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期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3-5单元教案设计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4554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90 大小:29.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期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3-5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2017年秋期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3-5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2017年秋期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3-5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0页
2017年秋期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3-5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0页
2017年秋期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3-5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秋期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3-5单元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秋期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3-5单元教案设计(1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秋期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3-5单元教案设计第4课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7个。积 累 词 语5个,积 累 句 子1句。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分层目标: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后进生)2、能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中等生)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明白曹冲称象办法的基础上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优秀生)教学过程:一、认知冲

2、突1、出示:曹冲有谁能介绍一下曹冲?2、师介绍曹操其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小时候的一件事。3、出示课题:35称象4、读题后你有什么问题?二、主动探究(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带着问题自学课文。2、自学反馈:1)出示词语:官员议论秤杆宰船舷注意“船 舷”的读音。查 字 典 理 解“秤 杆”。2)齐读,开火车读。(二)再读课文,深入了解。1、为什么要称象呢?出示有关语句,读好疑问句。2、可是在古代大磅秤还未发明,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怎么办?课文中有哪些人在称象?他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曹操为什么只摇头?当曹操看了曹冲的办法后是点头微笑,为什么呢?3、重点学习第4节。(1)默读第四节,想一

3、想曹冲的称象办法是什么?(2)称象的步骤你了解了吗?(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曹操看到曹冲的称象办法是微笑点头呢?三、实践运用认读生字积累词语听写句子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聪明儿童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部 编2017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会 认 本 课11个生字,会 写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二、讲读课文。1.范

4、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讲读课文。指名朗读一段。提 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板 书:官员、曹冲提 问:什么人称官员?指名朗读二段。提 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提 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 像)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师:“像 像 ”这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提 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指导朗读,读 出 重 音“又又到底”。师: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指名读三段。提 问:官员们

5、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板 书:造秤称象秤称象肉提 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讨 论:为什么直摇头呢?板 书:称不出伤害象指导朗读。指名读四段。提 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提 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默读四段。读、画: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提 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指名逐句朗读。画批:按称象步骤用 画出有关动词。板 书:赶、沉、画、赶、装、沉、称提 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三、练习。1.用“先

6、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2.出示幻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先 把 大 象()到船上,看 船 身 下0多少,就沿着水面,在 船 舷 上0 一条线。再 把 大 象()上岸,往 船 上()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减去 0 船上的石头。最后把几次称得的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指名读五段。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3.观察插图。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4.口述画面内容。四、朗读全文。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板书:动脑筋、

7、想办法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第二课时一、总结全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二、练习。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大象又高又大。()教室真整洁。03.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练 习 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4.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部编2017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三:教学要求: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8、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重难点、关键:1.识字、写字。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来称大象的重量。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指名反馈。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1.找出描写大

9、象的语句。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3.教师: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五、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说一说。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3.引导讨论:(1

10、)曹冲的办法好吗?(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2.应该学他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2.用生字组词。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部编2017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四:学情分析: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讲曹操得到一头大象,想知道它的重量,在官员们手足无出措的情况下,只有七岁的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解决了难题。文章第一节写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一头大象。第二、三节写围绕称象,展开议论。第四节写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课

11、文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将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本课生字7 个,积累词语7 个,积累句子1 句。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将曹冲称象的过程讲清楚。学习围绕曹冲称象的办法提出问题。3.感受曹冲的智慧,了解我国的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的小故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教学难点:能根据提示将曹冲称象的过程讲清楚。学习围绕曹冲称象的办法提出问题。教学媒体:演示文稿教学准备:教师:2 个透明容器、石头、水、录音、小黑板、生字卡。学生:探究要知道一样东西有多重,有哪些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你知道哪种动物是世界上最笨重的动物吗?2

12、.出示大象的图片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呢?出示句子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3.今天我们学的故事就和这头象有关,让我们来看看!出示第1、2 小节边读边思考,官员们想做什么?4.揭示课题:称象。5.要知道一样东西的重量,习惯的做法是用磅称这些度量工具。然而在古代,大磅秤还没有发明,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怎么办呢?6.你能不能为他们想想办法呢?那你们的办法可行吗?还会有什么好办法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二)学 习 课 文。1.读 课 文 的3-5小节,思考课文中是用什么方法称象的?课文的第几小节向我们做了介绍?2.出示课文的第4小节。(1)读 第4小节,找找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是不理解的

13、请你划出来,理 解:沿 着、船舷。(2)读 第4小节,知道曹冲称象的先后顺序。(3)边操作边读第4小节。(4)上前操作,发现错误,矫 正。(5)看媒体演示。(6)齐读。3.是谁想到了这个方法?4.曹操对其他官员想的方法态度是怎样的呢?出 示 第3小节想想如果你是曹操,为什么听了官员们的方法直摇头呢?拓展阅读:杀鸡取卵。5.曹冲称象的方法,把船当作秤,把石头代替象,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6.是啊,曹冲善于动脑筋,没有用常规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三)学习生字。1.学习生字官:与“宫”比较进行识记。“杆”与“称”要进行字形比较。宰:加部首识记。舷:与“弦”比较,换部首识记。2,复习巩固。3.

14、读读词语。4.指导练习。造句指导。(1)才(“才”句中是刚刚的意思,说明曹操的儿子曹冲人小。)(2)一边.一边.(一边一边连接的应该是两个并列的,同时进行的动作。)(四)课堂练习1.比一比,组词称 。议。杆0柱()秤 ()蚁()竿0住()2.把句子补充完整。(1)这头象又高又大,身 体 像(),腿 像()(2)松鼠的尾巴像。第5课 红马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教学目标

15、:1 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认识9 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 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2 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3 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教学重点:1、注 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教学难点:学习冒号的用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2

16、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趣。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板书并指名读课题 红马的故事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1、标:标出自然段。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4、问:不懂的问题。(二)讨 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1、教师配乐范读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3、检查生字情况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B扩词。含苞待放滑稽自由一片叶瓣一只苍蝇一头牛一匹马C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三)师生交流。1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四、写字指导。1、自 主 观 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交流。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