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 怎样放得更大 课时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60063352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 怎样放得更大 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 怎样放得更大 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 怎样放得更大 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 怎样放得更大 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 怎样放得更大 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 怎样放得更大 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2课 怎样放得更大 课时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通过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通过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科学思维:1.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找到并概括自制显微镜有更大放大倍数的本质特点。2.能进行初步的创意设计,并利用不同材料自制显微镜来表达自己的创意。探究实践:1.通过观察活动,不断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2.通过阅读方法和教师的引导,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

2、它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责任态度:1.通过自制显微镜,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初步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2.通过阅读电子显微镜的资料,了解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阅读方法和教师的引导,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难点:通过阅读方法和教师的引导,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1.根据所给的任务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方法来初步解决问题。2.活

3、动一:“组合凸透镜”小组表现性评价量表。评价量表1评价标准师评能说出组合凸透镜的方法,关键词“一上一下、平行”,得1。( )能正确组合两个凸透镜:每准确做一步,得1。( )小组合作:“小组四人分工明确,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得2;“小组分工不明确,但能完成任务”得1。( )交流环节:能说出“两个凸透镜组合能让图像放得更大”得1;能说出“组合凸透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距离的作用”得2。( )3.活动二:“固定凸透镜”表现性评价量表。评价量表2评价标准小组自评师评能发现组合凸透镜遇到的困难:两个凸透镜没有固定不方便,得1。( )( )能找到固定凸透镜组合的方法:说出卡纸固定得1;说出塑

4、料管固定得1;说出透明亚克力管固定得1;说出上述材料固定凸透镜的具体方法,且不改变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又方便的得3。( )( )小组合作:“小组四人分工明确,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得2;“小组分工不明确,但能完成任务”得1。( )( )交流环节:能说出组合凸透镜使图像放得更大的方法得1;能说出用卡纸固定起来的凸透镜组合光线变暗,并有解决办法得2。( )( )4.活动三:“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表现性评价量表。评价量表3评价标准小组自评师评能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教师明确要求的三样物体,并比较不同之处得3;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其他物体,每观察比较一样得1。( )( )能准确记录观察结果

5、得2;没有记录观察结果或记录不全得1。( )( )小组合作:“小组四人分工明确,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得2;“小组分工不明确,但能完成任务”得1。( )( )交流环节:能说出肉眼和自制观显微镜观察物体的不同之处得1;能说出新的发现,每说出一个得1。( )( )5.活动四:“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小组表现性评价量表。评价量表4评价标准师评能说出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似处得1。( )能说出实验室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同之处得1。( )能说出实验室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不同之处得1。( )能说出自制显微镜的凸透镜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的哪个部分得1。( )6.通过阅读资料和任务情

6、境,评价学生是否能从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能用自制显微镜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一)情境导入师:上节课,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了过期和不过期牛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生(预设):我们小组用放大镜观察过期牛奶,没有发现细小结块。师:这说明了什么?生(预设):结块太小,一个放大镜看不到,可见一个放大镜(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师:怎样把小结块的图像放得更大些?(师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生思考并回答(预设):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通过设置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通过上节课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

7、数是有限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怎样放得更大”。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二)探究活动评价活动一:组合凸透镜师:刚刚同学们说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小结块,两个凸透镜怎么组合?生(预设):两个凸透镜一个在上方,一个在下方,平行组合。师进一步提问: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呢?生(预设):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图像大而清晰的距离。师出示材料:印有极小字的纸、两个凸透镜。引导学生阅读课件展示的方法:1.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极小字,观察到最大并且清晰的图像。2.保持第一个凸透镜不动,在这个凸透镜下增加一个凸透镜,并和第一个凸透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凸透

8、镜,观察到最大并且清晰的图像。3.保持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凸透镜,比较所观察到的图像。生小组合作,组合凸透镜,轮流观察极小字的放大效果。生完成凸透镜组合,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两个凸透镜组合能否让图像放得更大?生(预设):两个凸透镜组合能让图像放得更大。师进一步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生(预设):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能够改变放大倍数和清晰度,使我们能够看到大而清晰的图像。评价活动二:固定凸透镜组合师:同学们,你们在组合凸透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生(预设):两个凸透镜没有固定,轮流观察时会改变距离,需要重新调整,调整距离时会花费很多时

