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 微生物与健康 课时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60063358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 微生物与健康 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 微生物与健康 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 微生物与健康 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 微生物与健康 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 微生物与健康 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 微生物与健康 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 微生物与健康 课时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时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通过回顾与总结,认识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2.通过查阅资料和报告汇报,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有密切关系。科学思维: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等方法,抓住微生物的本质特征,展示对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的了解。探究实践:1.在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成果的过程中,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查阅、整理资料,用报告的形式交流自己的认识。责任态度:1.通过查阅科学家利用微生物创造贡献的事例,激起热爱科学技术的兴趣,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懈

2、追求的精神。2.通过交流研讨,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3. 知道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并养成积极参与交流、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查阅资料和报告汇报,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有密切关系。难点:通过查阅、整理资料,用报告的形式交流自己的认识。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1.活动一:“展示交流各项专题报告”小组表现性评价量表。评价量表1评价标准小组自评

3、师评选题明确,有小组报告(图+文字)得2。( )( )表达清晰流畅,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得2。( )( )小组能积极补充自己组的报告得1;能认真别的小组的报告并提出相关问题或补充内容得2。( )( )2.活动二:“回顾与总结”表现性评价量表。评价量表2评价标准小组自评师评能绘制流程图表达人类的观察工具和观察范围的发展史得2。( )( )能积极交流“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得1;能积极交流“我们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感到意外和惊讶的是什么?”得1;能积极交流“我们还有什么问题?”得1。( )( )四、教学过程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一)情境导入课前活动:收集有关

4、人类在探索微生物取得的成果师引导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人类在探索微生物取得成果方面的资料,并生成报告(图+文字)。专题一:医药专题二:食品专题四:农业新品种改良专题三:污水和垃圾处理收集指引单:师:同学们,经过资料阅读,我们已经了解到自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后,有许多科学家对各种微生物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微生物,包括发现很多细菌、病毒。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观察到了过期牛奶中的微生物和一些微小物体。(教师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图)而且还了解到有些微生物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那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还有怎样的关系呢

5、?本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一下。师揭示并板书课题:微生物与健康。课前,教师设计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主题,搜集资料并整理成报告。学生借助团队力量,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人类探索微生物和微小物体的成果,为课堂的交流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通过过期牛奶中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课,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二)探究活动评价活动一:展示交流各项专题报告师引导小组汇报课前整理的专题报告,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适当补充。1.微生物与医药方面预设1(新冠病毒):2019年12月,在某地区陆

6、续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有的病人只是发烧、咳嗽,有的很快发展成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2020年1月,实验室利用电镜检测,从病例样本中分离出致病病毒,确认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比较强,并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序列。2020年2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该病毒命名为SARS-COV-2。在2020年1月到7月期间,由于缺乏针对该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同时有些地区疫情防控措施欠缺,造成全球1700多百万人受到感染,60多万人死亡。预设2(鼠疫):十四世纪五十年代,鼠疫曾经夺走欧洲2500万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是病毒和细菌,

7、并研制和发明了对付病毒和细菌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传播得到了遏制,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预设3(伤寒):肺炎链球菌会引起人们肺部炎症和支气管炎,伤寒杆菌会引起高烧、腹泻等。人类与微生物不断斗争,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效地遏制了传染病的肆虐,发明了各类抗生素,并且发明了人工主动免疫。预设4(亚历山大弗莱明和青霉素):弗莱明当时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培养细菌用的琼脂培养皿上长了一层青霉菌。弗莱明发现在青霉菌的周围,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好像被消灭了一样,他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设法培养这种霉菌,并进行了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

