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平谷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七彩****3 文档编号:360064659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北京平谷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北京平谷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北京平谷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北京平谷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北京平谷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北京平谷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北京平谷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页/共13页 2023 北京平谷初三一模 语 文 2023.4 一、基础运用(共 14分)“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特展”在故宫午门展厅展出。学校为此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查找了相关资料并完成了研学记录,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14 分)气势恢宏的中国山水诗气势恢宏的中国山水诗 山川景物,美不胜收美不胜收,往往能触动诗人的心扉。在古代诗坛,山水诗的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汉代以前,很少有诗人以山川风物为创作题材,汉末时期写山水诗的诗人仍是凤毛麟角,【】横槊赋诗,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十古名句,这类好诗在当时不胜枚举不胜枚举。直到魏晋时期山水诗才成为诗坛的一股潮流,但是以山川景物为题旨的诗歌

2、仍未臻成熟。直到唐代,山水诗在诗坛上才大放异彩,并迅速达到了卓越之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环绕着对泰山的“望”,使读者体悟到它恢宏的气势,让人拍案拍案叫绝叫绝;“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笔下的黄河盘空排奡盘空排奡,让人真切感受到黄河势不可挡势不可挡的威力。诗人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创作经验,在今天仍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1.结合文段内容,指出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美不胜收 B.不胜枚举 C.拍案叫绝 D.势不可挡 2,对文中【】内作者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 分)A.李商隐 B.曹操 C.白居易 D.陆游 3,小明不清楚资料中“盘空排奡”的含义,通过查阅字典,

3、找到了“奡”的解释:矫健有力;突兀。请你帮他解释“盘空排奡”在文中的意思。(2 分)答:气韵生动的中国绘画气韵生动的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是一个艺术宝库,异彩纷呈。中国绘画的精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绘画的艺术追求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天”指世界的运动刚强勒健,画家眼前都是生机,绘画就表现生机。其二,中国艺术家将“物我同一”的艺术体验融合在艺术作品中。“物我同一”体现着中国人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体现着中国人精神修养的最高境界。其三,中国绘画精神性的集中表现在于“心画”,心灵表现才是绘画的最高境界。总之,中国画学突出一个“心”字,画境就是心境。画中的古木萧疏,

4、原是心中的高逸耿戒;画中的气象氤氲,原是心中的灵韵磅礴。4.一位同学对加点字注音、画线字的书写和字义作出如下判断,其中错误的一项是(2 分)A.“精髓”比喻事物的精要部分,“髓”应读为“su”。B.“劲健”在这里指强健有力,“劲”应读为“jn”。C.“萧疏”在这里指古木稀疏凄凉,应写为“箫疏”。D.“耿戒”在这里指画家孤傲,不同于流俗,应写为“耿介”。在文中两处分别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 分)第2页/共13页 A.虽然但是 B.如果就 C.不仅而且 D.既又 旷世奇绝的千里江山图旷世奇绝的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整幅图卷就像一首雄壮而舒缓的

5、古典乐曲【甲】高耸的山峰和鲜亮的青绿色彩,是小提琴不断演奏出的主旋律,丰满厚实,高挂的瀑布和巉岩悬崖就像低音鼓敲击出的节奏,铿锵深沉;建筑、舟船和人物活动如同长笛吹响的快板,轻盈跳跃。画中的各组群山不是简单地循环往复而是有许多变化,如变换山体造型、增换瀑布和建筑群等,细节变化则更丰富,如同乐曲中的“变奏”【乙】不同的节奏与情绪,在不断地交织变化中融合,一起奏响了北宋宫廷文化的灿烂之声。6,展板上千里江山图的标题选用了以下字体,请你依据“书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1 分)7.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甲】冒号【乙】句号 B.【甲】冒号

6、【乙】逗号 C.【乙】句号【乙】逗号 D.【甲】句号【乙】句号 8.下面是四位同学参观千里江山图写下的感受,其中词语残修辞方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整幅画卷应有尽有,从山川河流到茅屋草舍,从亭台楼榭到桥梁舟车,画家的鬼斧神工让人心生敬意。B.整幅千里江山如图美轮美奂,远看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近看妙趣横生耐人寻味。C.小明欣赏千里江山图后,感慨地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D.拔地而起的群山、飞流直下的瀑布、浩淼开阔的水波和静谧安适的村舍弹奏出了一首千古绝唱。二、古诗文阅读(共 16分)(一)默写。(共 4 分)9.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1 分)10.苟全性命于乱世,