9、间。师:怎样固定两个凸透镜呢?生(预设):我们在找到最大而清晰的图像时,测得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后,用卡纸固定起来。师:用手拿着两个凸透镜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会遇到什么问题?生(预设):用手拿着凸透镜测量很不方便,如果手动了,原先调整好的距离就会发生改变,导致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发生变化。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固定两个凸透镜?生(预设):先将卡纸的宽度裁成凸透镜的周长,并在凸透镜的边框(一半)边缘贴上双面胶,再用一个凸透镜观察极小字,观察到最大并且清晰的图像,接着立即将卡纸立起来靠近第一个凸透镜,将卡纸与凸透镜一半的边框贴合起来。然后在第二个凸透镜的边框(一半)边缘也贴上双面胶,放在第一个凸透

10、镜下方并与它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凸透镜,观察到最大并且清晰的图像,用记号笔在卡纸上记录第二个凸透镜的位置,将卡纸与第二个凸透镜一半的边框贴合起来。最后,将两个凸透镜剩余的边框用双面胶与卡纸贴合起来。师表扬学生的方法,并取出材料展示:卡纸(课前教师下水实验,将卡纸裁好:宽度和凸透镜周长相同、长度大于两放大镜之间调节好后的距离)、剪刀、双面胶、记号笔。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用上述方法和材料固定两个凸透镜的组合。生小组合作,固定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并再次观察极小字的放大效果。生完成固定、观察。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生(预设):两个凸透镜上下平行,并以一定的距离进行组合

11、,才能将图像放得更大且清晰。师:用卡纸固定起来的凸透镜组合,和一开始的组合在观察极小字时有什么不同?生(预设):一开始观察时,比较明亮,固定后,变得有些暗。师: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观察视野变得明亮?生(预设):可以将卡纸部分镂空,并在光线比较足的地方进行观察。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把卡纸部分镂空。师小结:我们把两个凸透镜通过上下平行的方式进行组合,并调节它们之间的距离,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根据这个特征,我们把组合起来的凸透镜装置称为简易显微镜或者自制显微镜。评价活动三: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师展示观察物体:自己的指纹、纸巾、科学书上的一张图片、其他物体。师引导学生了解活动要求:先用肉

12、眼观察上述物体,再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来观察,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然后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比较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不同物体的区别”记录单观察物体肉眼观察自制显微镜观察指纹纸巾图片生小组合作,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并比较记录。生完成观察比较记录,师引导学生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在放大倍数上有什么不同?生(预设):自制显微镜可以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预设: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指纹时,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大而清晰的指纹纹路,而且还发现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变小了;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图片时,发现图片是由一格一格组成的,而且颜色只有红、黄、

13、绿;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纸巾时,我们观察到纸巾是由一根一根的纤维组成的.评价活动四: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师过渡:自制显微镜让我们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师用课件出示资料:在16世纪,来自荷兰的詹森父子发现把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能使图像放得更大,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根据这个发现,他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师课件展示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和我们自制的显微镜有什么相似之处?生(预设):都有两个凸透镜;组合方式也一样.师出示实验室的光学显微镜,借助课件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的光学显微镜,帮助学生了解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结构组成。师引导学生观

14、察比较实验室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异同点。预设:相同点都有两个凸透镜,组合方式相似等;不同点光学显微镜有调节旋钮可以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有载物台可以放我们要观察的物体、有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制显微镜中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哪个部分?预设: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活动一:通过组合两个凸透镜的活动,引导学生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以及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为后面的学习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活动二:通过问题“怎样固定两个凸透镜”引发学生的思维,利用最简单的材料固定需要小组内同学密切配合才能比较准确地固定好两个凸透镜,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活动三:通过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不同物体,并比较观察结果,发现自制显微镜提升了放大倍数,同时也认识到放大倍数的提高让我们发现身边物体更多的细节。活动四: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实验室里的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都是利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原理是一样的,为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奠定了兴趣基础。认识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便于之后学生操作显微镜。活动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组合凸透镜,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