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篇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451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篇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单元知识进行概括,建立知识结构;2、会解决实际问题;3、归纳整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成功感。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脉络。教学方法:引发矛盾,引入课题小组合作,归纳整理多元评价,建构知识应用实际,解决问题强化总结,拓展迁移。教学过程:一、引发矛盾,引入课题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了?投影 老师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数型质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你们说老师今年多少岁了?猜这个谜语,我们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呢?说得有理,我们学过有关数的知识很多

2、,就像刚才我们在猜谜时就用到了数的整除中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复习数的整除,板书:数的整除复习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那好吧,我们就开始复习。二、梳理知识,形成脉络1、集中呈现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按照你们的想法,把学过的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整理在下发的纸上。(请大家认真讨论商量,并由组长记录)待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学合理。巡视2、逐个梳理1)小组活动:请大家在小组中,每人挑1至 2 个名词说说意思。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示随意在黑板上贴出各个名词)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在数的整除这部分首先学习的是整除,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再推荐代表发言。(

3、巡视,参与学生讨论。)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提示:整除是基础,整除前提下产生了约数与倍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步引出公倍数、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合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奇数、偶数等。)说得真好!这些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对于今天整理出来的数的整除脉络图,大家有什么想法?通过整理,可以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3、自学课本,看一看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三、应用、解决问题1、填空题在 1 2 0 的自然数中,有()个奇数,有()个偶数,有()个质数,有()个合数,奇数中的()是合数,偶数中的()是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2、能同时被2、5、

4、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3、选择题(1)一个合数的约数有()A)1 个 B)2个 C)3个 D)4个(2)如果a 和 b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A)a B)b C)a b D)14、判断题(1)整除一定是除尽,除尽不一定整除。()(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3)所有偶数都是合数。()(4)2 4 分解质因数 2 4 =2 2 2 3 1。()(5)一个自然数的最大约数一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数。()5、把下面的数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两类,你能想到几种?2 1 5 8 1 7 2 0四、强化总结,拓展迁移今天我们共同上了一节数的整除的整理与复习课,通过这节课的

5、学习,我觉得大家特别聪明、好学,老师很高兴与大家共同渡过了这美好的4 0 分钟,而且我们已经是多次合作,所以我想与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老师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好吗?老师的手机号码是1 1 位数字,每一位数字依次是:1)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3)最小的自然数;4)质数中最小的两个数的和;5)既是质数,又是偶数;6)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7)有约数2和 3的一位数;8)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9)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都是7的数;1 0)所有自然数的约数;1 1)最大的一位数。同学们以后有事需要老师帮忙,随时c al l 我。这节课

6、上到这里可以吗?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 P T课件教学过程。提问导入1.提问激趣。根 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预设生 1:乙是甲的。生 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生 3:甲是甲、乙之差的5 倍。生 4:甲是甲、乙之和的。生 5:乙比甲多2 0 虬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回顾与整理1 .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健各是什么?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

7、确列式。(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较,谁就是被除数。(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 乙。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一乙)+乙 或(乙一甲)+乙。己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X。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士。求百分率。发芽率=X 1 0 0%小麦的出粉率

8、=x 1 0 0%产品的合格率=x 1 0 0%出勤率=X 1 0 0%求利息:利息=本金X利率X时间2 .分数应用题的特例一一工程问题。(1)什么是工程问题?明确:工程问题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2)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明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解题。(3)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预设生 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生 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生 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生 4: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

9、.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2 .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3 .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2 .教学难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竹竿,棋子,塑 料 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准备材料,导入活动:1 .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

10、的作业。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小黑板或媒体出示制作要求:(1)准备的竹竿长1 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3)从中点处每隔8 c 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2 .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二、动手实践,探索规律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演示:如: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2)如果左右

11、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演示。如: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3)小结:你有什么体会?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 度(距离)要相等。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A)(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会产生什么结果?应该放几个?“放3个。”(2)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 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

12、放几个呢?学生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的见解。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 上呢?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 3 个。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 6 个。小结:师:你有什么体会?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3.活动三: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B):(1)问题:左边在刻度4 上放3 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2)实验活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活动。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教师提供表格,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右刻度所放棋子数乘积(3)汇报结果。学生发现: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4)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

13、比例?学生观察表中两个量的变化情况,不难发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三、应用规律,体会揣摩1.基本练习: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提示:从新课探究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体重和坐的地方距支点的长度成反比例。因此,可直接设她坐的的地方距支点的距离是x 分米。可以得到方程60 x=12X15解方程得x=3答:她坐的地方距支点3 分米才能保持平衡。2.综合练习:桌子上有一个天平,天平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可以滑动的托盘,天平的臂上各有几个相等的刻度。现在要把1克,2 克,3 克,4 克,5 克五个祛码放在天平上,且使天平左右

14、两边保持平衡,该怎样放?提示:(1)根据臂长和质量成反比例(2)先确定每个托盘中所放祛码的总质量,在确定臂长。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谈收获。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些知识的?2.评价。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进行.板书设计:有趣的平衡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 度(距 离)要相等。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作业设计基础:1.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20 xx块,如果改用边长为4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综合:2.有一位菜贩很不老实,

15、他有一架动过手脚的天平。这架天平的两臂不等长。有一天,当他向农民们购买实际重5 千克的白菜时,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短这一侧,这样称起来较轻,天平显示只有4 千克重;而当他把白菜买出去的时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长这一侧,这样称起来白菜会有多少千克重?提示:(1)可以像例题中一样,用列表的方法做。(2)根据臂长与质量成反比,列方程求解。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生:工资。生:工作环境和待遇。师: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心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公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员工若干。

16、李叔叔一看条件不错,就应聘做了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可第一个月他只拿到工资500元,第二个月也只有600元,问了一些同事大部分都是600元,少数超过600元。他找到了超市副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10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如下表单位:元经理副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 员工G员工H员工I月工资 30002000900800700700600600600600500问题1 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是否欺骗了李叔叔?(2)你有什么想法?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 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欺骗。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那为什么李叔叔只能拿到600元。大家可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生: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带动了员工的平均公资。师:,看来这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特别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数反映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