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课件】怀化医专天然药化教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4903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94 大小:1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课件】怀化医专天然药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药学课件】怀化医专天然药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药学课件】怀化医专天然药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药学课件】怀化医专天然药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药学课件】怀化医专天然药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学课件】怀化医专天然药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课件】怀化医专天然药化教案(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章 绪 论目的要求1.掌握天然药物的概念2.掌握天然药化研究的内容和目的3.了解天然药化发展史4.熟悉中草药的各类化学成分教学重点及难点1.天然药物的概念2.中草药的各类化学成分教法与学法讲解、启发、提问课型理论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第一课时 第一节 天然药化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第二节天然药化发展简史第二课时 中草药各类化学成分简介复习思考题1.天然药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树脂分为几类?如何从含极性成分的提取液中和含非极性的提取液中除去树脂?参考资料 天然药化主编杨宏健 天然药化主编吴立军 中药化学主编匡海学自评讲解较好、学生易懂第一节天然药化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天然药物化学:

2、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一、促进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二、控制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三、探索天然药物治疗的原理第二节天然药化发展简史一、国内外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概况1、国外 国内二、如何学好本门课2、充分重视,认真学习3、重点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4、提高自学能力,重视实验课5、常用溶剂表示符号第三节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简介有效成分:具有生理活性,能够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的的单体化合物。有效部位:尚未提纯为单体化合物而含有效成分的混合物。

3、无效成分:略一、有机酸存在形式:盐生物活性:略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三、糅质(一)可水解糅质1.没食子酸糅质0可水解糅质与缩合糅质的区别方法(二)缩合糅质(三)新型糅质试剂可水解糅质缩合糅质三氯化铁蓝色或蓝黑色绿色或黑绿色饱和淡水无沉淀黄棕色沉淀稀硫酸及甲醛无沉淀黄棕色沉淀新制的石灰水青灰色沉淀黄棕色或红棕色沉淀四、树脂(-)树脂酸类(二)树脂醇类(三)树脂酯类(四)树脂炫类五、油脂和爵醇(一)油脂(二)笛醇类六、植物色素怀 化 医 专 天 然 药 化 教 案 编 号:2008学 年 上 学 期 授 田 艮教师吴方评 教研室主 任审核签名教学课题第二章课时授课时间2月29日3月4日3月5日月日

4、3月7日月日6星期五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授课对象0 6级 药 学 专 业班级1 75 71 417目的要求1.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各种分离方法,掌握色谱技术中洗脱剂选择的原则。2.熟悉化合物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主要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各种分离方法,掌握色谱技术中洗脱剂选择的原则。2.熟悉化合物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主要方法。教法与学法讲 解、启 发、提问课型理论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第一、二课时 第一节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内容与第三、四课时 第二节结晶和重结晶时间第三节 色 谱 分 离 法分配第五、六课时 第四节天然药化成分结构测定1.分离中草药成分常用的

5、色谱方法有哪些?他们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别化合物复习的分离?各自最常用的洗脱剂及洗脱顺序是什么?思考题2.化合物在进行结构鉴定前应注意什么问题?进行结构鉴定常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解决结构式中的什么问题?天然药化主 编 杨 宏 健参考资料 天然药化主 编 吴 立 军 中药化学主 编 匡 海 学自评讲解较好、学生易懂,本章结构较为合理第二章 提取分离鉴定方法与技术第一节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与技术一、溶剂提取法(一)溶剂提取法的原理遵 循“相似相溶”的原则常用溶剂的特点:环己烷,石油醒,苯,氯仿,乙醒,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极性:小-大亲脂性:大-小亲水性:小-大1.比水重的有机溶

6、剂:氯仿2.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环己烷-正丁醇3.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正丁醇4 .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例混溶的有机溶剂:丙酮-甲醇5 .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甲醇6 .极性最小的有机溶剂:环己烷7 .介电常数最小的有机溶剂:石油酸8 .常用来从水中萃取昔类、水溶性生物碱类成分的有机溶剂:正丁醇9 .溶解范围最广的有机溶剂:乙醇(二)溶剂的选择溶剂选择时三点注意事项:1 .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2 .溶剂不与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3 .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易于浓缩回收常用的溶剂分为三类:1.水 2.亲水性有机溶剂 3.亲脂性有机溶剂(三)提取方法常见的提取方法有:1.浸

