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景泰县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1、题型与题量: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总共有四种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读图学史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满 分4 0分,初步统计数据见下表:一、单项选择二、读图学史题三、材料解析题 四,综合探究题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81 64 0%182 0%1820%1820%2、试题的分布和分值的比例:各种题型和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符合新课程标准,安排合理试题涉及初中各学期所学内容,并“由远及近”逐渐加重,体现了历史考查“厚今薄古”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详情见下表:选择题读图学史题材料解析题 综合探究题合计内容分值比 例 分值比例 外分值比 例 外 分值 比例分值比 例 外中国古代史8分20%0分0%0分0%0 0%8分20%中国近现代史4分10%0分0%8分20%0 0%12分30%世界古代史2分5%0分0%0分0%0 0%2分5%世界近现代史2分5%8分20%0分0%8 20%18分45%合计16分40%8分20%8分20%8 20%40分100%3、试题特点本次中考试题以 考纲为指导,新课标为准绳,结构严谨,题量适中,题的难易程度适中,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
考查的内容仍是学科基本知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其特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古今结合,用当今的热点话题引出所要考查的历史知识,从而反映出考生对历史的感悟与认识,凸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比如选择题的第5小题就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引出了 南京条约这个知识点,还有第8小题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考查罗斯福新政,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会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或复述,而是一面镜子,对现实有着借鉴作用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2)基础知识、基本重点依然是今年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如选择题第2题考查秦始皇,第6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等3)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运用的综合能力,侧重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突出表现在读图学史题和材料分析题中,看图题注重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历史知识和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材料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运用的综合能力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二、成绩统计1、1 5 0份试卷抽样分数统计:其中最低分2分,最高分4 0分,净 差3 8分从1 5 0份抽样试卷统计情况来看,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2 4 分以下(不含2 4 分)2 4 3 2 分(不含3 2 分)3 2 分以上(含3 2 分)人数%人数%人数%2 9 人%5 4 人3 6%6 7 人%今年学生的历史中考成绩比2 0 2 3年相对较高2、各题得分人数及占抽样总人数的百分比(样本人数1 5 0份)(1)选择题:选择优秀率及格率及率不格9 分以下1 0 1 2 分1 3 1 5 分1 6 分(最高分)题%86%14%人数%人数%人数%人数%21人14%67人%45人30%17人%从抽样统计调查情况可以看出,选择题的成绩比去年较低,只 有1 7个学生该题得了满分该 题错 的最多的是第7小题,其次是第3和 第8小题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某些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容易混淆锻炼,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一战和二战的历史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哪次?,其次是问“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首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什么?”,还有第(1)问“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会议和条约这些基本知识点掌握的不够清楚,有些混淆4)综合探究题:综合探究题优秀率%一及格率不及格率4分以下5-6分7分8分(最高分)%人 数%人 数%人 数%人数%50人%53人%33人22%14人%此题满分8分,难度一般,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得满分者14人,得0分者9人失分较多的是11小题第(4)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任务是什么?,其次是第(1)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还有第(2)问“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三、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有一些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以致对相关知识混淆,混乱甚至是无知;也导致分析比较能力与概括能力不强比如有学生把选择题第5小题南京条约选成其它的条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的王朝是斯图亚特王朝,但学生答的是波旁王朝;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人权宣言,而学生答的却是权利法案;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中共七大,但学生答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等究其原因,某些学生对历史知识重视和掌握不够;更多的是对历史学科不重视,是某些学生历史基本知识薄弱或欠缺的重要原因。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的错误比如材料分析题第10题第(2)问“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有的学生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明显审题马虎,答题不认真仔细3)对世界近代史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凌乱,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突出表现在综合探究题比如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到底属于那个国家的,有些学生就搞不清楚,往往是张冠李戴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复习时要对各个国家的历史进行整理和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4)语言表达中逻辑混乱,同样是不少学生的突出问题这也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1、中考试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很多,但重点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所以历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重点的教学,要 对 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础线索,阶段特征、基础观点等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应理解到位2、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容易混淆,甚至有点混乱,所以老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记忆方法,便于学生记忆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复习时教师要梳理教材将考点条理化线索化,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体系。
4、老师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这样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