7、(诸葛亮出师表)(1分)11.在十五从军征中,用白描的手法,从动态写出家园的荒芜与凄凉的句子是 ,。(2分)(二)古诗欣赏。(共 5分)望岳望岳 杜甫 第3页/共13页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2.“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为主,景为宾。当望岳的视线越来越近时,诗人杜甫情随景动,并逐渐达到了顶峰。远望郁郁葱葱的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诗人内心 ;近观泰山的(特点),诗人偏爱和惊叹之情喷薄而出;从远从近看景略显粗放,于是他凝神细看那“归鸟”,直至眼眶要裂开,他被泰山景色 的神态也就跃然纸上。诗人望岳,由远而近,由朝至暮;远看见势,近

8、看生情,细看则摹景入神。(3分)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下列诗句中与其所用手法一致的是(2 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列各题。(共 7分)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商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甲】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

9、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急!【乙】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因,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汤问)14.下列选项中加黑黑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10、 分)A.寒暑易易节 移风易易俗 易易如反掌 一字不易易 B.杂然相相许 相相委而去 拔刀相相助 实不相相瞒 C.年且且九十 天子且且至 得过且且过 苟且且偷生 D.固固不可彻 固固守阵地 顽固固不化 固固执己见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翻译: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理解:愚公用“可乎”的疑问语气与家人商量移山之事,可见移山前愚公对能否移走险峻的大山也有疑 第4页/共13页 虑,需要听取家人的意见。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

11、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毛发都动不了,又能把石头、泥土怎么样呢?理解:智叟挖苦、嘲讽愚公,和愚公的妻子一样,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还怕挖不平吗?理解:愚公是大智若愚,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终能为人所平。16,从愚公移山中,我们感受到愚公强大的精神力量。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这种精神在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链接材料】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

12、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注: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武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汉武帝时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至汉昭帝方获释归汉。旃毛织品。羝公羊。常惠西汉杰出的外交家,苏武的副使。汉节汉代使臣所持

13、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答:三、名著阅读(5 分)17,看到下边这幅图,你会联想到哪一本书?请联系原著中的某个人物形象,用简洁的语言诠释这幅图。(5 分)四、现代文阅读(共 25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20 题。(共 7 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增长,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我国公民 第5页/共13页 的数字素养培育要不断深化。【材料一】我国数字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对从业者的知识、素养和数字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

14、们也要看到,一方面我国数字素养与技能还存在较大鸿沟、资源供给不足、培养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另一方面因为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是四年前招生时确定的,现在调整招生结构,四年后才能毕业。所以高校专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落后于数字科技实践,具有滞后性。如何像工业产品生产那样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材料二】建设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更是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北京联通、北京移动等多家企业与政府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北京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农村地区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已经达到了 100%,全部乡镇 5G网络信号全覆盖。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需要农民有高水平的数字素养,才能真正实现

15、以数字赋能农业、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此时就需要政府、家庭以及媒体等多方协同发力,帮助农民提升其数字素养水平。农民数字素养各项得分情况与我国整体人群平均值对比农民数字素养各项得分情况与我国整体人群平均值对比 (来源于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材料三】调查表明,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 1.69 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3.7%,农村未成年人的上网比例也高达 89.7%。未成年人作为“数字原住民”,从小就“浸泡”在海量网络信息中。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目前未成年人的网络技能主要用于娱乐游戏和聊天购物,硬件知识、网络学

16、习等基本素养相对缺失。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研究显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技能、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所以引导全社会打造符合未成年心理、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18,阅读材料二,提取表格信息,运用“虽然但是”连接句子,并补写在横线上。(3 分)答:19.下面关于材料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 分)第6页/共13页 A.材料一表明我国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迅猛,而数字化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B.材料二建设数字乡村与构建数字中国的关系不大。C.材料三表明不能将学生与互联网割裂开来,要加以正确引导。20,阅读上面的三则材料,说说怎样才能提升我国公民的数字素养。(3 分)答:(二)阅读泥墙小院记,完成 21-23 题。(共 9 分)泥墙小院记 梁衡 在大城市里住了 50年的高楼,忽然怀念起当年在县城里住过的那个平房小院了。河套农村的习惯是没有院子的,平地起房,门前堆放些生产、生活用品,就是一个家。苏东坡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这里,安个房子就是家。这大约与邻近牧区有关,“牛马到处即是家”,原住民少,住户都是上几辈从内地走西口过来的,而最早的走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