影讨论问题: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5、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投影课文后的练习二:讨论品味下边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痴想、铁青着脸、诱惑、枯干)教师引导学生边讨论边投影答案。6、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讨论进行约六、七分钟。7、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也可以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 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 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