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西城区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七彩****3 文档编号:360064153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9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北京西城区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北京西城区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北京西城区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北京西城区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北京西城区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北京西城区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北京西城区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11 2022 北京西城初二(下)期中 语 文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学号学号 总分总分 (满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分钟)一、基础 运用(共 22 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 18小题。(共 16 分)(1)“草长 (莺 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诵 颂)着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满天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粹的快乐?(2)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

2、,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由来 诞生)。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尊老爱幼 扶老携幼),每个人都神采奕奕,一起到空旷之处放风筝。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运动。(3)清明虽属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影响面要大得多,因为清明节属于中国传统的祭祀习俗之一。后人与前人生死相隔,浓浓淡淡的情绪总会泛起。世人推重孝道,意味着发扬并追怀祖先的美德。后人懂得感恩,就像游子渴望回到故土。不独国内,全世界的华人都要在这一天祭奠先人、英烈乃至华夏始祖。缅怀先人,慎终追远,这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

3、文化仪式。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括号内的字形选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系缚(x f)较量(ji o)草长鹰飞 吟诵 B.系缚(j f)较量(ji o)草长莺飞 吟诵 C.系缚(x b)较量(jio)草长鹰飞 吟颂 D.系缚(j b)较量(jio)草长莺飞 吟颂 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由来尊老爱幼 B.由来 扶老携幼 C.诞生尊老爱幼 D.诞生 扶老携幼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风筝不但是人们的玩具,而且还与军事有关。B.风筝不但与气象有关,而且还是人们的玩具。C.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

4、玩具。D.早期的风筝多与气象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4.从第三段中找出有语病的句子,标上序号,并且改正。(2 分)句,改正:5.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有关风筝的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上联:少年乘风_ 下联:纸鸢_逐云飞 A.牵线舞载梦B.拨丝线载梦 2/11 C.牵线舞轻巧D.拨丝线轻巧6.下面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最适宜放风筝的一项是()(2分)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B.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D.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7.下面是书法家以杜牧的清明为书写内容的书法作品。根据要求,完成填空。(2 分)根据书

5、法作品的【甲】鉴赏示例,1处可填 ,2处可填 【甲】隶书:蚕头燕尾 【乙】行书:【丙】书:端庄规矩 8.第 7 题的几幅书法作品所用书体按照其在汉字演变过程出现的早晚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丙】【甲】【乙】B.【甲】【丙】【乙】C.【丙】【乙】【甲】D.【甲】【乙】【丙】(二)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以“演讲”为主题的“活动 探究”单元,根据所选文段,请你完成 9-11题。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 下去的!(最后一次讲演)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

6、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 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 ,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9.学习演讲词时,部分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演讲者语言风格的理解存在偏差,请帮助他们选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间”此处是“挑拨使人不和”的意思,应读 ji n。此段演讲者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遗志,语气委婉。B.“间”此处是“空间”的意思,应读 jin。此段演讲者直接向敌人发起攻击,语气铿锵,语意直露。C.“强”此处

7、是“勉强”的意思,应读 qing。在讲到名人和凡人话题时,演讲者用了风趣的对比,体现了语言幽默的特点。D.“强”此处是“强硬”的意思,应读 qi ng。在讲到名人和凡人话题时,演讲者通过对比,对名人进行了讽刺。10.根据语境,文中横线处依次所填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喧哗 狡辩 前呼后拥 漫不经心B.蛮横 狡辩 平易近人 不修边幅 3/11 C.蛮横 浮躁 前呼后拥 不修边幅D.喧哗 浮躁 平易近人 漫不经心11.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汇报的讲稿片段,其中对朗诵稿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甲】”催人奋进的

8、国歌【乙】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100年来,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再到繁荣发展的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与人民心连心【丙】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发展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带领中华民族不断地前进。努力实现【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A【甲】处应使用省略号,省略国歌中未引用部分的歌词。B【乙】处应使用双引号,歌曲名称需要用双引号来标明。C【丙】处应使用顿号,表示“心连心”与“同呼吸”是并列短语。D【丁】处应使用双引号,表明“两个一百年”具有特殊含义。二、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一)默写。(每

9、空 1 分,共 6分)12.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由静态到动态的句子是:,。1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 15-17题。(共 7分)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

10、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5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2 分)16关雎蒹葭是诗经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在刻画形象上,两首诗共同展现了一个 的女子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关雎以“_”两句首先起兴,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恋思慕;蒹葭每章的前两句都以秋景起兴,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 的心情。(3分)17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每章只是对几个文字略加改动,在变化之中包涵稳定,同时又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请你在两首诗中任选一组句子,说一说重章叠句的效果在这组句子中的具体体现。(2

11、分)答:(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820题。(共 7 分)4/11(一)(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

12、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不足为外人道 兵甲已足 足智多谋 微不足道B便扶向路欣欣向荣 所向披靡 眈眈相向 C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去冬今春去日苦多D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悉听尊便 悉数奉还19翻译文中三处

13、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中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理解:这是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言简而意丰。我们可以推知桃源人是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奇特经历而叹惋。B.【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了。理解:渔人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结果,暗示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之感。C.【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适合长久居住,于是

14、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理解:作者在这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20桃花源记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链接材料】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它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填写表格。(3 分)【链接材料】5/11 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相似点 桃花源记【链接材料】周围环境优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5、 _生活井然有序 _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 _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樵童牧竖相征逐 三、名著阅读(共 5 分)21.你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奋斗吧,青年!”主题演讲比赛,要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合适的人物作例证,请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100 字以内)答:四、现代文阅读(共 13 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2223 题。(共 6 分)【材料一】冬至节历史悠久。周代以十一月为正,已有祭神仪式。秦代沿其制,也以冬至为岁首,这就是把冬至视为“过年”“过小年”的历史原因。南北朝时,民间有拜父母之礼,吃赤豆粥以辟邪之俗。唐宋时,冬至与岁首并重。明清仍承冬至过节习俗,节日期间,有祭天、祭祖、

16、送寒衣、宴饮、腌制鱼肉等习俗。冬至节,节日饮食有鲜明的冬令特点。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认为冬天寒冷,耗热量多,应该多吃有营养的食品,饺子、馄饨是冬令佳品。朝鲜族在冬至日必须吃冬至粥。福建有冬至吃糯米丸之俗。“前数日,阖家老幼,将糯米粉制成银锭、银圆、荸荠等形。初作时,必先搓小丸,俗称搓丸。冬至早晨,将所制糯米食品,用红糖拌匀,祀神祭祖之后,合家分食。”(选自中华全国风俗志)北方地区喜欢在冬至前后腌制酸菜,南方地区在冬至后腌鱼腌肉。【材料二】腊八节,又名成道节。中国远古时期,“腊”本是一种祭礼,自从佛教传入后,腊八节才确立了节日具体时间,加入了吃腊八粥的内容。据传,释迦牟尼苦修时,曾饿倒于地,幸得一位牧羊女以大米奶粥喂食,才免于饿死。后于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佛门弟子为纪念此事,在腊八这天作佛会,熬粥供佛或施粥贫者;民间也做腊八粥,或阖家聚食,或祀先供佛,或分赠亲友。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扬枝洒浴。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清嘉录卷十二:“八日为腊八,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谓之腊八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