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老子》四章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60070163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32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老子》四章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子四章精品课老子四章精品课010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先秦诸子中,有一个人,很有神秘感,传说他母亲怀了八十一年的身孕,才从腋下产出他。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020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0303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写

2、作背景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在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究底,对知识非常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老子经常观察日月星辰,思考天为何物,以致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这段经历,使老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使他远近闻名。老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不断发动战争。残酷的战争让老子目睹了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室史,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老子一书所述的内容便反映了他的思想和主张。0404作者介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

3、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0505题目解说题目解说题目解说题目解说四章选取了老子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和第六十四章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思想。0606层次结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1.第十一章: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2.第二十四章: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3.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4.第六十四章: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

4、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07071.1.第二十四章中第二十四章中“企者不立企者不立自矜者不长。自矜者不长。”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1.第二十四章中第二十四章中“企者不立企者不立自矜者不长。自矜者不长。”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会使人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08082.2.第三十三章中的第三十三章中的“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的的“富富”与与“志志”各有什么含义?各有什

5、么含义?2.2.第三十三章中的第三十三章中的“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的的“富富”与与“志志”各有什么含义?各有什么含义?“富”即富有,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质的需求不高,也能相对富足。“志”即志向,志向只限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只有将志向付诸实践,并坚定不移,竭力实行,才是“有志”。09093.3.如如何何理理解解“企企者者不不立立”“”“跨跨者者不不行行”“”“自自见见者者不不明明”“”“自自是是者者不不彰彰”“”“自自伐伐者无功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矜者不长”包含的意味?包含的意味?3.3.如何理解如何理解“企者不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跨者不行”“”“自见

6、者不明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矜者不长”包含的意味?包含的意味?这些语句中包含辩证意味,其表现及结果往往是对立统一的,贯串着以退为进和所谓“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要灵活运用。0100104.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这句话?4.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这句话?“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最难能可贵的。“知人”“胜人”

7、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一个人倘若能审视自已、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执行,那他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0110115.5.老老子子以以“合合抱抱之之木木,生生于于毫毫末末;九九层层之之台台,起起于于累累土土;千千里里之之行行,始始于于足足下下”的的排排比比句句式式来来强强调调积积累累的的重重要要性性,荀荀子子在在劝劝学学中中也也曾曾强强调调积积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同?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同?5.5.老子以老子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排比句式来强调的排比句式来强

8、调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也曾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同?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也曾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同?观点一:相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只有从小处开始积累,才能完成大事。荀子劝学中“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强调从小处积累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思想是相同的。观点二:不相同。两者的思想有某种继承关系,或者说荀子吸取了老子的部分观点。但荀子与老子的结论是不同的,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

9、土,下饮黄泉”,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强调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树立信心,坚定意志,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012012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013013写作特点写作特点写作特点写作特点1.说理形象。说理形象除了体现在老子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还体现在他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抽象的哲理

10、,善于用辩证法来说理。比如,连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车子、器皿和屋室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与统一。“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2.善用逆向思维。善用逆向思维是指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领悟的效果,比如,老子所说的“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就是逆向思维的体现。3.语言准确。本文行文简洁,警句居多,如歌如诗,显示出独特的魅力。语言上,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非常出色,整散结合,使得文章说理准确严谨,层层推进,气势如虹。014014补充资料补充资料补充资料补充资料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

11、重要来源。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分为81章,其中137章的道经在前,3881章的德经在后。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通广博。015015总结全文总结全文总结全文总结全文四章阐述了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和“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016016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四章中,老子关于“有”与“无”的论述,闪烁着深邃的辩证思想的光芒,至今仍值得我们反复思考。近些年来,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在一些人看来,没有能够立马见效的,就是无用功,也就没有必要去做。这是盛行的功利主义在作祟,表现为做每一件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只要能够奔向目标,过程并不重要。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究竟该怎么看待“有用”与“无用”呢?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