7、渍法、2.渗漉法、3.煎煮法、4.回流提取法、5.连续回流提取法、6.超声波提取法、7.微波辅助提取法酶提取法。浸渍法水或有机溶剂,不加热,效率低-各类成分,尤遇热不稳定成分,出膏率低,易发霉,需加防腐剂。渗漉法有机溶剂,不 加 热-脂 溶 性 成 分,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煎 煮 法 水,直 火 加 热-水溶性成分,易挥发、热不稳定不宜用。回流提取法 有机溶剂,水浴加热-脂溶性成分,热不稳定不宜用,溶剂量大。连续回流提取法 有机溶剂,水浴加热,节省溶剂、效率最高-亲脂性较强成分,用索氏提取器,时间长。图2-3 索氏提取器1 一冷凝管;2一提取管;3药粉4一蒸慵瓶】5水浴图2-1渗漉装置图 2

8、-9 水 蒸 气 蒸慵装置1 一玻璃管;2螺旋夹,3-水蒸气发生器 4一蒸慵瓶,5一冷凝管,6-连接管;7-接收器(四)影响提取的因素1.药材的粉碎度2.提取的温度3.提取时间二、水蒸气蒸储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馆而不被破坏、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挥发油、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小分子的醍类成分。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二)COz-SFE的影响因素(三)CO2-S F E的特点及优越性(四)COz-SFE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第二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鉴定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一、系统溶剂分离法此法通常选用3 7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由低极性至高极性

9、分部对总提取物进行提取分离。优点:能分离各种极性,特别适用无资料可查的成分。缺点:操作麻烦、费时、溶剂消耗量大等。二、两相溶剂萃取法1.液液萃取原理液液萃取法即两相溶剂提取,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2.萃取的操作(1)萃取前先用小试管做预试验,观察萃取后二液相分层现象和萃取效果。如果容易产生乳化,大量萃取时要避免猛烈震摇,可通过延长萃取时间达到萃取效果。检查不同溶剂的萃取效果可以通过薄层色谱法。(2)萃取溶液呈碱性时,常出现乳化现象,有时由于在水溶液中有少量轻质沉淀,两相密度接近,两液相部分互溶等都会引起分层不明显或不分层。此时,可以静置时

10、间长一些,或加入一些食盐增加水相的密度,使絮状物溶于水中,迫使有机物溶于有机相萃取剂中;或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进行机械破乳;有时由于两相溶剂的比例正好使两相溶剂完全乳化,这时应加入其中一种溶剂改变原来的溶剂比例,然后再进一步破乳。如果上述方法不能将乳化层破坏,在分液时,应将乳化层与萃余相(水层)一起放出,再进行萃取。也可以将乳化层单独分出,再用新溶剂萃取;或将乳化层抽滤;或将乳化层稍稍加热;或较长时间放置并不时旋转,令其自然分层,然后再进行萃取处理。(3)样品水溶液的相对密度最好再1.1 1.2之间,过稀则溶剂用量太大影响操作,并且有效成分的回收率低,过浓则提取不完全。(4)溶剂与样品水溶液应保

11、持一定的比例,第一次提取时溶剂要多一些,一般为样品水溶液的1/3,以后的用量可以少一点,一 般 为1/41/5。(5)一般萃取3 4次即可。但亲水性成分不易转入有机溶剂层时,需增加萃取次数。具体萃取次数可以通过薄层色谱法确定。微量萃取时用离心试管,萃取后用滴管将萃取相吸出;小量萃取时用分液漏斗,注意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由下口经活塞放出;中量萃取可以用适当的下口瓶,用搅拌器搅拌一定时间使两相混合后,静置分层。3.逆流连续萃取法逆流连续萃取法是一种连续的两相溶剂萃取法。其装置可具有一根、数根或更多的萃取管,管内用小瓷圈或小的不锈钢丝圈填充,以增加两相溶剂萃取时的接触面。如果萃取的有机溶剂比