8、菌全部杀死。他还发现青霉素对其他细菌也有类似的效果,但对人体细胞没有毒性。于1929年发表了这一重大发现,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预设5(巴斯德的消毒法和灭菌法):巴斯德经过研究后发现,未变质的陈年葡萄酒液体中,含有一种圆球状的酵母细胞,细胞在酒内经过变化会产生一种乳酸杆菌,这种经过长时间繁殖的细菌,便成为了葡萄酒变酸的“罪魁祸首”。为了杀死这些乳酸杆菌,而又不破坏葡萄酒原有的味道,巴斯德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易发酵的液体放在五六十摄氏度的环境里,半小时后当中的乳酸杆菌就会被去除,这就是著名的“巴斯德杀菌法”(又称低温灭菌法),至今人们对牛奶采取的消毒方法正

9、是利用了这一原理。预设6(疫苗的产生):第1次疫苗革命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通过生物传代或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病原体得到减毒或灭活疫苗,其中法国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的贡献最大。1870年,巴斯德在研究鸡霍乱病时发现,鸡霍乱弧菌经过连续几代培养,其毒力可降低,将这种减毒菌接种到鸡身上后,鸡不但不致病,还获得了对霍乱弧菌的免疫力,从而发明了首个细菌减毒活疫苗。.师小结: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四处肆虐,人类对此束手无策。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并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10、。知识拓展:病毒也是种微生物,种类很多,分布广泛,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2.微生物与食品预设1:馒头、面包为什么疏松、多孔?因为做馒头或面包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松软多孔。预设2:酸奶、酒、腐乳等是怎样制造出来的?牛奶在无氧条件下,经乳酸菌发酵可以制成酸奶。果酒、啤酒、白酒等都是利用酿酒酵母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生产的。腐乳的制作过程中经过了霉菌的发酵,使蛋

11、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高,维生素含量更丰富。.师:原来微生物能帮助我们生产食物;还有些微生物能直接提供给人类食物,如木耳、蘑菇。同学们,微生物对于食物都是有益的吗?生(预设):不是。像面包发霉就不能吃。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课件播放霉菌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霉菌和霉菌生活的环境。(霉菌有的使食品转变为有毒物质,有的可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霉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师出示学生观察过期牛奶后记录的微生物图像,引导学生对照霉菌进行思考:过期牛奶中有霉菌吗?预设:有细菌、真菌.(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可以直接告知学生过期牛奶中的这些微生物名称

12、或属别)课件展示:师:过期牛奶能喝吗?生(预设):不能,因为过期牛奶中有危害人身体健康的微生物,即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牛奶,营养价值会变很低;喝了过期牛奶,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3.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垃圾预设1: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预设2: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微生物垃圾处理站,它利用了微生物技术,对厨余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集中处理,是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设施。.4.微生物与农业新品种改良预设: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袁隆平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他通过长时

13、间的坚持与实验,成功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的杂交水稻品种。.师肯定小组们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研讨:微生物还在哪些方面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人类利用显微镜探索自然世界还有哪些成果?生交流微生物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其他例子和人类利用显微镜探索自然世界的成果。评价活动二:回顾与总结师(过渡):刚刚同学们的汇报都很精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研究微生物已然有这么多成果,这都是建立在观察工具发展的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绘制流程图的方式回顾与总结: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小组合作,绘制一张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和观察范围的发展史。生小组合作,绘制人类的观察工具和观察范围的发展史。师

14、引导学生展示交流。预设: 师引导小组交流: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2.我们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感到意外和惊讶的是什么?3.我们还有什么问题?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交流印象最深和最感兴趣的内容、最感到意外和惊讶的内容以及问题。师总结:可见,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发现。活动一:用展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分享收集、整理的有关人类研究微生物在医药、食物、处理污水和垃圾以及农业新品种改良方面的成果,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了解微生物自身的特性与人类利用其功能之间的联系,真正解决过期牛奶为什么不能喝的原因。最后组织学生研讨“微生物还在哪些方面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人类利用显微镜探索自然世界还有哪些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更多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活动二:通过讨论绘制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单元知识,有助于学生建构观察工具发展和观察范围拓展之间的相关联系,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活动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选择主题,根据主题查阅资料,整理并形成报告,课中汇报,考查学生的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