12、水轻,则欲萃取的水液盛于萃取管内,有机溶剂放在高位的容器内,开启活塞,则有机溶剂在高位压力下流入萃取管,遇瓷圈撞击而分散成细粒,使两相溶剂接触面大,萃取比较完全。如果萃取的有机溶剂比水重,则有机溶剂盛于萃取管内,欲萃取的水液放在高位的容器内。逆流连续萃取法可以提高萃取效率,对于乳化严重的液-液萃取,常常用逆流连续萃取法。4.逆流分配法逆流分配法又称逆流分溶法、逆流分布法或反流分布法。逆流分配法与两相溶剂逆流萃取法原理一致,但加样量一定,并不断在一定量的两相溶剂中,经多次移位萃取分配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需要用逆流分布仪。逆流分布仪由若干只管子组成,预先选择对混合物分离效果好的两种不相混溶的溶剂,

13、并参考分配层析的行为分析判断和选用溶剂系统,通过试验测知要经过多少次萃取移位才能达到真正的分离。逆流分配法对于分离性质非常相似的混合物,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操作时间长,萃取管易因机械震荡而损坏,消耗溶剂多,应用较少。三、沉淀法1 .酸碱沉淀法 酸碱沉淀法根据酸(碱)成 分 碱(酸)试剂反应成盐而溶于水,再 加 酸(碱)试剂反应重新生成。.游 离 酸(碱)从溶液又析出以达到分离的目的。2 .醇沉淀法 在浓缩的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使含乙醇量达8 0%以上),则难溶于乙醇的成分如淀粉、树胶黏液质、蛋白质等从溶液中析出。3.铅盐沉淀法 该法是利用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水溶液能与多种天然

14、药物成分生成难融的铅盐或配合物沉淀的原理,利用这种性质使有效成分与杂质分开。四、结晶法原理利用不同温度可引起物质溶解度的改变的性质以分离物质。将不是结晶状态的固体物质处理成结晶状态的操作称结晶;将不纯的结晶进一步精制成较纯的结晶的过程称重结晶。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1 )不反应;冷时对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对杂质溶解度很大或很小;沸点低,易挥发;无毒或毒性小。若无理想的单一溶剂时,可以考虑使用混合溶剂。一般常用甲醇、丙酮、氯仿、乙醇、乙酸乙酯等。(2)结晶操作:结晶操作实际是进一步分离纯化过程,一般是应用适量的溶剂在加热至沸点的情况下将化合物溶解,制成过饱和溶液,趁热过滤去

15、除不溶性杂质,放置冷处,以析晶。(3)结晶纯度的判定:a结晶形态和色泽:单一化合物的结晶具有结晶形状均一和均匀的色泽。b熔点和熔距:单一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结晶前后的熔点应一致,熔距很窄,在1 2 c的范围内。但要注意双熔点,如汉防己乙素、芫花素及一些与糖结合的昔类化合物。c色谱法:单一化合物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层析中经三种不同的溶剂系统展开,均为一个斑点者。第三节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色谱分离法一、吸附色谱法是利用吸附剂对混合物中的各组成分的吸附能力不同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的方法。1.物质的吸附规律:(1 )物理吸附过程一般无选择性,但吸附强弱大体遵循“相似者易于吸附”的经验规律。(2)

16、被分离的物质与吸附剂、洗脱剂共同构成吸附层析的三要素,彼此紧密相连。常用的极性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硅胶显微酸性,适于分离酸性和中性化合物,分离生物碱时需在流动相中加入适量的有机碱;氧化铝呈碱性,适于分离生物碱等碱性成分,不宜用于分离有机酸、酚性等酸性成分。均为极性吸附剂,故有以下特点: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强,吸附力越强。强极性溶质将优先被吸附。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越强。随溶剂极性的增强,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将减弱。当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后,先前被硅胶或氧化铝所吸附的溶质可被置换而洗脱出来。常用的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在水中对溶质表现出强的吸附能力。从活性炭上洗脱被吸附的物质时,溶剂的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2.极性及其强弱判断:(1 )一般化合物的极性按下列官能团的顺序增强:C H2C H2,C H=C H,OC Hj,C OOR,C=O,C HO,NH2,OH,C OOH(2)溶剂的极性可大体根据介电常数的大小来判断.介电常数越大,则极性越大。一般溶剂的介电常数按下列顺序增大:环己烷(1.88),苯(2.29),无水乙蹴(4.47),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